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你就回来了吧 关注:2贴子:56
  • 8回复贴,共1


IP属地:广东1楼2016-03-12 21:42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3-13 12:55
    回复
      儿童年龄分期及特点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感染为主)
      2.新生儿期:为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未满28天的时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
      3.婴儿期:自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1.生长发育迅速2.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腹泻或者便秘3.抗感染能力弱)
      4.幼儿期:自一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生长发育减缓,智能发育快,开始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消化功能仍不完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意外伤害概率高。)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再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1.体重(kg):<6个月=出生时的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
      1~12岁:年龄(岁)×2+8
      一般来说 出生:3 三个月:6 一岁:9 二岁:12
      2.身高(cm):2~12岁:年龄(岁)×7cm+75cm
      一般来说 出生:50 三个月:61~63 一岁:75二岁:85
      3.坐高
      4.头围cm:一般来说 出生:34 三个月:40 一岁:46 二岁:48
      儿童头围大小与双亲的头围有关(两岁以内意义较大)
      头围过小 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 提示脑积水
      5.胸围
      6.上臂围
      7.指距
      与体格有关的其他生长发育
      1.前囟:为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对边中间连线的长度为测量的方法),出生时前囟约为1.0~2.0cm,其后随着颅骨的发育稍增大,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而缩小,一般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
      2.后囟,为两块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一般在出生后6~8周闭合
      前囟的测量意义
      1.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2.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甲减等)
      3.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
      4.前囟凹陷(极度消瘦或脱水)
      神经反射的发育:新生儿出生时即存在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这些反射终生存在。
      出生存在,以后消失:觅食、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于生后3~4月消失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5-23 18:14
      回复
        静脉补液的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补(见尿补钾、见惊补钙、见酸补碱)
        按体重计算,年龄越小,需水分越多,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150ml/kg,以后每增长三岁减少约25ml/kg,成人每日需水约50ml/kg
        已知患者脱水量70mv/kg 血钠140mmov/L,给予补充
        累积损失量50—100ml/kg用二分之一张力液体
        婴儿喂养
        1.初乳:是指产后4天以内的乳汁,量较少,质稍稠而呈微黄色,含蛋白质多,以免疫球蛋白为主而脂肪少,微量元素和免疫物质丰富,非常适合新生儿的需要。
        母乳喂养的优点
        营养丰富,成分构成合理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宜(1:3:6),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蛋白质虽然较牛乳少,但多为乳清蛋白,所含乳酪蛋白少,含有牛磺酸,谷氨酸。遇胃酸时凝块较小,利于婴儿消化。婴儿很少发生过敏。
        3.脂肪颗粒小,碳链长,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并含乳脂酶,容易消化吸收。脂肪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鞘磷脂以及牛磺酸等,对婴儿脑发育十分重要。
        4.乳糖中百分之九十为乙型乳糖,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而抑制大肠杆菌繁殖,减少腹泻。
        5.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较少发生低血钙。
        6.含微量元素较多,对生长发育有利,不易发生贫血。
        婴儿奶量的计算
        100ml全牛奶功能67kcal(280.33kj)
        含8%糖牛乳100ml供能为100kcal(418.4kj)
        婴儿每日总需能量100kcal(418.4kj)/Kg需水量150ml/kg
        1kg的婴幼儿的能量为460KJ(110kocal/kg)
        在喂哺时按重量1:8(1g奶粉加8g水)或按容量1:4(1匙奶粉加4匙水)冲调成全牛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重要原因:喂养不当(母乳不足却未能按时添加富含蛋白质的辅食,经常奶粉冲调过稀,长期单一食品喂养,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造成蛋白质或能量摄入不足。)
        首要症状:先体重不增或下降,皮下脂肪逐渐消失,顺序为 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皮下脂肪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5-23 18:15
        回复
          急性小球肾炎
          三大表现:水肿、血尿、高血压
          先天性心脏病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
          室间隔缺损:由胚胎发育不全所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右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组成→并发症为脑血栓)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5-23 18:17
          回复
            1.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最为常见
            2.维生素缺乏: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常见
            3.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
            5.休克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光照射不足、摄入不足、生长过速、疾病及药物因素
            维生素D的代谢与功能
            人体内的维生素D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维生素D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这两种形式的维生素D均无活性,需要a-球蛋白转运至肝脏,在25-羟化酶的作用下为[25-(OH)D3],进入血液循环的25-(OH)D3再运转至肾脏,经1-羟化酶作用进一步羟化为[1,25-(OH)2D3]从而具有生物活性,然后与甲状旁激素,降钙素共同维持的机体的该磷平衡。
            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促进骨样组织钙化。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5-23 18:25
            回复
              佝偻病临床表现
              1.初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如,易激惹、烦闹、睡眠不安、夜间惊啼。此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骨骼x线检查多正常或仅见长骨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2.激期:骨骼改变(轮廓畸形 四肢.脊柱及骨盆畸形)
              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致腹部如蛙腹)
              其他(大脑皮质功能异常,免疫力低下)
              血生化改变(血清钙降低,血磷明显降低)
              X线改变(呈毛刷样,骨样组织向干骺端四周伸出呈杯口状改变;软骨盘增宽;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青枝骨折。)
              一岁以内发生在头部(上半身)一岁后四肢(下半身

              血清钙正常或偏低,血磷下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5-23 18:28
              回复
                手足搐搦症
                典型表现:惊厥
                致死主要原因:喉痉挛
                急救处理
                1.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
                2.钙剂治疗
                3.维生素D治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5-23 18:30
                回复
                  急性支气管炎
                  以病毒为主要病原,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
                  肺炎的分类
                  以细菌为主要病原
                  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程:急性、迁延性、慢性
                  病情分类:轻症、重症
                  病因分类:感染性、非感染性
                  典型性:典型性、非典型性
                  感染地点:社区获得性、院内获得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5-23 18: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