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人家吧 关注:2,405贴子:314,732
  • 0回复贴,共1

又是一年杏儿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天的日子,如同春姑娘轻盈的脚步,轻快而匆匆。似乎一眨眼的工夫,春花落去了,春天俏皮地走远了,而令人感到闷热不适的酷暑还没有到来。初夏的时节,该算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光吧,且不说不冷不热的气温如此宜人,更有那早熟的果儿——樱桃——蜜桃——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赶趟儿,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挂向枝头,红的黄的粉里透红的,使人眼前一亮目不暇接,而在冬季沉睡的味觉也迅即被唤醒。
杏树沟的杏儿也黄了,黄澄澄的挂满枝头,果香在微风里飘荡着,小村失却了往日的安静。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白居易当年这样描写荔枝的“鲜胜”,荔枝——离枝即失其鲜。于是就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嘲讽。
其实,在北国,早熟的水果——桃杏之类,也都是如此娇嫩。故而,果园的主人们是无暇去观赏这诱人的景色,甚至还有点小小的焦虑,再好的果子,变不成钞票都是白搭。于是,在杏树沟,每年杏儿黄熟时节,卖杏成了头等大事,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事。
杏树沟原本不叫杏树沟,原来的村名因为杏的出名而被人忘却了,这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杏树沟被人叫着叫着,也就被叫成了杏树沟。
杏树沟藏在中条山层层叠叠的褶皱里,满山春色关不住,只因杏花满枝头。那还是早春时节,漫山遍野的杏花,先是红若火,继而粉似霞,尔后白如雪,那时节的杏树沟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有好事者把图片发到网络里,随即便刷爆了朋友圈。人们还在回味花的时候,黄黄的杏儿又挂满了枝头。
那些个贩杏的小贩们,早就准备好了,他们把装杏的纸箱送到地头,等摘下的杏装满了箱子,就用车运走,当然,这样趸收的价格要低一些,但是,大多的杏农,还是把杏卖给他们,图个利索,只要能全卖掉,比烂在地里强多了。
也有不卖给他们的,比如李三,李三的杏每年都是自己卖,每天摘下黄熟的杏,李三自己用三轮拉到县城,走街串巷的叫卖,辛苦是辛苦一些,但和装进腰包里的钞票比起来,这点辛苦真的不算什么,村里人对李三是佩服,佩服人家有能耐。
再比如光棍二狗,二狗卖杏是站在地头,和小贩说好价格,由小贩自己采摘,他自己连地里都不进。当然这样的收入要少好多,但人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08 06: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