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吧 关注:9,622贴子:118,902
  • 20回复贴,共1

《德道经》如何诠释太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大国,经典文化构成了其中也许是最为坚实的一部分。不知有多少儒人雅士细嚼慢咽过“四书五经”,不知有多少学人从“诸子百家”寻得人生的慰藉。但是这些经典却从不曾过时。它们总是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现在的“国学热”部分地就说明了这点。
而谈到国学,谈到经典,谈到中国文化,有一本书我们没法忽略,它语言之美,音律之和谐,思想之自信,即使是“读半部就可以治天下”的《论语》也没法匹敌。它就是《道德经》。现代著作等身的作家不胜枚举,很遗憾,老子在此注定要遗落榜单,论字数,确实配不上这样的荣誉,但是也不遗憾,一本五千多字的小书(网络作家一天写一万多字已是家常便饭),就让许多作家的等身著作相形见绌。
但是像《道德经》这样作品,还有什么比阅读更好的致敬方式呢!
下面通过我们通过句读的方式具体以《道德经》来诠释太极拳,限于水平,多有疵漏,权作抛砖引玉,启发思考,也可见得太极拳与国学经典的深厚渊源: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第80章》。
注:这一节特别契合于太极拳以柔克刚、柔极而刚的特点,太极拳界也有拳家干脆就把自己的太极拳称作“水性太极拳”的(小编也曾见自称“老子太极拳”的学者)。
老子曰:“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老子☉第70章》。
注:是太极拳的武德和技巧,太极拳在历史上虽是一门武艺,但并不挟技逞能,以技击为末道。在实践中也从不主张主动攻击,只是要人“守好自己的疆域”,笃守中定功夫。
老子曰:“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老子☉第71章》。
注:太极拳是以静待动的拳术,因此长于后发制人。但倘以为太极拳只能消极静守,那就大错特错。
老子曰:“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11章》。
注:太极拳的防身健体:有事时抵御外侮,无事时强身健体。也契合太极拳的虚实之辨。太极拳是反对“双重”的,需得有个一虚一实,比如两腿,行功走架时,便以实为轴(实则随处守恒),以虚为用(虚则灵则活)。
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老子☉第56章》
注:此话与太极拳推手的沾连粘随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旦搭手,进不得进,退不得退,进退两难。在技击中,太极拳要求打敌“要发未发”,见彼微动己先动及引进落空的处变智慧,都有老子“和其光,同其沉,挫其锐,解其纷”之妙。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也,故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
注:这可谓太极拳“寓前必先寓后,寓左必先寓右”的理论根源,深谙太极阴阳辩证法之妙!


1楼2016-05-07 13:35回复
    只能抢占三楼,搬个板凳听课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5-07 13:58
    收起回复
      水之能克坚是因为它聚集了比坚更大的力量.
      不是因为它柔,而是因它多.量变导致质变.
      一滴水没有办法冲垮一堵坚城,但是以洪水形成的力量则城必垮.
      柔胜刚,刚胜柔.是力量的较量.
      宇宙的一切皆为能量的展现.
      阴阳,刚柔皆为能量的表现.
      平衡是两边的能量等质,一方失衡则必导致阴阳刚柔之变.


      5楼2016-05-07 22:32
      回复
        读过很多遍了
        我认为文中心思想是“阴阳相和”的宇宙至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5-08 06:17
        收起回复
          把阴阳刚柔理解成对立,本身就是偏执!大多数人理解成相克,实际是相生为重。也就是说,阴和阳只是时间空间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状态而已,实为同体。不改变固有的思想观念,不会对练拳有帮助,反而有相反的作用,把人带入误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5-08 07:54
          回复
            有些人把水理解成阴柔,把磐石理解成阳刚。这风马牛不相及吗!水什么时间变成阳刚?只说两种,一是水足够多,足够强大时,长江大海。二是温度变化,零下温度和100度以上。这时水就会是阳刚的状态。与石头有毛关系?石头的常态是阳刚,就没有阴柔的状态?时间能证明一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5-08 08:05
            回复
              如果把阴阳理解成力量的对比,大力永远胜于无力,何来“四两拨千斤”?利用时间空间位置的不同,以小胜大,才是合理的解释。练拳首先是改变人的固有观念,使人的思维更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实现“天人合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08 08:13
              回复
                MMA 高手多,奖金多.就没看过一个高手是不练力量的.
                几乎都是大强度重训练出来的,再加上技巧这才能站稳在MMA上.
                以弱击强不是没有但很少,体形不壮不代表没有力量.


                10楼2016-05-08 13:38
                收起回复
                  老子也不是打着太极拳写的道德经,也就一句:柔弱胜刚强,与太极拳以柔克刚的特色有相同之处,不可什么都扯进来,拳就是拳,这种武术搏击的天性是怎么都改变和转化不了的。


                  IP属地:陕西12楼2016-05-08 17:31
                  收起回复
                    反着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估计就这么一句。


                    IP属地:山西13楼2016-05-14 0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