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桥边吧 关注:1,644贴子:3,950
  • 14回复贴,共1

新中国的人间正道——评电视剧《金水桥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美哒新兰镇楼!!


1楼2016-05-20 16:48回复
      新中国的安全史、小人物的情感史、共和国的编年史、北京城的变迁史,被《金水桥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用一种“反特”类型剧的框架支撑了当代年代剧的历史感,起用了一批演技派演员,是一部久违的具有“创作诚意”的佳作


    2楼2016-05-20 16:49
    收起回复
        正在播出的52集电视连续剧《金水桥边》,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解放军战斗英雄进北京成为最早的人民警察的故事开始,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文化大革命,直到拨乱反正的改革开放,用孙光大、钱有根两个核心人物串联起一个北京四合院的十多个人物,演绎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经历的命运变迁和精神洗礼,构成了一部故事化、情感化、影像化的新北京史、新中国史。电视剧既是向历史和向父辈致敬,更是对中国人30多年命运的书写和追溯,抚今追昔、温故知新,从历史的漫漫长路中,观众感受到新中国红旗下经磨历劫的“人间正道”。


      3楼2016-05-20 16:49
      收起回复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用一种“反特”类型剧的框架支撑了当代年代剧的历史感。“反特(务)”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谍战悬疑类型剧,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复杂的敌我斗争形势。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霓虹灯下的哨兵》《羊城暗哨》《秘密图纸》《黑三角》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反特类型作品。而《金水桥边》采用的也是反特故事的戏剧框架,一开始就是与国民党潜伏特务组织进行斗争,直到30年以后,经过两代人努力,终于捕获了最狡猾的潜伏特务头子。这一戏剧性结构,一方面的确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敌我斗争历史,许多情节都是以1949年之后一系列真实发生的大案、要案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另一方面这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线索、险象环生的探案过程、生死一线的敌我较量,也都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带来一种“强叙事”动力。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丝丝入扣,强化了作品的戏剧感染力。同时,这又不是一部简单的类型情节剧,故事中四合院里的四五个不同的家庭,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的不同阶层缩影,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呈现的是人们不同的境遇和命运;更重要的是,电视剧采用了30年的历史跨度,在不同的政治阶段中,敌我之间位置的改变,似乎也具有了某种历史反思性。反特剧的框架里,有了历史年代剧、家庭伦理剧、现实主义剧的融合,完成了一种类型融合的戏剧探索,而最终几代人在四合院的团圆,又象征性地表达了“人民警察是百姓家园最忠诚的护卫者”的主流价值观寓意。


        4楼2016-05-20 16:49
        回复
            从艺术呈现来说,《金水桥边》是一部久违的制作考究、质地细腻、年代感鲜明的具有“创作诚意”的作品。无论是北京老街道的逼真还原,还是四合院的复原布局;大到著名的老北京历史建筑,小到板凳座椅锅瓢碗盆;从解放军、警察的服装演变到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的变化,都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为符合时代特点和剧情需要,剧组一砖一瓦搭建了一个真四合院,完整地配上了门外石阶、门上草帘、房顶灰瓦、院内石桌,而屋内陈设上的佛龛、箱柜、大炕等也都一丝不苟;剧中所有广播,都是剧组查阅以往的人民日报、新华社社论,模仿当时广播播音员的语音、语调重新录制出来的;剧中不同年代的警服加起来有几十套,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要求;小院院主关全和屋里屋外蒲扇不离手,炸酱面要讲究十六道菜码这些细节,也都力求还原出老北京的“京味儿”……历史质感的还原,使这部电视剧显示出一种历史的“专业范”。这种尊重历史的态度,为电视剧创造了一种“逼真”的年代氛围,人们看到了历史舞台上活跃着的更加真实的人物,这也为电视剧成为艺术精品提供了制作保障。


          5楼2016-05-20 16:50
          回复
              新中国的安全史、小人物的情感史、共和国的编年史、北京城的变迁史,都被《金水桥边》用融合的类型、精良的制作和激情四射的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2016年上半年“乱花迷人眼”的电视剧屏幕创造出一部文化佳作,让观众在两个男人的较量、一座四合院的变迁中,体会到红旗下30年的风云际会、潮起潮落,感受到正义信念和亲情友情就是一撇一捺,共同支撑起在历史风雨中屹立不倒的“人”,而这贯穿的就是我们所谓的“人间正道”。


            7楼2016-05-20 16:50
            回复
              楼主写得好!


              8楼2016-05-20 22:53
              回复
                楼主写得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21 00:25
                回复
                  为了批判而批判,这帮编剧和导演是在报私仇,正是抓住了现在的年轻人对文革知道的太少,全力灌输文革有多害人。其实文革有利有弊,完全否定文革的人,和当年的造反派没有任何两样!都是一丘之貉!


                  IP属地:山东10楼2016-05-21 12:06
                  收起回复
                    楼主那么好文笔。没有人来顶一下可惜了,好文采请受小弟一拜
                    也希望这样的大作能多有几部,历史终究会为当时犯下的错而负责,几代人啊!不回避不逃避看来党真正的明白了要痛定思痛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5-29 10:16
                    回复
                      现在的编剧哪能写得好那个年代的戏,如果一杯纯牛奶兑了两杯水,会是什么味儿呢?这正是这部剧的真实写照。有是有点牛奶味,但并不是牛奶。


                      12楼2016-05-29 1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