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诸子藏书阁吧 关注:1,419贴子:10,054
  • 1回复贴,共1

由”学“引发的思考(一)作者:张文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那是个动荡的年代。战乱纷争诸侯并起、礼崩乐坏周室衰微、人心惶惶而不可终日……整个社会都处于巨大的混乱之中。在那里,百家争鸣、百舸争流,各家都在推销自己的学说,虽然如此,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早日结束这场混乱。孔子便是从中脱颖而出的一颗明星,他这一生都在为能够实现一个和谐、大同的社会而奋斗,无论是他周游列国,还是他培养子弟。
一个人若要在这个社会上受人敬仰,同时又能奉献这个社会,那么学习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孔子眼里学习不仅是为提高个人的能力,而且在成为圣人,即能够在思想和精神上达到一种境界,避免在今后成为“伪圣”。在《论语》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叫微生高的人,被人们所称赞,乡里人都说他很耿直。然而孔子却对此表示不屑:“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邻而与之。”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在古代的农耕文明中,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性太差,或许有些人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村子里。但在这个小圈子里,无形之中限制了人们的视野,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似德非德”的事情,糟糕的并非是这种事情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而是这种事情带给人们的一种影响、标准。当人们在这村里赞叹微生高耿直的时候,他们不仅歪曲了“耿直”,而且在如果没有真正有知识的人来将他们点醒时,这种影响可能会延及后代,甚至是扩大影响的范围,那么对于建立一个真正和谐美满的社会就无从谈起。所以孔子有时万分悲愤:“乡愿,德之贼也!”这里的谈到的乡愿并不是那种表面老实,其实干事龌蹉的人,而是表面老实,实际也老实,但他自己所谓的老实,并非真的老实。这很容易对人们造成误导,说严重点,或许就成为“伪圣”。


1楼2016-06-18 21:31回复
    楼主,老家哪里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19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