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吧 关注:19,875贴子:468,266

回复:崔立同志的“温差器”实际上已被他自己的试验完全否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汤姆猫108 兄商榷
如果说是骗子的话,这种骗的方法也太笨了。至少,他还没有太直接的编谎。
比如我问他:翻转后仍然温差是一度,究竟是正一度(和对调前方向一样)?还是负一度(和对调前方向相反)?我问过多少遍了?你始终只回答“一度”而不说正反。
我问了多遍以后,最后我说:那就是正一度(和对调前方向一样)了?他并不否认。
假如他要直接编谎,他何不就说是负一度(和对调前方向相反)?他没有这样说,表明他还是不愿意直接编谎。
但是,既然是正一度,那就明明白白把他的结论否定掉了。可是他又硬说没有否定掉,硬说“确认成功”。
如您说的这种赖皮式的“宣布成功”,确实奇葩。当然不可能骗得了人。
所以我说这种骗的方法也太笨了。
也许,不是骗子,而是一种病态心理。


IP属地:陕西16楼2016-10-08 15:55
收起回复
    楼主:您说,他“还没有直接编谎”,
    其实他的行为,有好几处都属于变相编谎,采用的措辞故意让读者往错的方向去理解。
    比如,他说的:
    “将热辐射二极管温差器,方向对调,再放30分钟,用同样方法,测量后,温差还是一度。”
    用了一个“还“字,显然他是故意这样说的。
    既然用“还”字,那就是“还一样”的意思。可究竟是什么东西“还一样”?是温差方向还一样?还是温差器产生一度温差的作用效果还一样?两种理解截然相反。
    因为他这段话后面紧接着就说这证明他成功了。显然,就是想引导别人理解成:“温差器的效果还和对调前前一样”,
    也就是说,温差器反转后,产生温差的方向也跟着反转了。
    如果不是您反复逼问他:这“ 还是一度”,究竟是正一度(和对调前方向一样)?还是负一度(和对调前方向相反)?
    大多数读者,光看他的前后文字,都不会理解出这个“还”字,竟然是指的温差的方向还一样!并没有跟着温差器翻转而翻转!
    这不是变相编谎,是什么?


    IP属地:陕西17楼2016-10-09 02:20
    回复
      复楼上:
      我不否认他有“变相编谎”,也不否认他有骗人的地方,比如您说的,故意要采用极端的“非黑体”来加大红外测温仪误差,以便造成“一度温差”的假象……,这个可能性也相当大(虽说我不希望是如此)。
      我只是说,他如此行骗,骗得太笨了。
      这和王洪成、梁星人等等,那种,很不一样。
      和现在那些打着“科学创新”旗号策划传销,非法集资等等的骗子,更不一样。
      所以说不像是真的故意策划行骗,而像是病态心理。


      IP属地:陕西18楼2016-10-09 11:50
      回复
        很简单,就是实验几年前就证实,确认成功了,经过几百次反复实验,想到的各种错误,都验证了。如果有意说谎,编造实验数据,负欺诈的法律责任。
        多说无益。
        有叫真的,可以借给实验装置自己验证。


        IP属地:广东19楼2016-10-09 23:54
        收起回复
          呵呵,这类偏执型的“不讲理”,你要说是“骗子”吗?骗得如此笨,谁会受他的骗?
          在民科朋友中,同类的现象,我见过不止一位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思维逻辑的荒谬,旁观者没有看不透的,而他自己浑然不觉,一直是“理直气壮”的样子。
          特别是别人已经非常明确的给他指出了问题在哪里,而他的反应是似乎别人根本没说。
          有朋友告诉我说,这就是典型的病态心理。


          IP属地:陕西20楼2016-10-10 13:16
          回复
            记得新华网论坛有一位朋友提出的所谓“理论”,我非常详细深入浅出的给他讲清楚了错在哪里,
            他的回应是:
            承认他确实是错了,感谢我给他指出。
            但是接着又说:
            正因为错了,所以更证明了他是对的!
            如此偏执型的“不讲理”逻辑,与崔立同志可有一比?


            IP属地:陕西21楼2016-10-10 13:26
            回复
              希望有研究心理学的朋友,给讲讲,这算什么现象?


              IP属地:陕西22楼2016-10-10 22:23
              回复
                中国的词汇丰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反驳有一大堆理由。
                重复:
                很简单,我研究这个题目20多年,就是实验几年前就证实,确认成功了,经过几百次反复实验,想到的各种错误,都验证了。如果有意说谎,编造实验数据,负欺诈的法律责任。
                实际如果遇到研究这类题目比较深的人,看到理论,就会认为是突破了。
                有叫真的,可以借给实验装置自己验证。
                多说无益。


                IP属地:广东23楼2016-10-10 23:06
                收起回复
                  楼上“@崔立同志 ”先生可是出现了幻听?幻视?
                  听见有人给你您加罪?加“欲加之罪”?
                  听见有人说你“有意说谎,编造实验数据”?
                  听见有人说你“欺诈”?
                  有请“崔立同志”先生清醒清醒,好好看看帖子:
                  楼主没说你“有意说谎,编造实验数据”!
                  楼主说的是:相信你介绍的事实都是真的!
                  楼主还特别指出您“没有直接的编谎”!指出您实事求是承认说:那就是正一度(和对调前方向一样)!
                  相反,我上面说您“变相编谎”,楼主还帮您解释!
                  还怎么样?
                  您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有意说谎,编造实验数据”,
                  您是实实在在的公布了真实的实验结果,没有造假。
                  只不过这个结果明明白白就是否定的结果,就是失败的结果,
                  您却鬼使神差地,硬把他当“成功“,来庆祝,来造势,来宣传。
                  您自己想想,这算是一个什么问题?


                  IP属地:陕西24楼2016-10-10 23:48
                  收起回复
                    汤姆猫兄说得对,崔立同志需要的,不是请别人来“验证”,需要的是请教请教心理医生。


                    IP属地:陕西25楼2016-10-11 16:38
                    回复
                      其实他就是个骗子,以前曾经有兜卖他的纸盒子一个888块钱。。。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10-11 18:08
                      回复
                        中国人为什么,被骗者多,就因为,不知好歹,有眼无珠者多。骗子就希望这倒好人物多,不明道理,自以为是。或者本身就是贼打的人。


                        IP属地:广东27楼2016-10-11 22:56
                        收起回复
                          骗子没有好下 场。
                          把真的污蔑成骗子的人,因为愚蠢,其结果,也会被人卖了,给他人数钱,男的老婆被人搞,女的被老公抛弃。


                          IP属地:广东28楼2016-10-11 23:06
                          收起回复
                            (续楼上复@殷矜嫦
                            这个热阻,即使做不到无穷大(即所谓的理想绝热),但是,只要往外散热的功率,远小于“温差器”能给这个空间传送热量的功率后,就可以把它忽略掉而看作“绝热”的了。
                            所以我说,绝热的问题技术上是很容易解决的。
                            只要外壳可以看作绝热的了,那么,主要的热平衡就不是发生在“外壳散热”,而是发生在“热能输出”(假设要利用这个温差发电),以及“温差器”本身的反向漏热环节上了。
                            现在的实验中,还没有热能输出,所以只剩后一个:“温差器”本身的反向漏热。
                            而“温差器”本身的反向漏热,只与相邻的两个隔间的温度差有关,和外界环境温度无关。
                            所以,只要外壳绝热了,三楼所说的:“不管怎么串联,最高的温度和最低的温度差就是超不过一度”,就不应该出现了。
                            如果出现,就足以认为实验结果是否定的了。


                            IP属地:陕西30楼2016-10-12 00:58
                            收起回复
                              我就喜欢楼主这种打脸高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16-10-12 21: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