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01,303贴子:12,520,156
  • 6回复贴,共1

《幸存录》,一部名末较为公允的好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
夏允彝(1596年-1645年),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夏完淳之父。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崇祯初年,与同郡陈子龙、徐孚远等人结成"几社"。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福建长乐县知县,能体恤民情,革除弊俗。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室福王在南京监国,任命他为吏部考功司主事。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进攻江南,夏允彝与陈子龙等在江南起兵抗清,兵败后于同年九月十七日投水殉节,时年50岁,谥"忠节"。
著有《夏文忠公集》、《私制策》、《幸存录》等。夏允彝在明末因为几社活动等原因,和陈子龙齐名,世称"陈夏"。


IP属地:四川1楼2016-04-06 11:04回复
    按照作者在《幸存录》中的观点,明王朝的北都北京和南都南京之所以相继陷落,党争纷起、互相倾轧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东林党人与非东林党人之间的内讧。他们既没有高瞻远瞩、以国事为重的识见,亦没有戮力同心、和衷共济的肚量,相反却是你争我夺、斗个不休,其结果便是使明王朝的政治危机更加严重,以至于使清军有可乘之机,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其结局是"亲者痛,仇者快"。夏允彝虽然本身就是几社发起人之一,也与复社文人交好往来,但他并不为门户偏见所囿,而是站在一个较高立场上深刻认识到党争足以耽误国事,因此强烈反对党争。他的这些见解都在《幸存录》中得到了表现,故"门户大略"与"门户杂志"两篇颇多公允之论。比如,他对于东林党人和复社文人的评价中都既有恕辞也有贬词,既赞赏他们在朝政中的一些正义作为,也对他们杂而偏、不尽公忠的缺点秉笔直书。认为正是由于他们囿于自己的门户之见而言辞过激,致使党争加剧,结忿深久,导致了身家两败、国家命运更加艰难的结局。同样,对于当时及后世史书中人人唾骂的马士英等人,夏允彝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之进行了评论,其中也是既有恕辞也有贬辞。


    IP属地:四川2楼2016-04-06 11:05
    回复
      其中 "门户大略"、"门户杂志"
      专门讲党争


      IP属地:四川3楼2016-04-06 11:06
      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4-06 11:30
        回复
          夏允彝被斩首示众了,洪承筹审的


          IP属地:江西5楼2016-04-06 15: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