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汉文化吧 关注:66贴子:1,041
  • 10回复贴,共1

电视剧中那些普遍存在的历史常识错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16-06-08 13:41回复
    1.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古装剧里太监宣读圣旨必然的开头,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现在的古装剧甭管哪朝哪代都是这样的开头,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是这样的。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也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行。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在唐朝一般诏书的开头“门下”二字,而元朝汉文诏书的开头一般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分别为诏曰,制曰和敕曰。“诏曰”是诏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须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时均会使用敕曰,意为告诫官员要勤于政务,勿贪图享乐,要忠于朝廷,勿结党私营,危害朝廷。
    参考史料: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曰奉天殿,门名亦如之。……太祖‘奉天’二字实千古独见,万世不可易,以故祖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2).毕諴之父赠承德郎翰林院学士,母葛氏封恭人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尔毕矩乃翰林学士,毕諴之父,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庆延乃子,翰墨奇香,甚悼尔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特赠尔:承德郎,翰林院学士。尔灵不昧,其尚知荣。
    敕曰:德之在人,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学士毕諴之母葛氏,孝敬勤俭,贞静淑懿,笃生哲嗣,克举其官。兹特赠尔为恭人,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敕命 大中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宝


    IP属地:浙江2楼2016-06-08 13:42
    回复
      2. 大人
      称呼当官的为大人,源于清代,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性控制。而现在,不管哪一年代的古装戏,全称大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观众。大人前面一般会加上姓,比如刘大人,但是现在的编剧都称呼和珅为和大人,这就不对了,和珅姓和吗?不是,他姓钮钴禄,和珅是他的名字,所以按照汉人的叫法叫钮大人还差不多 O(∩_∩)O哈!又比如,唐朝可称呼姓+官名;或称某公,某郎。


      IP属地:浙江3楼2016-06-08 13:43
      回复
        3.奴才和奴婢
        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哪朝太监都对皇帝和后妃们自称奴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宦官自称奴才始于明代。清朝的满臣和入了旗的汉臣也自称奴才,没入旗的汉臣只能自称臣。这事实上这是清廷的一种民族歧视,因为臣比奴才地位更低。而且清朝的女官(即高级宫女)也是自称奴才。
        现在的影视剧宫女们对皇帝和后妃都自称奴婢,这也是不对的。奴婢的本意为奴隶,男称奴,女称婢,奴婢是没有自由的。倒是在元朝的戏剧中有发现宦官自称奴婢的,所以可以知晓宦官有自称奴婢的。


        IP属地:浙江4楼2016-06-08 13:43
        回复
          5.称呼
          现在的古装剧,不管哪朝,汉人对自己父母的称呼都为爹娘,事实上这未必,称呼各朝都有差别,比如说南北朝隋唐时期称呼父亲为耶耶,称呼母亲为阿娘。


          IP属地:浙江6楼2016-06-08 13:43
          回复
            6.本宫
            本宫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宫之主,也就是说只有一宫之主才能称本宫,比如说皇太极在1636年立的五宫,分别是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孝端文皇后),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敏惠恭和元妃),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懿靖大贵妃),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康惠淑妃),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说只有这五宫的女人才有资格称本宫,剩余的皇太极的其他女人都没有这资格。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太子也能自称本宫,这是因为太子是东宫之主。因此本宫并不只是皇帝女人的专有称呼。至于现在的电视剧有的不是一宫之主的女人也自称本宫,是错误的。


            IP属地:浙江7楼2016-06-08 13:43
            回复
              7.太医是如何给宫中女眷看病
              宫中女眷可不是寻常的女人,这些都是皇帝的亲人,太医给这些人看病时,那是无法当面诊脉的,那是必须在一个屏风外瞧病。那么屏风外怎么瞧病呢?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那就是悬丝诊脉。所谓悬丝诊脉指的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形下,在医生给女病人瞧病时,用一根丝线,丝线一端绑在女病人的手上,另外一端在医生手中掌握着,然后判断脉象,诊断病情。当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诊不到脉搏的。所以太医只有通过询问病人,以及花钱贿赂伺候病人的宫女太监,来得知病人的具体病症,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治愈病人。在森严的宫禁制度中,太医能够给妃嫔当面诊治并发生感情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IP属地:浙江8楼2016-06-08 13:44
              回复
                8.清朝的发式
                清初颁布的剃发易服令,要求汉人以及在其治下其他民族全部剃成女真族的发式,汉人奋力反抗,当时造成了满清的镇压,著名的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清初的发式是金钱鼠尾,也就是后脑勺留一撮头发然后垂直留辫子。而现在有关清朝的戏的那种后脑勺大辫子的发式,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了,清朝中期和清朝前期都不是这个样子的。


                IP属地:浙江9楼2016-06-08 13:44
                回复
                  9.击鼓鸣冤
                  现在的影视剧中百姓向官吏击鼓鸣冤的情节时常出现。然而衙门前的鼓最早并不是作如此用,而是官吏的下班铃声,鼓一敲就宣告下班了。而作为百姓鸣冤用则是始于明清,在此之前并非如此。因此这也是现代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错误。


                  IP属地:浙江10楼2016-06-08 13:45
                  回复
                    10.哥哥
                    哥哥用来称呼兄长是在唐朝以后,在唐朝前哥是歌的意思,因此在唐朝前的电视剧不应该出现管兄长称呼哥哥的剧情。而在唐朝前用兄称呼哥哥,比如说可以称呼大哥为长兄。
                    《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IP属地:浙江11楼2016-06-08 13:45
                    回复
                      11.公公
                      现在的电视剧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管任何太监都称呼公公。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公公只是对于年纪较长并且地位最高的尊称,这个就好比我们现在可以称呼老爷爷为老公公,需是年老之人。只不过年老往往和地位有一定挂钩,地位高的太监往往年纪都较大。
                      另外这里补充说明一点,用老公称呼太监,这也是确有其事,只不过是明清两朝的北京市民对于太监的一种俗称。史料记载:《红楼梦》第83回:“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IP属地:浙江12楼2016-06-08 1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