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一一吧 关注:7贴子:398
某种程度上,是它的一个延续,http://tieba.baidu.com/p/2138698140?pid=28987051570&cid=0#28987051570
但长得多。
也含着某种跳跃。


IP属地:四川1楼2016-10-25 19:18回复
    你看,写完这个帖子时,他就大三下学期了,高中的气味已经稀释到不能再稀薄了,那时心想,哪里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生呢?
    所以当时的一点心得包括,这篇帖子就是某方面的盖棺论定了。
    他暗自肯定。
    而近四年后,他发现,每当自己对这类事持一个盖棺论定的态度时,反倒是命运,即将展开它的,游戏的时刻。
    如冥冥中扣住的、弯曲的手指面前,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而后来他只能总结到,永远不要太相信自己许诺给自己的铜墙铁壁。”
    还有,不要对未来做出笃定的论断。尤其是


    IP属地:四川2楼2016-10-25 19:21
    回复
      。其实没什么。
      至今,他自身仍是多么贫乏。虽然这几年的阅读和经历都密度极大,如饥似渴,可是,愈加反照出,高考前的十多年,学了些什么呢?积累了什么呢?浸润了什么呢?
      老师和同学人都很好呢,可是,真正击中人心令人不虚此行的部分,又几近无。


      IP属地:四川3楼2016-10-25 19:22
      回复
        对他来讲,这一领受甚至是某种,至高的馈赠。哪里沉重嘞~
        (题外话:沉重的倒是,大家不言自明的传统和自然而然的筹划,可是你看,哪儿去找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大家”呢?
        “大家”当然是有的,如同有这么一个影响乃至主宰着我们的“无人”。对,有一个“无人”。我们每人随时佩戴它)
        沉重的是后来,他愈发领受到的刻骨的赤贫感,“无人”对此不以为意。
        比如大三下时,仍然做那样的梦:
        “我梦见高三时的寝室全部午睡。小寝外面浅灰的天,下着雨。但没有看雨的眼睛……(2013年1月4日)”


        IP属地:四川6楼2016-10-25 19:38
        回复
          而贫乏感的开启,却是一件独属于他自己的事。或者迄今为止,令他觉得幸运得
          不可思议的事:
          “第一个说下余平老师,话说当时看那个课的课名蛮普通,以为很乏味,于是在第一次物理实验后慢悠慢悠地走进了大概是一教C4楼的一间教室。
          我当时完全没想到的是,这个偶然会对自己以后产生多大的影响……”
          现在哪里是 “多大的影响”这么一种量的形容?是质,是一点点剃掉自己的血肉,从虚空中采集莲蓬,重新织造生死。和人间之眼。
          前段时间校庆,看到很多朋友各种感慨,他不发一言。
          哪里是没有感情,仅仅因为大一下的那次开启,以及后来展开的一切,就使得川大是一个,无论以后什么时候提起,都令他卷入惊涛骇浪的
          巅峰时刻了。
          那一名字隐隐召唤。
          如同大三以来,每当在206坐下时就到来的,一种遥远的悬浮感。


          IP属地:四川7楼2016-10-25 19:47
          回复
            曾在一篇作业中展开的,冰山一角
            “……作为例子,我选择一个常见的物,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06教研室。首先,此在始终栖居于物中。哪怕处于看似与操心诸般人事无关的一种百无聊赖状态,都已然领会着居所或道路的庇护(你不假思索地在一个熟悉的居所或道路上发呆,而不是停在车流不断的马路中心或某个考场之类的繁忙中心);也已然领会着谋生一事当下并不紧迫,乃至始终领会着环绕着你的衣食住行……这些通通与物照面,故此在始终栖居于物中。206教研室作为栖居之物,对我来说,一开始与其它教室并无不同。然而大三时,几乎每个在这儿听哲学课的晚上,都被一种遥远的悬浮感包裹,尽管当时我就真真切切地坐在206,可那些时刻的206恰恰对我是遥远的。那一不可企及的遥远如脉搏般律动,绽放出不断到来的,哲学之为哲学的至高荣耀——激荡得直击人心。那时,老师不是传授思想,而是让思想活生生地当场发生,在这一发生中,簇拥着师-生之间流光溢彩的共同见证,那些当场发生的例子也远非无足轻重的经验补充,而是嵌合思之道路沿途风景的作品,给人以艺术般的震撼……那一遥远真正接纳和护送着我,由于童年经历,长期伴随着的朝不保夕感,这一接纳和护送并非对朝不保夕感的敉平,并非令其安顿于一个坚固的意义地基,而是馈赠出虔诚的可能性与永不停息地追问的可能性,然后现身为一条道路,一条终有一死者本己的向着深渊掘进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以往模糊反复的精神挣扎成形为真正的争执,即真正的平静,伸展出新神与旧神震颤着的裂隙;以往令我死死逃避的深渊,自行遮蔽地澄明为令我敬畏与激荡之处;以往精神上的饥不择食,慢慢纯化为不断朝向思之节日的力量……那一遥远同样氤氲着父母无言的爱,是爱,而不是单纯的牺牲,令感激的可能性出人意料地到时。在同样无言的感激中,那个儿子领受着他之所以至今不为生计所愁,不为环环相扣的生存筹划给锁闭,乃是因为无言的爱庇护着他,令他不至于过早被辛酸、疲惫、困窘、衰老所缠;爱也滋养着他,这一滋养交融着古老民族崭新的祝福,让他能自由……那一遥远还浸透着经典文本的深邃与高贵,尽管那时,相应文本还几乎不对我说话,但正是这些从不喧嚣又血脉幽远的文本,吐露着我所敬重的哲学系诸师、珍重的朋友选择这条道路时,脱颖而出的决断,吐露着他们不被现行体制加害的、对于学术尊严的持守,吐露着我们在十字路口的相聚。这一聚集回响着神圣之为神圣的遥远消息,这一聚集乃是稀罕本身、幸运本身、奢侈本身……
            那时,每当我在206坐下,这些领会就毫不显眼地前来,使206不止被用途、经纬度、建筑材料、设计图之类视角剪裁,成为漠然无别之物。使206闪烁,又归于丰润柔和。
            刚刚过去的寒假中,某晚和几位同学小聚,当其中一位说到“让我们为我们共同的随波逐流干杯”时,206突然闪电般划过我,绽露出一种绵绵的思念。在这一思念中,206的遥远被再一次经受,它并非距离上的测量,而是含摄着风雨阴晴、四季变幻中我在206独自自习的岁月,它牧养着那些对话如礼物的稀罕夜晚,它见证着我的决断目睹着我的惊喜,也承纳着我偶尔的犹疑不定和长久的踟蹰不前,它还令通向206的那些小路到来,每当我毫无厌倦地在那些路上散步,生涩地沉思或不自觉地哼歌,那些小路就静静地流淌,时而溅出熨帖灵魂的浪花……在这一思念中,经受的遥远乃是对那个动人时刻的切近和返回,当“让我们为我们共同的随波逐流干杯”这句话出来,在场许多人的本真情绪明晃晃地爆发出来,而在这一情绪被浓酒吞没之前,那些我们平日追逐的、常人眼中的远大前程蓦地无足轻重,那些不由自主的贫乏和颠沛蓦地得到谅解,那些因缘分汇聚而共在的岁月蓦地烫人心扉……在这一思念中,经受的遥远根本上乃返乡的遥远,厚实的故乡邻近本源而居,邻近涵藏极乐的本源而居。故乡最本己和最美好的东西也在于:唯一地成为这种与本源的切近——此外无它。返乡即切近本源,这种切近守护近在咫尺之物的遥不可及。守护守护着时,终有一死者痛苦,又并非沉溺于任何单纯的忧郁悲伤情绪。“痛苦就是那种为极乐而得到澄明的欢乐,只要这种极乐还自行隐匿和踌躇。倘若痛苦在其隐而不显的根基中并不是那种向着极乐的欢乐的话,那么,它无所不达的内在光芒又能从何而来呢?””


            IP属地:四川8楼2016-10-25 19:50
            回复
              然后就不继续展开了。
              铺垫这么多,无非是因为它们对之后的发展,起着某种无形的作用。
              “直播吗……”这个帖子写完一个月后,2013年3月15日,他去了重庆。
              补上某种设身处地的,最后一站。


              IP属地:四川9楼2016-10-25 19:51
              回复
                哦不对,大概是下午有空?上午好像去教室上了自习,而且没有见重庆的其他同学。
                总之然后在川美起伏不定的校园里逛了半天,如同其它游人。一路上,几乎都是他在喋喋不休。(后来才在W的微博里看到她说,几乎没听懂他说了什么)
                (当时,那个小子还是那么愚钝,又浑然不觉)
                回去的晚上,他的眼前忽然晃出了/清晨荒凉的山丘。同时某个记忆抽屉被拉开,莫名的,
                心头滚热。
                某种凭空钻出的细小预感。他在qq说说里,微微发抖地写下了那一时刻,
                “无法预测。(2013年3月16日)”
                接着,““当我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你会温柔地看着我,笑我词穷。”——Antony(2013年3月16日)”
                嘿,真是俗套。


                IP属地:四川11楼2016-10-25 22:15
                回复
                  你看,他得到回复后自己也记录到:
                  “我想我搞笑。(3月20日)”
                  然后,令W很不解的,他断掉了一切联系,包括空间设限。
                  (一年后看W记录,他充满愧疚。同时疑惑,自己之前,怎么这样不懂事?
                  现在看当时痕迹,那时原来是,很痛苦的一段时间吧。)
                  比如以一种藏在自毁后面的,庸常败坏的语气,写下了一篇日志


                  IP属地:四川14楼2016-10-27 11:35
                  回复
                    远未结束。
                    比如他开始在留言板上刮擦伤口。
                    “原来我早就不值得哪怕是一个惊讶~(2013年4月2日)”
                    “留恋就是活该、(2013年4月2日)”
                    “嘿,还剩多少力气。(2013年4月3日)”
                    “尘埃落定的瞬间,只是疲惫至极和昏然。而,许久之后的精力恢复,痛觉愈顽强地出现,异常触目。(2013年4月3日)”
                    “噢,过去过去了什么。(4月4日)”
                    ……
                    “夜晚想到一个笑话再睡觉。(4月15日)”
                    ……
                    “从此再无身后身,唯余眼前路。”(4月4日)
                    比如开始专注于那依稀漫长的召唤,全身心托付于 余老师课上开启出来的契机。周一到周五的每天早上八点出门,在三教某固定座位读《存在与时间》,晚上十一点回来。
                    另一种痛苦接管了之前。诚实讲,几乎每天都完全没有读懂,还在同时听课啊,可就是看不懂,毫无豁然开朗感。
                    (当领会中的第一道光线进入阅读时,已是8月末了。这样无望而难熬的阅读时日,已熬了五个月。
                    五个月作为一个词语,听起来,实在是轻飘飘,可是;
                    可是,当第一道不期而至的光线眷顾他,自身遮蔽被掀开的那一刹。光明感,几乎洪水般漫过,过去的几年……)
                    使命被给予般的兴奋。流入过去,开始解释过去
                    尽管那时,他还差得远呢。可是,他自己的道路已经开始显现,
                    “我必须走这条路。”


                    IP属地:四川17楼2016-10-27 11:57
                    回复
                      那时,他觉得即使考不上也关系不大,因为本科的最后一年,给予他生命中,真正不虚此行的礼物,已经足够多了。
                      何况考上了。他种种希望的星群,闪耀而流淌。
                      便自然遗忘了,追问,W一事,既然W是好的和正确的,他因何痛苦呢?真真切切痛苦。
                      仅仅因为结果吗?
                      直到写下这些时,他才稍微思索得,详尽一些。


                      IP属地:四川20楼2016-10-27 12:21
                      回复
                        高中几位同学,之所以不同时间,触动过他。甚至远远影响至大学。除了当时,她们各自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对过去的理解和未来的期望等等这些,于他是何等生动、丰沛又遥不可及。
                        还有就是,都好看。
                        呵,看到这儿,你大概会松一口气或者若有所失吧。心道,都是这样。
                        唔,先插入一段另外的经历吧。


                        IP属地:四川21楼2016-10-27 13:35
                        回复
                          大二下,辩论队某次聚餐,他忽然对某位学妹颇有好感。
                          很好看。(请原谅他在这方面词汇的贫乏吧。)
                          接下来几周的有意接近。
                          到某晚上约出来长聊前,学妹和她的闺蜜都已经心照不宣,气氛暧昧。似乎只等最后一步,
                          作为开始的第一步。
                          他们在江安散着长长的步,互相说话,然而,他渐渐觉得,自己说出和听到的话,像落入了空处。一无回声。
                          这空处使得,前几周泛出的几近不可遏止的,热望,
                          迅速清明。
                          像某种分层开始诚实地形成,浑浊与澄清。
                          对,他听从诚实的心。
                          某种开始前的戛然而止。“我们还是做好朋友吧。”
                          黑暗中,坐在图书馆前圆形的大草坪上,他怀着一种隐晦的歉疚,最后说到。


                          IP属地:四川22楼2016-10-27 14:05
                          回复
                            那次经历令他,开始隐隐领受到,某种差异。
                            差异相接壤的界线,美丽而幽深得 危险。
                            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下面,
                            “在这种不触目而又不能定局的情况中,常人展开了他的真正独裁。常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常人对文学艺术怎样阅读怎样判断,我们就怎样阅读怎样判断;甚至常人怎样从‘大众’中抽身,我们也就怎样抽身……这个常人不是任何确定的人,而一切人(却不是作为总和)都是这个常人,就是这个常人指定着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存在与时间》
                            这个常人,正是一位我们每人先天携带着的
                            无人。
                            照着“无人”颁布的眼光,有人是好看的,并且人们照着“无人”的无声指令,奔向好看的方向。
                            没有人可幸免。他的每一道目光,生来经受着“无人”的烙印,并在早年,不知不觉地先关注了,“无人”所拣选的……
                            而他目光中,些微长出的,独属自己的部分,仅仅来自死之幽绝。
                            这种幽绝,深邃寥廓,接住和舒展真正的闪耀。
                            如206的晚课;
                            如老友中,唯W曾在大二去过江安。那时令//心里始终疏远陌生的江安,风声温吞,
                            一夜草木旧相识……


                            IP属地:四川23楼2016-10-27 14:52
                            回复
                              因而呐,高中的关注加之她们本身活泼泼的意向,影响了他,如此久的内在生命。
                              你看,“直播吗”这个帖子开头使用的两个“永远”,嘿,曾说得那样绝然。
                              其实,你得无比慎重,如果使用“永远”这个词。
                              否则它仅仅是记录了当时的一种,强烈情绪。
                              嗯,理论上,那时是该结束了。
                              而与W的意料之外,不过是他高中生命,乃至过去贫瘠时代 生命的,耀眼而蚀骨的,
                              回光返照。


                              IP属地:四川26楼2016-10-27 1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