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alcraft吧 关注:1,085贴子:41,130

KMS 浪费吨位之大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8-08 14:38回复
    奥匈海军旗与奥匈公民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8-08 14:41
    回复
      下面没有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8-08 14:54
      回复
        方案A,长690英尺,宽72英尺,吃水28英尺,长艏楼舰型,主装甲带最厚处6.5英寸,水平装甲未知。设计排水量20000吨。
        意大利人为该案设计了相对而言较好的续航力,达7000海里。(英国人:
        该方案的航速高达37节——这也许有些不切实际,但考虑到该案典型的意大利式巡洋舰线型以及其它意大利巡洋舰——例如雇佣兵队长级1、2批,博尔扎诺与特伦托级的表现,这一设计也许能够在实舰上达到。
        水下部分装有简化版的普列赛系统装备8门203毫米舰炮,前二后二背负式布局根据计划这些舰炮将由的里雅斯特库存的阿姆斯特朗254毫米舰炮更换内膛而成。
        舰体中后部装备8具鱼雷发射管,防空火炮计划安装西班牙SECN工厂自产12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6座,以及4联装37毫米高射炮。
        该方案实际上是意大利火炮巡洋舰的封笔之作——尽管最终案是为西班牙人而准备,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该方案同样适合于秉持“突破舰队”理念的舰队司令卡瓦尼亚里上所设想的远洋袭击舰方案。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8-08 14:59
        回复
          言归正传,巴登施沃夫大公国的海军部一直致力于寻求一款扰乱库马大公国海上交通线的袭击舰,撒丁-皮埃蒙特的设计方案显然很切合海军将领们的需求。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8-08 15:07
          收起回复
            海军大臣、海军元帅,施特劳斯家族的约翰·巴蒂斯特施特劳斯二世,他一手促成了该方案被通过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8-08 15:10
            收起回复
              在1942年度的第三次海军部会议上,通过了意大利人提交的方案。并规划了购买图纸的工作事项。
              4月份海军中将J.赫尔梅斯伯格率领代表团来到的里雅斯特,经交易获得了全套的设计图纸,并携数十位船厂工程师回国指导建造。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8-08 15:15
              回复
                30年代在旧战列舰上进行的轰炸试验表明了飞机对军舰的极大威胁,造修局的首席设计师J.奥芬巴赫工程中将在研究过意大利原案后得出了该级舰防空薄弱的结论,并力主对该案的上层建筑规划布局进行大规模修改。海军部召开的参谋会议同意了该要求。
                工程师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修改,新的方案保留了原案的舰体和主武备,防空火力则参考了同期完成了现代化改装的“却敌”级战列巡洋舰。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8-08 15:22
                回复
                  该级舰的主炮不同于意大利原案,而是采用了拉克森堡军工厂出产的全新203mmL47火炮。
                  鱼雷武备则由原来的2座4联装变成了4座双联装21英寸鱼雷,采用布拉泽胡德式动力推进。
                  鱼雷室被布置在舰舯偏后的位置,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夹与两层甲板之间的鱼雷室以腾出防护空间。鱼雷室往上是新设的机库与舰载艇甲板,从那里向前还有布置在甲板室上方的四座40毫米8联装高射炮。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8-08 15:31
                  回复
                    意式舰桥显然不合大公国海军将领们的口味。
                    由于该舰被归入二等主力舰之列,所以准备了一个全新的箱式封闭舰桥,搭配一根粗壮的单柱前桅,后桅亦是如此,但显然要轻便的多。后期前后桅顶均加装了雷达天线。
                    远程防空火力采用了十座双联装102mm火炮,均为串列式布置。
                    中近距离防空火力一开始是4座8联装40mm高射炮,服役后不久又在后甲板上加装2座。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8-08 15:38
                    收起回复
                      敌机突破防空外圈后的最后一道可靠屏障将是8挺20mm厄利孔机炮(阿美利加人:),显然这并不够,于是该舰服役后又紧急在前后甲板上加装8挺。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8-08 15:42
                      回复
                        1943年1月该舰铺下了第一根龙骨,次年11月下水,其时由大公国著名的提琴家约瑟夫·兰纳在舰首敲碎了一瓶匈牙利香槟。该舰被命名为“薇奥拉”号(Viola,中提琴),并于1945年9月完工。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08-08 15:48
                        回复
                          由于该舰奇特的配置,该舰和平时期在大公国海军中始终保持着巡航与驻港的循环。而最初的假想敌甚至融为了祖国的一部分——1947年爆发的光荣革命,使两公国合并。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6-08-08 15:56
                          收起回复
                            这艘军舰的名字还衍生出许多笑话——
                            :“中提琴与大巡都有长处吗?”
                            ——“当然啦,前者比小提琴好,后者比重巡好。”
                            :“何以见得?”
                            ——“琴盒里能装更多啤酒,扔进火里烧得更久;送进拆船厂可以获得更多钢材!”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6-08-08 15:59
                            回复
                              Der Ende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6-08-08 1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