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吧 关注:35,669贴子:481,153
  • 18回复贴,共1

【秦始皇帝】20161222 邹衍五德终始说中五德与帝王的配置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试论邹衍五德终始说中五德与帝王的配置关系》
李 华,曾振宇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北京10002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0)
〔摘 要〕邹衍综合战国时期所流行的五行、德、天命等重要思想,结合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周代为起点向上逆推,并以土、木、金、火、水五德分别与黄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及未来朝代的新帝王相配置,安排了一个表面看来似乎不为人力所能扭转的五德与帝王配置图式,其实质就在于为新帝王的继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邹衍; 五德终始说; 五德; 帝王
〔中图分类号〕K207; B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 2012)08-0100-04


IP属地:福建1楼2016-12-22 11:28回复
    目前学界关于战国争鸣百家中的重要成员——阴阳家的研究,与关于其他诸子的研究相比,显然较为薄弱,而关于作为阴阳家重要代表人物的邹衍,特别是其五德终始说的研究,更存在令人深感遗憾的不足和偏差。本文拟综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五行、德、天命等,结合战国后期的时代特征,试对五德终始说中五德与帝王的配置关系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


    IP属地:福建2楼2016-12-22 11:29
    回复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后期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所创立的一种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以五德相胜为基础来解释古代历史的发展变化亦即各个朝代的兴替规律。
      五德即水、火、木、金、土五行,邹衍认为这五德相生相克,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他把五德依次与黄帝以来的各个朝代相匹配,认为黄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将来代替周的朝代为水德; 水德之后的朝代又将以土、木、金、火、水的次序依次轮替,正如汉代刘歆《七略》中所说: “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1]同样,黄帝之前的朝代也是按此顺序排列,由此可以一直推到“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2]( 《孟子荀卿列传》)的远古时期。
      五德的变化造成了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迁。按此说,五德相胜的次序为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在邹衍看来,历史就是如此按五德相胜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吕氏春秋·应同》对五德终始说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这是邹衍的佚说。《应同》篇称: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 ‘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 ‘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 ‘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 ‘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这里的土、木、金、火、水五气即五行。《史记·封禅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只是文字有所不同,其曰: “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
      邹衍称之为五德的水、火、木、金、土,在当时称作五行。五行是古人总结出的构成宇宙、自然的五种元素。
      “五行”一词首见于《尚书·甘誓》中“有扈氏威武五行”这句话,最早对五行明确予以表述的当是《尚书·洪范》,该篇写道: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洪范》中所说的五行只是当时社会中最为重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如《尚书大传》所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万物之所滋生也。是为人用”,其间并不含有任何神秘色彩。《逸周书》则记载了五色、五方与五行相配的关系,如《作雒解》记载: “封人社壝,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舋以黄土。”骊,《说文》云: “马,深黑色。”《小开武解》记载: “五行: 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


      IP属地:福建3楼2016-12-22 11:30
      回复
        天命既然对帝王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天命而成为正统帝王呢? 那就是有德之人。上天特别眷顾有德之人,周之所以灭商而有天下,就是因为周文王的德要高于商纣。如所谓“帝谓文王,予怀明德”[7]( 《大雅·皇矣》)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丕显,文王之德之纯”[7]( 《周颂·维天之命》) 。同样,在周德衰落之时,也会有有德之人灭周而统一天下。邹衍在他的五德终始说中把五行称为五德,正是强调了五德是判断谁为帝王、判断朝代如何更替的重要标准。如土德衰,为木德的帝王就会兴起; 木德衰,为金德的帝王又会兴起。如今为火德的周代已衰落,那么为水德的新兴帝王必然继起。邹衍正是利用德这一思想范畴,并抓住周代将要灭亡这一时代特征而创立了五德终始说。
        总之,邹衍把五行称为五德,意在证明新兴帝王是符合五德应天命而出现的正统帝王,人们必须服从他的统治。不仅如此,在五德终始说中,邹衍已经把前四德与黄帝、禹、汤、文王这四位帝王配置在一起。众所周知,这四位帝王是古代享有天命的圣君贤王,能与他们相并列,那么新兴帝王符合天命的正统地位就更加确定无疑。
        行文至此,我们不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古代享有天命的圣君贤王不只是这四位,可是邹衍为什么就单单选出他们来与四德相配置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IP属地:福建5楼2016-12-22 11:31
        回复
          中国的朝代都很注意五德,汉有两种德(有争议),武则天则因为某些原因反复定德,袁世凯的洪宪则是水冲土德。
          问题来了,为什么刘邦起义用的是“赤帝子斩白帝子”而非斩黑帝子,用的是四方五帝/四方四帝的理论说法呢?究竟两种理论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是怎样?汉朝又究竟是采用五德还是四方帝说呢?
          求大神赐教
          四方帝说的资料查找ing


          IP属地:福建13楼2016-12-22 11:42
          回复
            摘自互动百科: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交替顺序为:
            虞(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
            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 虞(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
            一直到元代皆采此说:
            汉(火)→曹魏(土)→晋(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 后梁(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
            元(金)→明(火)→清(水)
            自秦汉直至宋辽金时代,五德终始说一直是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故自秦推五胜,以水德自名,由汉以来,有国者未始不由于此说”。


            IP属地:福建14楼2016-12-22 14:53
            回复
              先马后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2-23 02:33
              收起回复
                楼主借我一层楼顶贴专用
                ★★★★★★★★★★★★
                我的深情,
                镌刻在百里咸阳的城墙上,
                寄托在英魂常驻的秦俑内,
                倾注于潺潺湲湲的银水中,
                幻化于穿越千年的月光里。
                任时光轻擦,岁月磨砺,此心不改。
                ——来自蒹葭原创专属小尾巴客户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2-26 14:55
                收起回复
                  好多…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2-27 10:40
                  收起回复
                    这种资料很少见,支持。


                    19楼2017-02-06 19:05
                    回复
                      顶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8-22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