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边牧吧 关注:50贴子:139
  • 0回复贴,共1

处罚改变狗狗行为的有效做法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处罚是改变狗狗行为的有效作法吗?
-训犬使用处罚导致提高攻击性
(IsPunishmentanEffectiveWaytoChangetheBehaviorofDogs?)
作者:史丹利柯伦博士(StanleyCoren)写于2012/5/24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西雅图时报誉为“最擅长写作的狗朋友”。
著有:《听狗在说话》、《左撇子症候群》、《爱迪生的诅咒》
《狗知道啥东西》、《狗有多聪明》、《完全速配You&Dog》
译者:Vicki
 狗狗专家持续不断争辩最激烈的事就是训犬时使用处罚方式,虽然正向训犬法已经普及,但是使用肢体暴力的“管教”训练法也因某个热门电视节目和许多训犬书籍的推崇更加常见,用来控制狗狗的常见处罚对立技巧包括:猛扯牵绳的纠正方式用来导致狗狗不舒服,打狗或踢狗,电击,施予肢体暴力迫使狗狗顺服趴下,或者采取迫使狗狗翻肚表现顺服的“老大翻身法”,还有很多各式方法,包括大吼大叫、喷水、抓着狗狗脖子猛力来回晃甩或类似的作法。
 使用此类处罚对立的方法似乎来自某种假设,认为狗的不良行为或攻击性源自牠试图凌驾主人地位的企图,主人缺乏强势表现或权威因而引发这类行为。提倡这种理论的人建议狗狗主人需要使用肢体操弄、威胁及威吓的方式,使自己成为“艾尔发老大”或“狗类领袖”,暴力应应迫使狗狗出现较不挑战、较服从的下属态度。即便研究已显示这类观念依据的狼群行为资料可能不正确,它依然持续存在。
 我在小儿医学期刊的某篇新研究报告发表后,开始再次思考这件事。该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儿童,不是狗狗,它研究打小孩的影响。打小孩是最常用来控制人类儿童的处罚形式,杜兰大学(TulaneUniversity)研究人员CatherineTaylor及同侪依据近2,500名儿童的资料呈报,三岁时较常被打的儿童较可能在五岁时出现攻击行为,她说:“如果儿童在研究开始进行前一个月被打过不止两次,他到了五岁常出现攻击行为的机率就高出一半。”诸如此类的处罚影响在科学文献中多不胜多,以致美国小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已决定不为任何情况之下的打小孩行为背书。据该学会,这种处罚形式越用越无效,而且当孩子对它感到不痛不痒时将使得管教更加困难。
 你可能会问到,人类小孩的研究和我们对狗狗行为的了解有何关连,很多证据显示狗狗心智与两三岁的人类小孩相同,单就这一点,我们就能从人类小孩的心理学研究学习了解狗狗,如同心理学家从动物研究的发现推衍预测人类行为一般。然而,上述研究对我们也有帮助的是,它是一个与处罚狗狗产生相同结论的相关研究。
 宾州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MeghanHerron及同侪在《应用动物行为科学期刊》(AppliedAnimalBehaviorScience)呈报,训犬时使用处罚提高动物的攻击性,如同打小孩提高人类儿童攻击反应一样。狗狗对于这类负面控制法的攻击反应有多严重,取决于强迫或处罚的方法有多严重以及是哪种方法。因此,被打或被踢的狗狗有43%提高了攻击性,而对于“嗞!”或“嗯-喝!”的纠正声只有3%提高了攻击性,以下列出他们的发现:
使用处罚或暴力
狗狗出现的攻击反应
打或踢
43%
对狗低吼
41%
强迫狗对东西松口
38%
强迫狗翻肚
31%
喷水
20%
强压在狗身上让牠趴下
29%
双手抓住狗脖子的皮
26%
瞪视威胁
30%
大喊不可以
15%
用环刺项圈纠正
11%
拉扯牵绳纠正
6%
发出嘘声
3%
 我发现这个研究有个有趣的发现,和拉扯牵绳纠正有关,正向训犬师通常不推荐这么做,因为它可能让狗害怕或出现攻击行为,然而此研究中只有6%的狗对牵绳拉扯出现攻击行为,而且使用此法的主人有63%觉得它有效。不过,该研究没有监测拉扯牵绳的强度,所以我们这里遇到的可能只是利用牵绳引导,而非处罚。
 此研究带出的一点是确认了对狗使用处罚技巧与对人类儿童使用体罚有相同的影响--大致会提高攻击行为,而且专门针对处罚使用者出现提高的攻击行为,有了这些发现,提倡使用处罚对立的方式进行训犬及行为控制似乎不是很好的建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03 22: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