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17,818贴子:6,426,684

【坑】随口扯下《贼三国》中的魏延形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了是坑就肯定不保证填了。
其实我是想召唤大神@海文替补家丁 ,求个授权,给贼三国剪段视频。不知意下如何?


1楼2016-12-16 11:05回复
    我一直觉得,巴孤兄把魏延的人品写得过于好了。《魏延之死》中那位汉之名将自不必说,多少年后重读都只有再叹的。《贼三国》人物形象丰满,增加了许多性格上的孤傲、强佷、冲动、易激惹等不良成分,但众人对其忠直勇烈是有口皆碑,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的。
    所以说,为什么要塑造成这样一个人呢?以百二十回《吴加亮退兵乱蜀地 魏文长失意走汶山》中刘封的话说:“梁山贼骤然发难,社稷倾覆,诸文武或从逆,或尽节,或隐匿。唯有文长将军能仗兵而起,屡败贼寇,斩其酋首,为父皇及死难诸公报仇……”这是秩序被颠覆后,一道理想主义的微光。如果我们相信三国志魏延传中那段话确实是他本人说的——吾自见在,尚欲讨贼。
    【于是引兵入山。汶山道路崎岖,山势起伏,更兼此时正月,川西苦寒,飞雪连天。士卒仓促间衣食不全,于路冻饿倒毙,不计其数。魏延等三将各自牵马,与士卒同行。军中战马,多乏草料而亡,便就屠割为食。行十余日,前后茫茫,军心不禁沮了。魏延召众再三激励。众兵已知入此绝境,非合力出山,不能得命,于是皆咬牙支撑。
    再行数日,军中粮食将尽。魏延等心中更是焦虑。行到黄昏,忽哨马报,前面有军驻扎。魏延大惊,便与马谡同登高看。果见前面道口,有一处营寨,扼守险要,甚是严整。营中隐约有兵马往来,旗号皆是西凉。马谡悚然道:“入山半月,进无生路,退无粮草,莫非汉朝基业,便尽毁于此?”左右士卒闻言,皆号啕大哭。延虽强悍,走了这许多艰辛,亦不禁脸色惨白,以拳击股,长叹道:“罢了,我今番死于此地,却害了许多儿郎。”便欲拔剑自刎。马谡急忙抱住道:“文长!你惯常勇武善战,今虽入绝境,安能自死!”魏延道:“幼常所言有理!你且去集合队伍,待某匹马单刀,冲彼营寨。若能一刀斩得为首敌将,你便挥军夺其营寨辎重,可以得生;若某力战而亡,你可引众军投降,保数百人性命。”便要提刀上马,周身却已乏力。 】
    善养士卒,至于绝境。初欲一死谢罪,后却不隳其志,吾当尽节,尔等求生。古之良将,不过如此。然而事情是他造成的,“征战数年,只杀的几个蟊贼,倒将积累的兵马,大半葬送。如今束手待毙于深山……”当然应由他承担。我是素来不惮看作者把一个百炼钢般的汉子生生逼出血泪来的。巴孤所写,亮烈之外,却更有一丝萌意。看着看着忍不住会笑起来。比如战事初起时,梁山利用魏延性格特点,几番反间:
    【一夜无事,次日白天,梁山人马分头攻打,却是雷大雨小。黄昏时候,各自退去。夜里三更时分,黄忠不甚放心,率几个亲信士卒,绕城巡视。到南门时,正巧四更鼓响,忽地噗哧一声,黄忠转眼看时,地下掉了一支秃头箭,上面缚张薄纸。黄忠不声不响,捡起箭放进怀里,一边继续巡城,一边问身边士卒:“这南门是哪位将军镇守?”
    士卒答:“乃是魏大人所部守把。”
    黄忠点点头,回到自己府邸中,拆开薄纸细看,却是山东呼保义宋江写给魏延的密信,内容全是蒙做内应,不可焦急,待机而动等话。黄忠看完,便直去太守衙门。
    韩玄闻黄忠深夜来访,急忙起身,二人入书房叙话。黄忠亮出密信,韩玄看罢,大怒道:“魏延贼子,原来早和这‘宋’家的草寇勾结!来人,即刻去将魏延与我绑来!”
    黄忠止之道:“太守且慢!这密信一面之词,不足为凭。若真是魏延与贼人勾结,为何他不在城上时密信方来,且看其内容,并无甚紧要地方。以老夫看来,八成是敌人的反间计。太守若犯疑魏延,怕是正中其下怀。”
    韩玄道:“那以老将军之见如何?”
    黄忠道:“我先去魏延处看看,再做打算。”
    于是黄忠又去魏延府邸扣访。片刻,魏延睡眼惺忪出来,问道:“老将军此来,有何事指教?”
    黄忠一言不发,将密信递给魏延。魏延接过,方看两行,额头上冷汗渗出。草草看完,抬眼惶恐不已。
    黄忠道:“城外贼人用反间计,被韩太守识破,特令老夫来告文长,教勿要惶恐。”
    魏延拜泣道:“老将军,吾虽草莽,岂有不知老将军替我辨白之意?此正是救命之恩也,魏延没齿难忘!”
    黄忠扶起魏延:“文长不必如此。与我同去太守处,安排对策。】
    第一反应是:将军好睡!^^ 昨日刚因违令冒进,损兵折将,见罪于太守;守城一天辛苦,倒睡得心安么。真是自信无负长沙,竭忠尽力,高卧且加餐呢。若非黄老将军慧眼识破,少许人头都要挂在旗上示众了罢。一生矜高,却是明理人,救命之恩,如何不谢。只是这时便哭,怕往后有多少眼泪,都不够填那草贼的诡计哉~


    2楼2016-12-16 11:12
    回复
      作者的本意就是要跟失意的蜀汉人物翻案的,魏延是其中的代表,魏延李严刘封这些不说,彭漾廖立都在里面大出风头,这可能代表贼三国某种对“坏孩子精神”的寄托


      IP属地:加拿大3楼2016-12-16 11:21
      收起回复
        来了来了


        IP属地:北京4楼2016-12-16 15:16
        收起回复
          我们从人物出场看起。
          【韩玄一惊,忙令召进,便见雄纠纠走入一人,身长八尺三寸,枣红面皮,长髯拂然,目似朗星,原来是本地豪强魏延,字文长。彼擅长弓马,因其庄园在郡城边外,又有自己兵马,因此在郡里挂个校尉的衔。韩玄见是魏延,问道:“文长有何军情?”】
          这是用了“以部曲(将)随先主入蜀”的本义,在“以”字上做了手脚。好吧,既然是编外人员,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太守也就依了他,“便教为掠阵使,领本部乡兵三百人,随同黄忠出战”。初次迎敌,表现不凡:
          【林教头望见黄忠如此英雄,大惊,欲自己出战,不料一旁冲出一队乡兵,为首大将高叫:“那来的蟊贼,先过我魏延这关!”林冲知道魏延后来亦是蜀汉名将,哪敢轻敌,挺丈八蛇矛迎战,二人盘马大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败。这时节黄忠并四个校尉统带长沙兵,已冲得梁山人马纷纷溃退,史进、陈达招呼不住,只得混在败兵中逃窜。林冲见势不妙,丢开魏延,回到军中镇压。无奈长沙军取突袭之势,士气如虹,林冲虽然勇武,也独力难支,只好且战且退。偏生前面一带地形崎岖,多是沼泽杂木,梁山兵马伤亡甚多。】
          ——宋江读过三国志,吴用等辈自恃先知,却是欺负魏延没看过水浒了~林教头此番相斗,满山都唤小张飞,可知本地亦有人得武圣之神?据说演义把武将写得形似关云长是一种赞美。无论如何,两人旗鼓相当,煞是好看。可吴用亦知,长沙之保障,无非黄魏二人,老将沉稳,魏延却是个贪功莽撞的(好呀~开始损他了~ 骄兵必败,诱敌深入,自然大获全功。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6-12-18 07:46
          回复
            魏延以征西大将军之位死。而“汉征西”这个官职因为曹操的一篇文章有了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贼三国显然是注意到了这点,提前授以其征西将军一职。行文每每状其勇略,血拥残甲,赤帜翻飞。如威震汉水一回:
            【再说孙礼守备营寨,三更时分,忽然北面山坳里火光乱晃,一支军马撞出,冲开鹿角,杀进营寨之中。火光之下,当先大将跃马横刀,厉声喝道:“义阳魏文长在此,哪个敢决一死战!”左营偏将张奋引军杀出,交马只一合,被魏延当头劈死;右营偏将王仪然挺枪来战,战无三合,又被所杀。曹军悚然,无再敢出者。黑夜之中,又不知兵马多少,只好各自坚守本处营盘,被魏延在曹军大寨之中,左冲右突,荡平十余处。孙礼大怒,点了数营军马,一起杀出,便看魏延单人独马,直冲过来,大刀荡处,早斩曹军两员偏将,刘封在后,银枪如白蛇吐信,曹军连连落马,队形溃散。于是众军皆退。魏延提刀立马,在暗夜中长笑数声,同刘封引众军穿过曹军营寨,南渡汉水。孙礼不敢追赶。及至五更过,曹洪、张郃败军自回。两边说起,无不嗟呀。待到天明,人报魏延引军在汉水南边扎下一排营寨,不知军马多寡;山路上伏击的汉军已自往箕谷去远了。曹洪大怒,便要兴军渡河而战。张郃劝道:“屡次交战,皆以冒进而亏。魏延屯军汉水之南,是欲待我半渡而击也。不如且先在此屯驻,一面遣孙礼引五千精兵,依旧沿箕谷小路,尾随汉军,直趋南郑;这里大军伐木作筏,以备渡河;一边却打探曹子丹消息,然后再动。”曹洪从之。未过两日,人报曹真为敌所败。曹洪大惊。】
            敌人皆惧,却是诸葛恐其独立难支,亲往调度。“暗夜里长笑数声”,何等潇洒。然而在诸葛看来,“文长如此恃勇,恐坏大局!”两人的军事思想从一开始就是有分歧的,几乎没有办法说服。“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陈寿不惜用最直接的语言道出了这种矛盾。我常戏言若魏延死于会师潼关,倒也算死得其所了。作者更是给力,由着他三入子午谷,比打Dota还爽XDD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6-12-18 08:16
            回复
              历来演义武评,魏延地位尴尬,大致是说他单挑没有斩杀一流大将的记录,除王双是偷袭;后期以诈败为主要任务,无法论证实力。何况马岱作为bug始终存在于文长的生死线上。我是无所谓,但作者显然不是这么想的。用@出白雪练诺绿沉 的话说:“为了给自己喜欢的魏延加戏”,不惜改变了许多梗,这在《魏延之死》中就玩过一回了(为什么要拔高马岱的人品)。最典型的是川中诸将内讧,迫其败北那一节:
              【行无一日,接近江原。延正督军行走,前面一声号鼓,军马拦截,旗号大书西凉。当先一将横刀高呼:“马岱在此,来军早降!”魏延怒道:“某今落魄,这般从逆贼将,也敢猖獗!”轮刀出战。两个双刀并举,战有十余合,马岱回头便走。魏延屡受挫折,胸中怀恨,紧紧追来。向宠在后面看的不好,正要提醒时,二人已到界口,马岱回身一箭,正中魏延臂膀。延大叫一声,马岱翻身杀回,左边程银杀出,右边杨秋杀出,三路夹击,顿将魏延困在核心。延虽带伤勇战,毕竟一臂无力,须臾险象横生。后面马谡、向宠急引兵来援,彼此大杀一场,好歹把魏延救出重围,夺路而去。然左右兵卒,已不满千。马岱追杀一阵,收兵不赶,放魏延过界。杨秋问道:“魏延等已如釜底游鱼,为何反纵之?”马岱道:“孟起兄与我,旧时在刘玄德麾下时,延忠勇刚直,虽无深交,亦无所嫌。今彼落魄,与我亦无生死之仇,不可迫之过急。然此去千万重艰难,彼若能得脱,除非天意。” 】
              ——快哉。算起来这是魏将军第几次被救了?偏偏在最穷蹙之时,伤其臂膀,不可谓不狠;虎落平阳,却又留一线生路,不作斩尽杀绝之人。马岱的情商远胜乃兄。这样一段话,由这样一个人说出来,堂堂正正,更烘云托月。不得不说作者真是手下留情,峣峣者可摧不可辱。


              8楼2016-12-18 11:15
              收起回复
                马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2-18 12:58
                收起回复
                  好顶赞


                  IP属地:上海10楼2016-12-19 12:35
                  回复
                    我是进来学习的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1楼2016-12-19 13:30
                    回复
                      如果说《魏延之死》展现了建兴十二年秋那场内讧的种种人性可能有的善面,那么《贼三国》则铺叙了魏延从一个赳赳武夫成长为公侯干城的全过程。莱因斯坦博士当年选中美队入伍,是看出Steve这个小个子具有强大的爱国热情、高尚人格和无时不在的责任感。长沙复战失利,韩玄要斩魏延,是黄忠力劝:“魏将军血气方刚,急于为国立功,加之敌众我寡,故而失利。本当重罚,念在强敌在侧,望太守宽恕,准其戴罪立功。”道理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有八分能力,九分情操,剩下的一分就是靠正确引导了。“为国立功”,倒叫我想起襄阳城上那句来:
                      【转至东门,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拽起吊桥。玄德勒马于门边大呼曰:“贤侄刘琮,吾但欲救百姓,与你并无疑心,可快开门!”人报刘琮,刘琮惧怕而不能起。蔡瑁、张允得知刘备唤门,径来敌楼上叱之曰:“左右与我乱箭射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引数百人径上城楼,来杀蔡瑁、张允。此人是谁?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延大呼曰:“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贼?以图爵禄,非义士之所为!吾今愿请使君,入城诛贼!”轮刀砍死守门将,遂开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领兵杀入城,以讨国贼!”】
                      记得94版三国里,刘威版魏延出场还有一句“卖国之贼!”小时候怎么都想不明白蔡瑁张允献个荆州咋就成卖国了 嘉靖本的说辞显然要合理许多。贼三的设置,刘表已死,长沙各地割据,名义上仍奉汉为宗。黄老将军又字汉升,愿意说成是为国便为国吧。魏延此前是否有如此高的觉悟尚不好说,但此后,他还真是一颗红心向汉,漫剪征袍若许年了。韩玄非其主,早晚归于刘备帐下,自有将军用武之地。


                      12楼2016-12-20 09:16
                      收起回复
                        帮我看一下,是不是刚刚好15个字啊。


                        13楼2016-12-20 20:2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2-22 15:49
                          回复
                            楼主如此赞誉,本孤穷热泪盈眶。


                            IP属地:北京18楼2016-12-23 11:52
                            收起回复
                              怎么说呢。
                              可能因为我虽然是季汉粉,粉季汉几乎所有死忠,甚至对孟达、黄权的好感度都不错,但毕竟不是魏延粉。
                              一如其他季汉人物,魏延本身的形象从史书看不出什么来,甚至能看出点窘迫。
                              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说魏延屡立战功,但三国志里给出的胜绩就一个,和吴懿一起击败郭淮、费耀。而且与关羽、张飞这些能够从魏人传里推敲出战绩的人不同,魏延没什么出场机会。
                              再者,魏延被赞誉为骁勇善战,但逃亡被杀;善养士卒,但最后士卒尽散。这是怎样的一种困窘呢?
                              当然,史书的魏延就算记载少,表现窘迫,但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他数十年戎马生涯的点点滴滴,却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意义,在曹魏用徐晃、曹洪、夏侯渊、张郃、曹真、曹休、郭淮共同看守的汉中,刘备独委魏延,而不托马超、张飞,倒也没出什么差错。我个人猜测,《贼三国》里魏延大败曹洪一节,想来也是为填补魏延镇守汉中期间的空白。
                              个人观点,魏延的形象更多的方面,应得益于演义。尽管,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无奈的魏延。
                              关羽最终兵败身亡,但他尝试过,努力过,所谓大丈夫受命,除死方休,所以就算过了十几年,我再想起这句话,还是会为关公热泪盈眶,敬爱其人,乃至于爱其败。
                              而在另一边同样独镇一方的魏延,终归没有去尝试出子午谷的机会,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失败磨平了自身的棱角,却未曾想到过,有些时候,努力尝试过,就算失败,也是一种幸福吧。所以曹植不怕兵败身亡,情愿首蜀身吴,胜过郁郁而终;关公首悬洛阳,身留荆襄,魂归故里,反不枉一世英雄,天下所敬。
                              说到这里,我不妨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八爪是魏延粉。
                              诸葛亮之识未见输于魏延,尚以行险之计不可行;魏延纵行之,理当一败。然而在《贼三国》里,出现了三人围攻马超一样的情况,魏延再次转败为胜,甚至出现了一战斩杀黄信、杨仪这样的战果。与之前魏延欲杀杨仪一样,杨仪与魏延之仇原不为私,此处让“将全师投魏”的杨仪真正投敌从而名正言顺的斩杀,我不知该如何评价。毕竟魏延之死固屈,杨仪亦未见得志,苦命人何苦为难苦命人?八爪泄愤之手段,大抵如此,看似名正言顺,实则挟私报复,瞒得过各路粉丝们,但瞒不过我。
                              当然,我不喜欢《贼三国》的魏延,固然有不满作者直白的偏爱,但真正令我不舒服的还是孙立、黄信两颗人头,这就不必多说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魏延粉眼中看来,或许一切又有不同的感触。
                              有人曾说,《贼三国》里手心手背都是肉,梁山季汉两边为难,我倒也不是偏袒哪一方,沙场厮杀,各为其主,无非是合理不合理罢了。一如当年教头林冲评《荡寇志》时所想,如胜败有凭,则输得心服口服,若胜败无凭,怎可敷衍放过,而不批斗之?


                              IP属地:四川19楼2016-12-23 16: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