古香兰韵吧 关注:2,240贴子:45,186

绿云杂交种盛行的背后(总贴,有改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完本文大家就会知道如今“绿云”的种类。和如今遍地原生老种绿云的真面目。(也方便大家理解,本贴有所改动。

(一)
自从随笔《从春兰老种荷瓣交易如日中天看兰花市场整体走势》一文在2015年10月28日推出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广大兰友就春兰荷瓣的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和咨询。紧跟着我在次日于2015年10月29日推出了《关于兰花原生与组培和杂交的认识与理解》一文,就以“绿云”作为案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如下:
原生种“绿云”和组培种“绿云”的株形和叶质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变化,原生种“绿云”叶形更具斜立性,叶质也厚于组培种,有“木叶”之称。组培种的叶质略薄一些,从细糯上来讲原生种更胜一筹。从花艺上来讲,组培多见报道复出5瓣的正常花品来,当然韩国搞的诱变艺“绿云”有时候开的瓣数也不少,但瓣质略显单薄。原生种“绿云”花瓣厚实如硬币紧致感强,不起飘或皱褶。其实鉴定是否是原生种“绿云”不能光从瓣数上来要求,因为杂交过的“绿云”开成十瓣那是常有的事情,不管杂交或组培的种瓣子能开出多少,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瓣子欠缺工整度,质地厚糯与紧致不足。

组培绿云的开品之一。(吧友们可以看出瓣子完整性不够,花守差,瓣子后翻,瓣子薄,相对于原生绿云来说,瓣较长。)
关于组培“绿云”和原生种存在一些细微变化,应该是出自茎尖切片组织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内基因产生变化导致的,还有瓣质略薄也离不开这层影响。总之,在鉴别是否是原生种的“绿云”还要有一个综合鉴赏评定的技巧,有经验的爱培者可以通过目测和手摸来近一步提高辨识度,这其中包括株型、叶姿、叶质的色泽和细糯程度等。
当时在写《从春兰老种荷瓣交易如日中天看兰花市场整体走势》的随笔写到“绿云”原生种时和几位接触“绿云”较早的资深兰家、兰友在讨论相关话题,他们接触“绿云”最短的也要10多年,最长的则有20-30年之久,因此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原生种“绿云”不好种,我们可以从根系的显现上可以看出一二,其根不管素种或加有机肥种植都会呈分节式生长,且生长缓慢。在过肥的基质中表现为短粗发黑或色呈深黄,素培时根系虽然泛白但行根依然是偏少。其根的生长特点特别像春兰中的矮种一样。我们知道春兰矮种就如同人类中的侏儒,纵向生长被压缩多显现为横向发育,这样其根就会表现为成节成圈状缓慢地生长。在强大的“兰花乐土”作用下其发根虽然可以深扎,但依然是数量少,这是纯种的根系特性使然。由于根系没有办法培育强壮,从而也就阻碍了新芽多发的可能性。另外,“绿云”出芽位置一直是偏低,多见海底芽现象发生,且新芽孕育到萌发一直是处于慢步状态中。因此,在长江流域多见6月底至7月上中旬出土,迟芽甚至还有7月下旬出土的。鉴于“绿云”新芽孕育生长的先天性限制,故当年只能长成一代草。由于其根系一直不容易长好,并且易损伤故退老草也就成了必然。其后垄老草在不切单的情况下群生时一般不容易萌发新生,从而也就限制了群生多发。


吧友们看看这是绿云的蚯蚓根。(特征之一)

绿云的海底芽(从老头下面发出来的新芽)
在电话交流时有资深兰友提出另一个观点,韩国在第三波兰市期间上市的组培“绿云”中疑是有杂交的?这就像一枚深水炸弹让人惊愕。他继续说:“韩国组培的‘绿云’有的好种,易发根,针对如此现象怀疑其基因已经被杂交了,故叶型和根系都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
这些质疑是从台湾人拿“绿云”进行有性杂交中顿悟出来的。台湾人使用“绿云”进行杂交出来的新品系,有的叶片和“绿云”很像,但却开出了梅瓣来,市场上叫“绿云梅”,也有的开品就是荷瓣奇花形,并且瓣子能达到8-9瓣之多。这些“杂交绿云”叶姿弯垂度大,质略显薄。花瓣显薄,易起飘皱感,花的整体感工整度欠佳。另外,其生理特性已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易发芽、发根,成苗率高。

所谓的绿云梅。大家看看。
通过接触原生种“绿云”几十年的艺兰者们总结出:如今容易栽培的“绿云”,此“绿云”已非彼“绿云”了。要想鉴别原生种“绿云”和非原生种不同之处,以及和杂交品的关系,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如上随笔内容。
该篇文章推出后喜欢“绿云”的兰友立马像炸开了锅一样,大有投石冲破水底天之势。纷纷发来他们手中收藏的“绿云”株型和叶形及花苞形体,还有根系等。就在兰友们互相交流各自手中“绿云”长势照片时,让我发现了混迹于兰市中已久的惊天秘密,那正是我前几天和收藏“绿云”几十年的前辈及资深兰友们交流时的疑虑被彻底解惑了。为什么现在的“绿云”植株越长越大了?根走得越来越欢快了?芽发得越来越好了?为什么现在变得如此易花易草了?花瓣越来越起飘不工整了?
《关于兰花原生与组培和杂交的认识与理解》是以春兰传统铭品“绿云”作为范本来介绍的,推出后次日收到了山东临沂张加凡先生来电作了专业交流,他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亲自上台操作兰花茎尖组织培养约半年,故对组培这块他保留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凡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颜色体改变的那都不叫组培,那叫基因杂交。故他的观点是组培是不会产生任何外观性状的改变。基于《关于兰花原生与组培和杂交的认识与理解》文中所讲到“绿云”组培苗外部性状的改变可能另有其他原因。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组织培养是属于生物遗传分子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范畴,太过深奥此处不作深入探讨。据张先生所说他的农大同学一直是在从事植物组培方面研究,在与之探讨能不能把‘绿云’组培出来,得到了他的否定回答:“据他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报道任何农业科研机构能够把该铭品组培成功的,至少还没有对外公开。”
闻听此言我反问,那么韩国在2000年左右就搞出了“绿云”组培苗,这是否在说明该国农业科技是非常的尖端?张先生没有正面回答继而反问你认为世界农业科技强国应该是哪些国家?我说了美国应该是第一,后面是日本,韩国也能排得上吧!张先生说:“世界农业强国美国排名第一是肯定的,后面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但是韩国农业科技并不行。”
张先生的这番言论让我陷入另一个思考之中,难道不成韩国当年搞的“绿云”组培苗是先改变其基因后再进行组培培养的?为此,我将扩大咨询范围向国内该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求证。
继续......

春兰原生种“绿云”的开品

春兰原生种“绿云”的花苞

春兰原生种“绿云”的株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04 10:08回复
    副我的组培绿云照片大家看看(高度超过20cm,叶薄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2-04 10:43
    回复
      下午再发剩下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04 10:44
      收起回复

        (五)
        五、科技染指百相生
        在采集到的市面上资讯是“绿云”最多能开出11瓣或12瓣了,但瓣子都是以扭曲不成形为主,瓣质起飘感,瓣质薄,欠缺工整。难怪龚仁红先生前两年对我说:“现在的‘绿云’瓣子越多的则越假,难见工整的开品,都是杂交种。”
        通过捧瓣上起雄性化和瓣子奇多且不工整的开品来研究,“绿云”是被使用了多个铭品反复杂交了,现在的“绿云梅”就是由某个春兰梅瓣杂交而来,另外不工整的多瓣基因可能是来自于“余蝴蝶”之类的奇花艺春兰。
        这些杂交草的出现,需要全方位地来鉴别它们,故不能仅仅是从花苞和衣壳及开品上来完成,像其株型和叶形、叶质等都要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先来识别“绿云”146年被《兰蕙同心录》定格的白描图上的花艺工整度和基本特征,然后从1937年的《兰华谱》上鉴赏其局部株型和叶形,再来从1959年的《兰花》上鉴赏全株。这是求证“绿云”历史和基本鉴赏三步曲。
        虽然后面两个时间段的黑白照片清晰度不是太理想,但是表现其植株的外部特征已经绰绰有余。前面我们看过了上述原始资料,但发现欠缺了株型和叶形特征文字的描述,这对全方位鉴赏识别该铭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1959年姚毓璆、诸友仁先生在其《兰花》上列出的一张兰花铭品特征描述表格,集中描述了一下所亲见或种养过的兰花铭品基本特征,由于受到格式的限制故只是讲了几个要点,其中“绿云”就是摆放在第一位进行了介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兰花专著讲到了“绿云”株型和叶形及苞衣壳等数据,在全株全盆照展示下栩栩如生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例如:绿云,叶芽出土日期7月10日。苞衣壳颜色,绿。老叶姿态,直立。叶的色泽,无光。叶尖形状,钝。叶脉深。叶质厚。脚壳低。


        春兰原生种“绿云”株型特写
        “绿云”在1959年是最老传统法在种植管理,例如使用泥碳土和粗犷式栽培,冬天收室内,春、夏、秋露天种,只搭草帘防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发芽自然是比较迟缓的了。如今种植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该种在长江流域的半自然环境内生长新芽出土时间一般为6月中、下旬,最晚是7月上旬,故新芽出土时间基本吻合现在的粗犷管理。其他外部特征的描述除了测量植株的尺寸和如今的计量单位有所区别外,那是最为详尽的记载了。我在2002年获得这本书在拜读时,当发现该列表关于叶片和植株尺寸问题就及时向卢益民先生请教,他说:“当时的公分制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故才有那样的记录在册,这算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吧!”

        1959年姚毓璆、诸友仁先生在其《兰花》上列出的一张兰花铭品特征描述表格
        我们在栽培兰花中因环境和管理不同是会造成株型和花艺上的一些微观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有壮弱和管理不同影响了一点,但是其原始特征那还是改变不了的,故是以自然状态或半自然状态下的生长为重要采集依据。
        时过25年我们从沈渊如、沈荫椿先生于1984年出版发行的《兰花》中阅读一段特别重要的文字,那就是关于“绿云”的文字记载:
        绿云
        瓣型 :荷瓣
        历史 :1869年产浙江杭州五云山,为留下镇陈氏所得。
        特征 :三瓣短圆、阔大,蚌壳捧,刘海舌。此花瓣、唇变化极大,时有多瓣、多捧、多唇、多花形出现,故亦可列入奇瓣型之列。苞叶绿色,叶短阔厚壮,叶尖钝,有光泽,叶束一般都成斜直性,但亦常有呈扭曲叶形。为我国春兰荷瓣中稀珍名种。
        该书不是沈渊如先生亲自主编,文革后其子沈荫椿先生在整理父亲遗留下来的相关兰花铭品资料,惜已残缺,加上他对鉴赏这块有所欠缺,这造就了对某些铭品存在一些谬误的地方,但是关于“绿云”这段文字记载却是符合实情的,如是更丰富了1959年的《兰花》就“绿云”特征的某些补充。
        从1984到1869年在这119年里,关于“绿云”由白描图到黑白照花艺和株型图文并茂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真正的叶形是直立或斜立间有直扭叶组成,这些叶片中是没有垂度的,反观现在的“绿云”叶片,我想大家仔细辨别就什么都明白了。关于两本书分别介绍叶片“无光”和“有光”的问题,这就和种植环境有很大关系。“绿云”叶片厚糯而硬,其叶面却呈哑光的,当栽培环境灰尘较重时,其叶附着灰尘其上就会更显无光了。那个时候浇水多以小漏壳花洒喷头淋出为主,出水冲压力弱故不能彻底清洗叶片的灰尘沉积而显无光。这在以传统种法管理的目前在老兰家们家中还是可见的,其叶片的干净度没有封闭式的环境栽培出来的色泽好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05 17:47
        回复


          还是来看看组培种的“绿云”两种显现的花苞吧!惊羡人的美丽!

          组培“绿云”的草型

          原生种“绿云”的花苞显现特征就是和上面都不一样,瞧!绿壳衣,圆头无尖锋。

          原生种“绿云”的草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05 18:08
          回复
            这功夫下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05 19:42
            收起回复
              那以后日本进来的绿云怎么样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2-06 23:46
              收起回复
                帮忙看看我这大富贵怎么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2-20 16:14
                收起回复
                  拜读


                  16楼2016-11-18 09:32
                  回复
                    加你微信了!!!


                    17楼2016-12-03 21:49
                    回复
                      买了一株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2-03 22:28
                      回复
                        组培的也行啊,但是怎么也得是原生种组培出来的才算吧,杂交了还组培,这就太无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12-05 00:01
                        回复
                          我反对原生绿云是因为中毒而导致繁殖难,生长蚯蚓根等。照这样说,岂不是方面发现绿云的时候其实开品就不好,后来中毒了反而越变越牛逼了?这根本就说不通。绿云就是这个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12-06 18:44
                          收起回复
                            拜读后反而觉得组培的更好看,尤其是叶姿。但不知组培的花比原生的如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12-08 14:49
                            回复
                              现在的绿云,杂交种和组培种得多少钱合适?


                              22楼2017-04-10 16: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