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尹氏吧 关注:8贴子:48
  • 2回复贴,共1

安徽省最具有代表性的尹氏村落、皖北尹氏起源地——尹家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安徽省最具有代表性的尹氏村落、皖北尹氏起源地——尹家沟
(文/尹纯法整理)
尹家沟村坐落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西四公里处的涡河边,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尹家沟村名由来也与此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皖北尹氏始迁祖奎公与十一公在此选址建房,后裔延续一直至今。皖北多地的尹氏宗亲也基本都是从尹家沟迁出。
六百多年前的1369年,始迁祖奎公兄弟二人自禽昌县尹氏迁居到亳东鄙桑里村(今涡阳县闸北镇、原属凤阳府辖区)。因元朝末年,元军为杀朱元璋,在凤阳府附近大开杀戒,情愿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再加上黄水频溢,导致涡阳荒无人烟,到处芦苇丛生。来祖奎公见此地三面环水,形成一个半圆环岛,宜守难攻,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经历过战乱的先祖奎公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安全、可靠,能够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选择在此建房居住。
明故来祖尹太公讳奎府君、妣程氏老太君、育子十一人,失散四处不可记。今只知自尹家沟一别以后,四公迁于刁山(宿州)、六公随叔父迁于亳南双沟集(亳州)、七公迁于颖之东枣庄集(阜阳)、九公迁于江南徽州府(黄山),唯有十一公随父居于尹家沟(涡阳)。其余皆不可考,据世代口传,散居于鲁、豫、苏、皖、晋、湖、广等地。
奎公去世后,葬于雉氺以北,天静宫以南。十一公葬于石门东南隅,有四石为志(石鼎、石马、石桌、石凳)。茔地占地十三亩以做祭奠之费。
显祖尹十一公府君、妣范孺人太君,育子四人名讳皆失,伯(长门)居于西门,仲(二门)居于东门,叔(三门)无后依仲后为嗣,季(四门)生二子,一子迁居赵旗屯,一子迁居湖广。因路遥而信绝,迁居湖广的四世祖从此失联。
伯墓在尹家沟沟南数十武,无茔地,黄水频淤,几失其所,称谓西门坟地。仲墓在庄东北数十武,植柏林焉,称谓为东门坟地,叔绝以东门后为嗣。季墓在庄西,无茔地,迁居湖广者墓在庄西北隅,正是所谓的虚坟。
尹家沟东头,有尹氏宗祠一间,内有木制排位,记载了皖北尹氏的来龙去脉。先祖名讳、排序等。可惜在明朝末年因战乱被焚。从此,导致一些先祖名讳失考,知名讳者排序则无考。
随着尹家沟尹氏不断壮大,村庄也不断扩大。二门后裔不断往尹氏宗祠方向扩展,后发展成为村庄,庄名为尹家堂。
到了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间,尹家沟东门后裔一昆公之子宏贵公自尹家祠堂迁居到石门王村,为石门王村尹姓的始迁祖。尹氏迁入石门王村后,把石门王村名改为尹王庄。这其中留传下不少让人起敬尹姓历史故事。宏贵公生于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十二日,卒于乾隆二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时年62岁。
现在的尹家沟已经不再有沟,一条小河穿村而过,那条河,原本是条沟,因尹家沟原属洼地,芦苇丛生。尹氏先祖在此选址建村后,河水多次漫堤,导致村子被淹。据史料记载: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两次特大的洪水使得皖北多地被淹,地势洼的地方的土质结构房屋倒塌,尹家沟自然没有逃脱洪水多次的入侵。为了防止灾害再次发生,尹沟村新建房屋时,总是从沟边取土垫地基。发展到清朝中期时,房屋地基垫的比别人家的高,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依导致尹家沟前后楼院的地基比平地高出一米之多。久而久之,尹沟村的沟也慢慢变成了河。
尹家沟十一公后裔多因明末战乱和多次洪水而被迫外迁,后裔已经遍布整个涡阳县、远到蒙城、淮北、濉溪、萧县、河南永城等地。
据涡阳县地名学会统计,涡阳县现在已有近五十个带有尹字,或有大量尹姓居住生活的村庄。这些尹氏均是从尹家沟迁出。
现尹家沟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全村70%的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剩下的则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尹家沟三面环水,是一个半岛式分布的村庄,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尹家沟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底蕴村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捻军首领张乐行,当时的首都就是在尹家沟(由此可见先祖奎公当年选此处建村占据了军事要地,实显我尹氏先祖之智慧),至今尹家沟还保留着当时的战斗遗址.。目前尹家沟也是安徽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将来尹家沟将按美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美丽的尹家沟河也将会被整体改造,目前有几千棵银杏树被种植在尹家沟,将来,一座遍地银杏树,鸟语花香,涡阳人工作之余,寻找心灵之静的土壤将呈现在涡阳人面前,顾今后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是尹家沟的经济发展选项之一。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8-23 12:11回复
    建群老尹家


    3楼2016-09-30 16:43
    回复


      IP属地:河北4楼2016-10-07 1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