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吧 关注:425贴子:3,287

西南科工的民航客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南科工的民航客机
前几章说的很清楚了:
1,运-7改新舟60系列有成本优势,尽管客户很穷,配套很简陋,服务也烂,但比加拿大的冲锋-8,法国的ATR-42,瑞典萨博的萨博340,德国道尼尔328。。。便宜得多,所以海外卖得还不错,猪脚只消坚持改进到ATR-72的级别就到顶了。
因为这几款同类现实中除了ATR-72全停产玩完,而同级别的款式新舟60/70系列,绝对比法国/意大利货ATR便宜得多。
2,MPC-75系列3.4米的直径,远大于麦道MD-80/90系列的3.14米,MD-80/90系列最长最大的款式载客量为172~180人,MPC-75系列今后可以改进到MPC-140,高密度最大载客量180人也是能实现的。
所以这就是一款和A-320,波音-737-700/800/900争锋的客机,会恢复窄体干线客机波音空客麦道三分的格局。
至于荷兰的福克-50/100,英国的BAe146,趁早停产。
3,MPC-75系列由于缺少美国带路党,在北美的准入有坎坷,所以今后在巴航贴个牌,在巴西设条总装线,由诺斯罗普收好处费带路就可以了。
这样也可以顺便把现实中巴西航空1999年发布的E-喷气飞机系列给取代了,加拿大庞巴迪C系列2010年才发布,领先10年~20年,能稳占高端支线客机市场。
4,1993年MPC-75系列投入运营后,西南科工向大型化干线宽体客机进发是必然的,干线客机的格局是:
a,波音1990发布直径接近6.2米的波音777系列,1995年投入运营,然后。。。以麦道MD-11/DC-10的5.6米直径的模具,研制波音787,在2011年将波音787投入运营。
b,空客1990年投入运营的A-340/330机身直径是5.6米直径,然后开发超大型的A-380去了,最后在2014年直径接近6米的A-350投入运营。
c,俄罗斯伊尔96直径6米多,93年投入运营,2006年停产。
西南科工在1995年前后没有现成的机身模具可以用,空客波音都不会资敌,麦道MD-11货机2006年才停产,然后模具就拿去贴牌波音787去了,伊留申的伊尔-96要10多年后才会停产积灰,洛克希德的三星L-101184年就停产,生产线拆了,所以,全部都得重新开始。
可能有人觉得93年珠海航展毛熊上门推销伊尔-96-300的时候,和毛熊合作开发双发宽体客机,就像A-330对应于A-340一般,但,毛熊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由于波音757,767窄体和半宽体遭空客A-330压倒,2004年波音上马波音-787迎战,所以这个市场,空客摸得,西南科工也摸得。
那么这款宽体客机的直径要多大?我的观点是宽度和波音-777,伊尔-96一样,机身宽6.2米,然后设计成双气泡截面,机身高度比机身宽度大。
后来的空客A-350和巴航E-喷气飞机系列也是这种机身高度比机身宽度大的双气泡截面。
空客A-350是想用不到6米的机身直径,做出和6.2米的波音-777一般的体验,巴航E-喷气飞机系列同样能增加过道高度和行李空间。
双气泡形机舱,由两个轴心和半径不同的圆形相交而成,交汇处就是以客舱的地板来分隔。这种设计更具效率,浪费的空间较少。
因为双走道双层宽体客机最大单排座椅是3-4-3布局,6.2米宽是极限,何况双气泡加大了过道高度和行李空间。
由于起点较低,西南科工的宽体客机的市场认可不会达到空客A-330和波音-777的程度,所以西南科工要有绝活,这时双气泡客舱的地板下面的那个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早年麦道MD-11曾在客舱地板下的货舱前半段,设置有卧铺舱段,后来有将该卧铺舱段改成3+3的单走道经济舱的方案,因舒适性太差,下层货舱改客舱高度太低而放弃。
麦道MD-11机身截面只有5.6米,还是圆形,西南科工的宽体客机是6.2米宽双气泡的话,下层货舱改客舱的舒适性是能够达到单走道窄体干线客机的程度。
凭借这种更高效率的双气泡宽体机舱设计,将廉价航空从支线扩展到干线,提前推出波音-787的二线大城市点对点远程(跨国)航线的概念,能帮助西南科工在技术水平未达到波音-787和空客A-350情况下,提前10年满足波音-787和空客A-350的市场预期。
由于机身直径小一圈的问题,将来波音-787无法和西南科工的双气泡宽体客机对抗——因为波音已有波音-777,还要利用MD-11/DC-10的模具。
空客由于有三层超大型宽体客机A-380,扩大A-350的机舱截面是劫杀投入巨资的A-380的销路,所以也无法直接冲击西南科工的双气泡宽体客机。
西南科工的双气泡宽体客机的真正对手,是波音-787投入运营后研发的新一代波音-777,这还得要波音将波音-777客舱地板下的货舱截面加高加大才行。
这时西南科工的双气泡宽体客机都已经投入商业运营15年了。


1楼2016-05-11 16:30回复
    可以考虑射个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5-12 01:36
    回复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真的进军干线飞机的市场,就等于动了几个巨头的蛋糕,是否可以考虑再引进个强援?比如干线飞机需要大推力发动机,可西南现在没有,可否把英国人拉进来。英国人有优秀的发动机工业,但大飞机工业也已经衰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5-12 11:17
      回复
        如果真的进军干线飞机的市场,就等于动了几个巨头的蛋糕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放卫星开脑洞来缓解:
        1,台湾当时要参股麦道MD-12,日本要参股空客的超音速客机项目,同期上海的麦道82项目已经被MPC-75打压了,那么西南科工乘胜追击,整出一个宽体廉价客机项目MPC-275,就说是面向国内(超)大城市间航线,还是沙丁鱼罐头版的,先上了再说,大家都理解。
        因为不是远程洲际航线,和A340,波音-777冲突不大;
        因为用下层货仓加经济舱,属于品位较低的廉价航空,A330,波音-767拉不下这个面子,
        所以在这个夹缝里先整出个300架订单,就可以实现亏盈平衡了。
        到现在空客波音都没开发出宽体廉价客机项目,可见多数人会认为是中国人脑洞大开,自娱自乐。。。的赔钱货,吃枣药丸。
        于是就可以安安稳稳顺利开发了。
        2,A330/340的驾驶舱就是A320的修改版,西南科工将和A320驾驶舱有70%相似性的MPC-75升个级也能满足MPC-275的要求。
        3,早期MPC-275由于拥有和波音-777同样的宽度,所以用三大国际发动机公司给波音-777配套的三种超级发动机即可。西南科工的转子发动机还只有7.5吨级,要涨5倍,跨度实在太大。
        4,英国的劳斯莱斯瑞达在80年代,从RB211系列发动机不断升级,供A330和波音-777的发动机叫特伦特700/800,波音在1998年计划推出续航距离更远的777X系列客机,瑞达相应推出800系列的升级版特伦特8104,结果被波音放了鸽子,从时间上来讲,这款最后只用于演示的超级发动机完美符合。
        最后的结论,劳斯莱斯瑞达的特伦特8104西南科工有机会代工。


        6楼2016-05-12 20:57
        收起回复
          这个技术跨度还是很大的,双气泡很好,但是这中间商业开发的风险和技术难度05年之前很不乐观,10年倒是有点希望。


          7楼2016-05-15 11:14
          收起回复
            干线大飞机就算了,别好高骛远,看看现实,连支线客机都做不好,可见中国的航空工业从基础到体制都存在很多问题。
            干线大飞机国际上也就两家,波音和空客,他们的背后是什么?都代表着人类航空工业的标杆!
            能把支线飞机做好就非常非常了不起了,这成就好比一家国产自主汽车品牌打进国际市场,畅销欧美。应该说,比这更值得让人骄傲自豪。


            IP属地:广东8楼2016-05-24 02:23
            回复
              之前很多人建议作者趁苏联解体,拿下几架二毛子手里的图-22M逆火或者图-160来测绘仿制。
              我的观点是,
              一来盯二毛子手上的现货的人太多,小心因小失大,把西南科工在乌克兰的布局给连根毁了;
              二来,图-22M逆火和图-160都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


              9楼2016-07-09 19:50
              回复
                图-22M逆火维持费用太高,航电很落伍,换了图-160的发动机,升级成图-22M3后才勉强解决了作战半径很勉强的问题——后来俄罗斯拿苏-34来取代早期型图-22M,理由就是这么充分。


                14楼2016-07-09 19:54
                回复
                  图-160本身更为复杂维持费用更高,200多吨的超音速变后掠洲际BB机,远超过中国的实际需求——在第一第二岛链周边,执行高密度火力投送的常规打击为主,兼顾HR打击——更何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花了20多年才把图-160的维护升级搞定,就算西南科工猛挥锄头撬墙角,照样要吃瘪。


                  15楼2016-07-09 19:55
                  收起回复
                    回到前面的出发点,这种级别的设计,原苏联有没有呢?还是有的。
                    末代苏联作战飞机项目,米格设计局得到了战斗机项目,也就是米格-44,苏霍伊得到的却是中型BB机,取代逆火tu-22M,鲜为人知的T-60/S项目。
                    从解密的资料看,苏霍伊有米亚舍夫设计局(也就是图-95的竞争者,米亚-4洲际BB机的设计局)协同,采用升力体机身和可变后掠翼,双发图-160级别的发动机,背部进气,最大载弹量20吨(超音速作战半径2000公里),内部弹舱可载8枚大威力对地/舰攻击导弹,最大起飞重量85吨,因为考虑超音速巡航突破为主,隐形为辅。


                    17楼2016-07-09 19:57
                    回复
                      苏联解体后,该项目一分为二,苏霍伊设计局1992年和美国湾流公司开发跨大西洋超音速公务机,S-21商务喷气机,是带鸭翼的*******翼,尾部两台发动机的气动布局。美国人把资料搞到手后项目就黄了。
                      米亚舍夫设计局继续的是放大型的,远程高亚音速,装两台PS-90A发动机的GP-60项目,GP-60项目有15000公里的作战半径,20吨的载弹量,放弃了超音速巡航能力,追求洲际作战半径。
                      苏联解体前,两设计局联合完成了T-60/S项目的风洞测试报告,到90年代初,苏霍伊被湾流公司耍流氓后就放弃了,
                      米亚舍夫设计局维持低速研制阶段到90年代末,希望改变为高速高空专用运输机(因为机身主体为升力体,座舱没有下层货舱,客舱横向拉伸,单排座位很多),或者航天器发射平台,最后无人问津在21世纪初无疾而终。


                      20楼2016-07-09 20:02
                      回复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我是什么主意了。小众设计局米亚舍夫不是要把GP-60项目改造为高空高速洲际运输机嘛,西南科工先凑上去,说升力体机身不经济,要搞横向双气泡客舱
                        (就两个MPC-75的机身截面拼接,搞成单排双走道,9~11座,实际是早期型空客A-350的方案,以取代GP-60的升力体原始设计)
                        的宽体客机。等把双气泡机身截面的技术难点搞定后,然后说,咱还是把机身改成XB-47那种飞翼机身吧,你看,还是*******翼呢。
                        雅科夫列夫把雅克141的资料连同预研的发动机的构型(涡扇-15的原型)都卖给三代目了,米亚舍夫为啥不合作?


                        21楼2016-07-09 20:05
                        回复
                          米亚舍夫早期和图-95竞争的米亚-4实际是4发版的图-16,也就是轰六的原型,西飞在轰六I之后继续改进,总不能找图波列夫设计局,那就找和图波列夫设计局竞争的米亚舍夫,先两台12~13吨推力的CG-2000-3发动机改造为新型轰六K。
                          再用四台CG-2000-3发动机取代GP-60项目两台23.5吨推力的发动机的原始设计。
                          反正是高亚音速飞机,CG-2000-3发动机也能行,PS-90A照样没有超音速要求。


                          22楼2016-07-09 2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