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6,005贴子:71,037,426

ps高清以后好像有什么不对


IP属地:安徽1楼2016-05-23 16:34回复
    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 - 提督——中将,以下是刘步蟾,林泰曾两海军少将 -总兵

    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有少 校(守备)的,比如平远舰长李和。

    而邓世昌的官职则比较尴尬,他是中军副将记名总兵,等于是个海军准将享受中将提督待遇,所以说比一般舰长要高,但是又因为所谓的中军副将职务他的致远和旗舰定远和同级姊妹舰镇远3舰编队,所以实质是个屌用没有的称号,他肯定是没有权力指挥定远和镇远。他的职务应该是海军准将,和杨用霖持平,地位仅次于李鸿章青眼关 照的刘步蟾和林泰曾。
    而邓的致远巡洋舰属于穹甲巡洋舰,其实档次低于或者平级邱宝仁的来远和林永升的经远,它们都是装甲巡洋舰巡洋舰(其实所谓的装甲巡洋舰绝对不能以一二战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它们也就水线有层“皮带”罢了),邓能够得到这样的 头衔,显然不是由于统带军舰的重要,而是因为他作为中军副将,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的职务和中枢更为接近。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 难想象的。


    不过,也有说重用邓世昌为中军副将,或许上层有借此遏制闽籍将领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刘,林,邓,杨这四名优秀的中国第一批现代军官,全部在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可见,在对军官的基本品质选择上,传统的教育和官僚体系,也自有它独到的地方。


    IP属地:安徽2楼2016-05-23 16:49
    回复
      在北洋水兵中因此称邓世昌为“邓半吊子”,意思大概是到底是嘲讽邓世昌水平差劲、还是讽刺其为人死板不懂变通,不知道。北洋水师的官兵起外号挺有水平的,比如称方伯谦为“黄鼠狼”,就惟妙惟肖。
      真实的邓世昌同时又是一个勇敢而多少有些鲁莽的军官。他练兵有方,勤奋过人,出海常在大洋上作演习而闻名,他带兵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在大东沟海战 前,他正在受到审查,理由就是治军太严,而“鞭打士兵致死”。他带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 舰搁浅,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有一次煤带的不足,造成军舰在海上漂流了许久,还有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造成军舰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管带致远回国路途中,遇到风暴邓当时发着高烧依旧不下岗位轻自管架,根据萨苏考试还遇到了海怪袭击(中国人没见过鲸鱼)。
      2次归国或航行中的一个小故事则体现了这位舰长的人情味。











      IP属地:安徽3楼2016-05-23 17:07
      收起回复
        1894年黄海大东沟,下午15:00点,日清双方舰队开战已经3个小时。中方舰由于航速、大炮射速、射程均逊于日舰,战况不利。战前制度的撞击、乱战等等战术因为要命的航速根本全成了扯淡,拼炮你在不瞄准的情况下最快3分钟打一炮,慢慢精确瞄准要多久?人家速射炮1分钟理论射速4发左右,哪怕因为日本军舰太新导致水兵都是菜鸟1分钟算一发这个火力投射差距怎么打?何况北洋各舰因为弹药不足,除了邓世昌这个大虎b可能基本都是尽可能的压缩开炮时间,精确瞄准因为他们不敢放弃有限的炮弹,算上这个因为恐怕十分钟都开不了一炮。当然也有方伯谦这种败类为了掩饰逃跑,故意把炮弹倾泄到海里做出奋战的假象。
        当时丁汝昌战前的命令是姊妹22编队10艘军舰左右成55编队,以前往前冲乘着日本人队形未成的机会一举拦腰截断再逐个击破,当然想法很好现实残酷。这样27、8年海战的记录和中方史料似乎有点相反,致远没有和他的姊妹节靖远编队,反而和经远级编队。


        IP属地:安徽6楼2016-05-23 17:20
        收起回复
          海战第一阶段北洋10北洋十舰迎战联合舰队12舰,12点半——15:00点,近3个小时的搏杀超勇号巡洋舰被击沉,杨威重伤撤走后背逃跑的济远撞沉。日本的比睿、赤诚(不是航母)、西京丸被重伤单独逃离战场。

          杨威

          超勇

          比睿

          赤诚

          西京丸


          IP属地:安徽8楼2016-05-23 17:29
          回复

            15:00联合舰队本队绕回北洋舰阵前炮击旗舰定远。一直被日军炮火重点“照顾”的旗舰“定远”舰被二等铁甲舰扶桑的240mm主炮重创舰首被击穿,前部军医院内燃起了灾难性的大火,浓烟从弹孔内不断向外升腾,遮蔽了整个军舰前部,导致所有面向舰首方向的火炮都无法瞄准射击,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一直以击沉“定远”为最大作战目标的日本海军,立刻催动火力最猛烈的第一游击队4舰聚攻“定远”,企图摧毁这艘亚洲第一巨舰,在日军舰疯狂的炮击下,“定远”舰情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致远”与“镇远”舰从两侧驶近“定远”,配合作战,一起掩护正在与大火搏斗的旗舰。但与铁甲舰“镇远”所不同的是,“致远”只是一艘没有任何舷侧装甲防御的穹甲巡洋舰,邓世昌此刻的表现足以赢得所有人尊敬,这艘与它的舰长一般刚烈的战舰,竟然在用自己的身躯抵挡着炮弹,以保护旗舰,为旗舰争取自救的时间,“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致远”舰在不断地被击中、起火,军舰很多部位都已经洞穿进水,而老化的水密橡皮,又使水密隔舱的作用大打折扣,不要问为什么水密橡皮原因很简单清军鞑子太腐败把钱都贪wu了,我替某些人提起回答了。致远舰体很快开始向右侧大倾斜,“致远”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换取旗舰的转危为安。


            IP属地:安徽10楼2016-05-23 19:41
            收起回复
              装甲司令塔的门打开了,身着上蓝下白军官制服的邓世昌登上飞桥,冒着炮火,手持军刀,向官兵们大声呼喊:“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万里之外的家乡,将以孕育了这样的后代为荣。对这位平日寡言少语,管理严格的舰长,全军官兵一直从心里深深敬佩其人格,此刻面对着眼前的日本舰队,“致远”舰上发出了同仇敌忾的怒吼,而舰上各处机关炮也向日本第一游击队扫去密集的弹雨,这是中国海军史上一段最壮烈的航程。



              邓拔刀,对国旗行礼,这段拔刀拍得很唯美,配乐是钢琴版《东方有一片海》,非常凄婉,有催人泪下的效果,而且拔刀时刀鞘的反光,衣襟的随风飘动,都很好地配合了音乐旋律,堪称全剧最有意境的一个镜头。


              下面的场景,可能是今天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在清日参战各舰上一片惊讶的目光中,如同一匹圣洁孤傲的独角兽,重伤侧倾、燃烧着大火的“致远”开始加速冲向第一游击队,冲向日军的主力舰“吉野”,“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队日本舰队而来”。
              由于时隔近两个世纪,现代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19世纪的撞角战术对于一艘战舰意味着什么,在意奥利萨海战之后,尽管撞角如同雨后春笋般开始出现在各国的军舰上,但对于撞角战术当时世界海军大都有清醒的认识,这实际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战术。使用这种战术最适宜的是趁乱取胜,而最忌讳使用高航速,因为这样即使撞上敌舰,自己也会受到较大损伤,“或伤铁甲,或断烟囱,或震坏锅炉,或折伤机器”。并且,撞击时与敌舰的夹角,和撞击的部位也有很多技巧,通常都是从敌舰前后方以斜线切入,目标直指敌舰的锚床部位,或者是从侧面掠过,撕开缺口,或者直接撞入,然后立刻用力倒车,迅速脱离,已防“两下势猛,致己船受损”,如果不按照这些规则来,很有可能出现同归于尽的局面。


              IP属地:安徽11楼2016-05-23 19:48
              收起回复
                以上我介绍了撞击战术,这种风险极大的战术,在当时的海军教材中被排在各类作战手段的最末,属于军舰的最后一项武器,撞角战术被认为“乃助战之利器,而非必胜之妙算也。
                甲午海战后原来的定远舰大副,总结战争失败经验时候说过一句“勇者过勇,怯着过怯”,后者是方伯谦,前者就是说邓世昌。但是,这个说法绝对是不公平舰队队形散乱那是各舰航速不一造成的既不是致远冲锋也不是方伯谦逃跑。第二定远当时被重伤,舰体前部被大火覆盖,4门305主炮完全不能射击又因为拆了炮罩炮手都有被熏死的威胁,可以说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致远也早在冲锋前就舰体倾斜了,就算不突出上去也可能是白白等死。
                邓世昌的想法应该是与其等死,不如放手做最后一搏,而且他在最后生命的最后10分钟还做了一件事,升起了他小队长象征的四色旗。这个一般影视说是吸引火力,但是貌似日本人不是煞笔,知道定远长什么样子致远长什么样子,他这个举动除了气焰嚣张应该还有想鼓舞战友重新实施战前的冲撞计划。哪怕不能整个舰队一起上去,就那么单独几艘冲上去效果一样会比在这单纯拼炮好,结果是镇远和经远确实跟随致远一起冲锋了,济远和广甲2个怂b却在致远战沉后吓跑了胆子临阵逃跑。有点事与愿违的讽刺

                这里再次强调某些北洋粉或者袁狗头粉介绍一下五色旗在清朝和五族共和吊关系没有他就是北洋军的军旗,五族共和的含义也是你们瞧不起的革命的弄出来的哦


                IP属地:安徽12楼2016-05-23 20:06
                回复




                  经典的忠犬救主,当然跟据马吉芬回忆邓大人因为不会游泳被这蠢狗上来争夺漂浮物害死






                  IP属地:安徽14楼2016-05-23 20:1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5-23 20:24
                    回复
                      西方铜版画下冲锋的致远

                      这张图充分证明了致远撞的绝对不是吉野乃至第一游击队,图中被致远突击的日舰是本队的千代田

                      从三份不同的联合舰队报告中的航迹图可知,下午三时过后到致远沉没,一游都是在致远侧后方。




                      IP属地:安徽21楼2016-05-23 20:47
                      回复
                        the brute sharing his fate — perhaps the only case on record of a man drowned by his dog——狂犬亦为主人而殉死。想来义犬救主之说,自古以来屡有所闻,但为犬舍命者,恐邓舰长首创先例,实乃不幸之人。
                        马吉芬回忆说不会(不能)游泳的邓大人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舢板求生,那条没死的蠢狗也游了过来结果因为争抢舢板一起淹死。
                        这个不做评价,不过可能性很大,动物没又某些粉想的那么忠诚。


                        IP属地:安徽23楼2016-05-23 21:01
                        收起回复
                          最后一条不管邓是不是被他的太阳犬害死的,海军在军舰上饲养宠物,这是颇有传统的,和什么作风腐败军纪败坏没关系。19世纪乃至18世纪军舰当时内部很多还是木头,当时军舰上有老鼠,老鼠偷粮食是小事但是它们磨牙的时候会把军舰内的木质结构甚至严重的把电缆咬坏,所以必须养这些玩意抓它。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一种传统,吉祥物了。
                          比如杰克船长副手的鹦鹉,巴博斯的猴子。
                          这是黄海海战时候松岛号上养的老黄牛,被镇远一炮击毙。

                          整理各国海军军舰上的宠物,对比邓大人的太阳犬
                          这尼玛猫和老鼠、狗在一起上镜了。。。

                          北洋舰队大炮晒衣服,美帝大炮做狗窝

                          汉斯猫在船上养熊。。


                          IP属地:安徽24楼2016-05-23 21:21
                          回复
                            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命名一艘致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5-24 22: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