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客邦吧 关注:16贴子:190
  • 0回复贴,共1

艾滋病可怕还是得了艾滋可怕#艾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悠客邦原创艾滋病可怕还是得了艾滋病可怕?转载请附带本文相关链接,否则请勿转载
热点话题
最近,艾滋病话题很火,其中就不少的是讨论大学生人群的。小编感到很心痛。大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知识的储备,不应该是艾滋病的高度感染人群。可事实是最近报道的大学生感染HIV的不在少数而且比例还不低。在此,小编希望通过自己的整理和分析HIV的知识能给予大家启迪,引起大家的注意跟警觉。
艾滋病,就诊科室名为感染科,中文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IDS”。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转变为可控慢性病(小编不希望“可控慢性病”,这表面“温和”的字眼,导致大家掉以轻心)。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假如感染HIV请尽快就医,这是对自己和家人也是对大家负责的体现。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和无知。
HIV在外界(自然)环境的存活机率极低,抵抗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稳定性)能力极弱,56°~100°热开水等有热度的其他物体在30分钟左右即可完全杀死(因此提倡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对于长久未使用的物体,使用之前进行必要的消毒),75%浓度的酒精及漂白粉也可完全杀死(列举平常生活接触频度高、容易获取和简单方便杀死HIV的一些方法,至于其他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
简而言之,HIV病毒不容易通过正常生活的交际而进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线或Y射线不能杀死HIV病毒。所以碗筷、衣物等生活日常用品不要太依赖于紫外线等消毒而放松戒备进行长期使用。特别喜欢去酒店、餐馆和小摊就餐的或其他,请大家注意用热开水进行消毒或做好卫生的处理。
一般具备一定艾滋病常识的都了解:母婴、血液和性行为最为容易感染,其他日常正常接触不会传播HIV。比如握手;拥抱;礼貌性亲吻;共用厕所、浴室(浴缸不能共用)等。容易误解的是,生活一起没问题,但是要避免共用牙刷、耳环和隐私物品等等。换句话说,母婴、血液和性行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母亲生育或哺乳婴儿;患者血液的接触;异性或同性的性行为。具体的知识,请大家咨询专业的医师。亦可关注、留言本编知乎与悠客邦(UKB)的相关平台,更多精彩等着你。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12-23 01: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