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吧 关注:27贴子:531
  • 1回复贴,共1

【干货转存】关于北宋的军队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节选自王增瑜《宋朝军制初探》,带*的是我特地把其中的禁军数拿出来的,
1、太祖朝
吕陶说:“艺祖受命之初,国家之兵十有二万。” 到宋太祖后期的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共有军队三十七万八千人,而禁兵马,步军为十九万三千人。
*此时禁军十九万三千人
2、太宗朝
宋太宗末期的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共有军队六十六万六千人,而禁兵马、步军为三十五万八千人
*此时禁军三十五万八千人
3、真宗朝
到宋真宗末期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共有军队九十一万二千人, 而禁兵马、步军为四十三万二千人
*此时禁军数四十三万二千人
4、仁宗朝
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共有军队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而禁兵马、步军为八十二万六千人。
*此时禁军数为峰值,达八十二万六千人。
5、英宗朝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据主管财政的三司使蔡襄说,宋朝有禁兵为六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九人,厢兵为四十八万八千一百九十主人,共计一百十八万一千五百三十二人。 这个数字实际上也应反映宋仁宗末期的兵力削减情况。宋英宗在位时,又裁减一些兵力,最后共有军队一百十六万二千人,其中禁兵马、步军为六十六万三千人。
*英宗朝禁军数从仁宗末年的六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九人降至六十六万三千人
6、神宗朝
经过撤销番号,缩编指挥和裁汰冗兵后,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禁兵数为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人,比宋英宗时减少近十万人,元丰年间,禁兵数又增至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三人。 由于当时将教阅厢兵二百五十一指挥升为禁兵,故禁兵数实际上仍是继续减少的。当时各地厢兵数达二十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人。禁、厢兵合计八十三万九千八百七十人,连同开封府界和太常寺等寺监的厢兵约几万人, 则军队总数应在九十万以下,低于宋真宗时的水平。
*禁军数从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到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三人
7、哲宗朝
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增加河北禁兵十一指挥,河东禁兵五指挥,陕西禁兵十指挥,开封府界禁兵六指挥, “在京”禁兵五指挥。 七年(公元1092年),又“置沧州振武第六十七、六十八两指挥,以五百人为额”。 当时共有“禁军五十五万馀人”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在环州和庆州各置捉生军一指挥。 四年(公元1097年),又在陕西增蕃落军十一指挥,保捷军四指挥。 元符时,陕西、河东增置蕃落军十六指挥,保捷军四指挥。 河北增置步兵保捷军二十九指挥,每指挥“以四百人为额”,新创马兵广威军二十七指挥,每指挥“以三百人为额”,共计二万多人。 在南方,宋哲宗时也增设有马雄略军四指挥。 据以上不完全统计,则宋哲宗时共增禁兵一百三十六指挥,估计应有五万人左右。
*总计增加禁军数5W,按神宗朝末禁军数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三,此时应有66W禁军
8、宋徽宗朝
王增瑜《宋朝军制初探》
“光从兵籍上估计,宋徽宗时的兵力又多于宋哲宗时,创造了宋神宗以后的新记录。然而当时宋军的腐败糜烂和编制不满员的状况,也是前所未有的。李纲说:“熙丰盛时,内外禁卒马步军凡〔五十九〕万人,承平既久,阙额三分之一,失于招填。” 他所谓“阙额三分之一”之说,看来也还是偏低的。例如“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是住招,故为阙额,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 ”
上面是王增瑜教授的原话,这里我想分析一下,神宗朝禁军总数不过59W,哲宗朝又扩大了5W,徽宗朝崇宁三年京东、京西、河北、河东和开封府界创置马兵三十五指挥,“以崇捷、崇锐为名”,步兵七十二指挥,“以崇武、崇威为名”,“合三万六千人”。也就是说徽宗朝账面上的禁军不过就是59+5+3.6=67.6W,其中还有不止1/3的缺额,就算只有1/3的缺额有如何,那禁军实际数也就是40多W。
*所以,徽宗朝禁军的账面数字是67.6W,实际数字仅40W多一点乃至更少。
总结一下禁军数
太祖朝19W
太宗朝35W
真宗朝43W
仁宗朝82W
英宗朝69W~66W
神宗朝56W~61W
哲宗朝55~61W
徽宗朝67W(实际数字最多40多W)


IP属地:北京1楼2016-09-14 02: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