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吧 关注:6,777贴子:38,629
  • 4回复贴,共1

BC3世纪晚期至BC2世纪中期马其顿方阵运用的新趋势(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作者:脱壳穿甲弹
RT
引子:
马其顿方阵是古典时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步兵作战样式之一,不过对于它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和运用形式,仍存在很多未及明辨的细节。许多古代军事的爱好者,都将连绵不绝的矛墙、盾墙视作马其顿式方阵的主要特色,并由此低估了单个的方阵战术单位在马其顿方阵体系中的战术意义,而将马其顿方阵视作是以一整条连贯战线为基本单位的作战样式。本文旨在重点讨论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刚好是希腊化王国的主要军事体系还保有一定活力和发展趋势的最后一个时期——期间,马其顿方阵在这一方面的主要改革,即:以具有良好机动性的步兵类型,和缓慢而强大的马其顿方阵混合组成战线,并享有或许是统一的指挥体系。这种“合成化方阵”(请允许笔者在此生造出这个有些容易和现代军事术语产生不必要联想的生词)在这一时期代替了更早一个世纪内几乎全部以连续部署的营方阵组成的纯马其顿方阵式的战线。


IP属地:广东1楼2016-09-26 17:36回复
    一、合成化方阵战线的缘起
    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的主要部署形式,长久以来被认为拥有“连贯横队”的基本特征。由于方阵组成步兵战线的最小单元,仅仅是256人组成的方阵“营”(speirai/semaiai/syntagma),横向展开部署,组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横队。也因此,马其顿方阵经常被视作与后世的一些在战场上具有更高独立性、往往在单位间留有很大空隙的步兵方阵——比如西班牙大方阵——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但马其顿方阵是否真的拥有一条密不透风的连贯战线,这一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至少在腓力和亚历山大的时代,将马其顿方阵组成的战线视为连贯的横队仍是正确的。阿利安、狄奥多鲁斯等人在涉及到高加米拉、伊苏斯等诸次会战的记载中,给我们留下的作战序列是相对完整的。在方阵部分,我们只看到了单独部署的6大方阵团,而没有混合其他可以部署在战线上的部队。当然,这些方阵必然得到了一部分轻盾兵或是其它类型的辅助部队的加强,但这些部队显然是以散兵形式部署在方阵间隙和前后,这些辅助单位不足以维持单独的战线,而各营方阵和方阵团之间预留的空隙,应当也只是以供轻型部队完成基本行动的通道,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对抗战车的冲锋时——方阵间会有意识的保留更大通道。
    继业者之间的诸次战争中,这种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到皮洛士战争中,出现了一些变化。皮洛士的第二次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留下了最多的史料记载,我们能够复原的战斗序列也最为完整。根据狄奥尼索斯(Dionysius XX.1)的记载,大致可以复原出这样的步兵战线形式,从右翼至左翼,分别为:
    托勒密·克劳诺斯借给他的马其顿方阵各团(满额5000人,但在赫拉克利亚会战中有不少战斗损失,因此不满编)
    塔兰托出资雇佣的雇佣兵(来源或许以奥斯堪各民族,或是西西里岛上的西克尔人和希腊人为主,数目不明)
    伊庇鲁斯的安布拉基亚亲族方阵团(满额或许在2000人上下,不满编)
    塔兰托本地的“白盾”公民兵(动员数目不太会超过一年前6000人的数字)
    卢卡尼亚和布鲁提亚的联军(数量不详)
    伊庇鲁斯的德斯普罗托伊和凯奥尼亚亲族方阵团(满额可能为各4000人,不满编)
    埃托利亚、阿塔马尼亚和阿卡纳尼亚雇佣兵(总额可能为4000人,不满编)
    萨莫奈人(数目不明)。
    此外,另有编制数可能在4000人左右、伊庇鲁斯的莫洛索伊方阵团,并没有被狄奥尼索斯提及,这支单位最有可能部署的地点,要么是和中央的另两个部族方阵团一起,要么是在右翼的方阵中。
    可以看到,在仅靠方阵的兵力不足以维持一整条战线的情况下,皮洛士必须利用那些更加不适合充当战线上部队的盟军。但在具体运用上,他并没有像典型的方阵使用方式一样,把方阵集中组成连贯的战线,把次等战线部队放在次要的局部,而是以更具备机动性的部队将方阵隔开了。这一举措的原始目的是易于揣摩的:奥斯堪各民族的步兵,在正面交战中并无法和这时期的罗马步兵抗衡。而皮洛士麾下以马其顿式样武装起来的方阵,就赫拉克利亚会战中的战斗表现而言,则能够对中队战术体系初成的罗马剑盾手们保持优势。皮洛士显然是寄希望于方阵的优势,能够减小其盟友和雇佣兵部队的正面压力,同时这些更具有战术弹性的盟军,也能够让方阵在战场上有更好的机动性。
    从最终的结果而言,皮洛士的步兵部署并未能完全达到目的:伊庇鲁斯各部族以及马其顿的方阵部队,确实展示出了卓越的战斗力,但他们的表现未能拯救自己在正面战斗中表现疲软的盟军:萨莫奈步兵在左翼漫长的战斗中遭到压制,使得皮洛士投入自己的骑兵-战象混合预备队缓解了局势,而战线中央的卢卡尼亚、布鲁提人就没有及时增援的好运,他们的战线彻底崩溃,并连带造成右翼塔兰托公民兵的崩溃。从局部来说,方阵和其他形式的步兵仍是分开部署的。
    与赫拉克利亚会战一样,阿斯琴伦会战并没有决定性地影响战争进程,皮洛士的预备队运用可圈可点,他的基干部队仍旧表现出色,使得皮洛士艰难地获得了苦战的胜利。但或许是在不经意间,皮洛士引发了一项希腊化世界的军事革命:对方阵新的运用方式,随着方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复杂地形,面对战术上兼具弹性和硬度的对手——比如步兵中队时代的罗马剑盾手——方阵组成的战线需要插入更具机动性的部队类型。


    IP属地:广东2楼2016-09-26 19:22
    回复
      那么,铜盾方阵和伊利里亚步兵的“交替部署”究竟是何种形式呢?安提柯王朝的马其顿方阵,整体上继承了腓力和亚历山大时期的建制,但或许是由于人口衰退的影响,地区征召的基干方阵团,从腓力/亚历山大时期1500人的taxie(理论上应辖6个256人的syntagma),有可能变成了1000人的melos/taxie(理论上应辖4个256人的speirai)。从编制情况来看,交替部署可能的形式包括两种:
      (1)以1000人或1600人左右的方阵团为单位,混合部署的伊利里亚人部署在方阵团的间隙中。
      (2)以16X16的营方阵为单位,混合部署的伊利里亚人部署在营方阵的间隙中。
      无论是哪一种,方阵间的间隙都足够大到等于方阵本身占据的宽度:让人想起罗马军团中,步兵大队或是步兵中队间的间隙,足以容纳又一个步兵大队或步兵中队。相对于马其顿方阵队形更为宽松的伊利里亚人,在混合方阵中占据的正面比例和方阵类似。这给这种混合方阵带来了更大的战术弹性。如果斯巴达左翼初期成功的轻步兵迂回行动,发生在一支纯马其顿方阵身上,那很难说战役的进程会像什么方向发展,正是安提柯三世将伊利里亚人混合配属给铜盾军的部署,使得后者能够在被迂回时,得到更有效的中型步兵支持(伊利里亚人显然能比方阵更灵活地转向并离开战列,到阵形后方迎接对方轻步兵的攻势),并支撑到了友军迟来的增援。
      这种部署形式对于马其顿方阵这一作战样式而言是重要的,我们不敢判断安提柯三世在塞拉西亚会战中的右翼部署是否已是当时整个希腊化世界的马其顿式样方阵的流行部署模式(笔者倾向于不是),但这至少说明,混合式的方阵部署,相比阿斯琴伦会战中皮洛士的部署,已来到了更深的层次。并且,塞拉西亚会战并不是类似部署形式的孤证。至少在塞拉西亚会战中,混合部署的铜盾军和伊利里亚士兵各自享有不同的指挥系统,而在之后的战例中,存在这样的迹象:被混合部署的方阵士兵和其他部队被统一指挥,就像配合战象作战的轻步兵,指挥权在战象部队指挥官手中一样,这或许说明这种混合方阵在未来更加强调其合成化程度。

      合成化方阵和传统方阵部署式样的几种形式的简要示意图


      IP属地:广东4楼2016-09-26 19:23
      回复
        发不上来,改图片试试


        IP属地:广东6楼2016-09-26 19:23
        回复



          IP属地:广东8楼2016-09-26 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