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马帝国吧 关注:10,892贴子:1,516
  • 6回复贴,共1

罗马帝国持续千年的根源在于优质传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周永亮
文章来源: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01709.html
罗马王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了领导力相对比较强的最高领袖,不仅使低能领导人对罗马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而且把罗马带向了一个新的繁荣状态。这种选择领导人的体制方法,就是罗马王朝的核心传承模式。


IP属地:辽宁1楼2017-01-18 08:01回复
    不管用什么标准,罗马王朝都是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因为其存在的时间举世无双,持续超过了2000年。
    当然,如果用比较严格的历史标准处理王朝持续,罗马王朝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公元前753年,即中国的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17年,罗慕路斯建立了罗马城邦国家,以此计算罗马王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7年前共和国被帝国体制代替,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罗马共和国生存了600多年;从这一年开始的罗马帝国,则持续的时间更长,一直延续到中国元朝时期的1453年,持续时间1500多年。不过,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形成了东西罗马分立的状态,西罗马帝国亡于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则崩溃于1453年。这样算来,西罗马帝国持续的时间为400多年,东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超过了1000多年。无论怎样计算,罗马王朝都有至少400年以上的存续期,要比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王朝长得多,可谓史上一景。
    一个王朝,怎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解释多如牛毛。当然,研究其衰落的著作更受欢迎,且名著居多。我倒觉得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罗马王朝为什么能够持续这么长,因为根据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宇宙规律,衰落是必然的,怎么总结其衰落的原因都会有道理,但是找出其持续的根源就不一定那么容易了。
    地理位置和体制并不是决定因素
    千百年来,解释罗马王朝的长寿,大体有几类原因:


    IP属地:辽宁2楼2017-01-18 08:01
    回复
      一是地理决定论,研究者认为罗马所处的欧洲中心地带,很少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容易活下来。其实,这是最不靠谱的。罗马王朝在存续的时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与战争相随的,而且敌人一个个都挺厉害的,尤其是那个汉尼拔,几乎靠一人之力把罗马帝国给灭了;其他的对手,如希腊、腓尼基、波斯、匈奴,北欧人、蒙古人,都是比较难缠甚至极具冲击力的国家和民族。不过,罗马不仅从各类战火中活下来了,而且活成了一个强大且长久的帝国。
      二是体制决定论,不少研究者醉心于罗马的体制,认为罗马王朝之所以持久,是来自于体制的优势。这类说法最具影响力,有几个因素:罗马法律制度是当今西方法律体系的基础,罗马王朝的代议制是西方政治体系的基石。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历史的回答是很明显的,这是典型的选择性吸纳,因为罗马王朝,在其存续的2000多年里,至少经历了四种截然不同甚至相互敌对的体制:最早,罗马是一个小邦国,绝对的黑社会式体制,老大说了算,靠对外强悍的战争征服了周边,形成了罗马王朝的初步疆域;第二阶段是罗马共和国阶段,这是比较典型的“罗马体制模式”,尽管不是持续最长的,但是出现了很多人喜欢和憧憬的公民社会、公民内部的民主选举以及精英(社会精英和军事精英)和贵族的共同治理制度,但别忘了,即使在罗马民主体系最鼎盛的时候,罗马都城内90%的人是没有选举权的,因为他们不是公民,而是随时面临被杀戮的奴隶;第三阶段就是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时代,此刻的罗马进入了暴君和贤君轮流执政但都是独裁的时代,尽管执政官或皇帝还是经由元老院的“批准”手续,但是本质上成了强人天下;第四阶段就是东罗马帝国时代,这当然是很典型的东方皇帝时代。
      历经四种体制而不消亡,说明人们关注的体制不一定是王朝持续的充分必要条件或者最关键的要素。就我观察,这个关键要素最可能的是最高领导人的选择和传承。四种体制的更迭是不同的领导人实现的,从罗马的历史上看,出现了领导力比较强的最高领袖,罗马王朝就能生龙活虎,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选择了低能领导人,这个王朝就表现出了与强大王朝不相称的局面,甚至导致一种体制的结束。


      IP属地:辽宁3楼2017-01-18 08:02
      回复
        罗马帝国的繁荣在于传承制度
        幸运的是,在存续的时间内,罗马王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了领导力相对比较强的最高领袖,不仅使低能领导人对罗马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而且把罗马带向了一个新的繁荣状态。这种选择领导人的体制方法,就是罗马王朝的核心传承模式,主要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
        1、储君选拔
        第一个要素是最高领导人提前选拔。一般情况下,罗马的领导人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选择自己的继承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而且这个继承人选不一定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基本上是从自己亲属或者亲信中选择,这个选择,一般元老院不会干涉,所以,这个“储君”可以很长一段时间跟着领导人学习和锻炼。这种选择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领导人会更清楚作为一把手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而且有很长时间的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为了争得储君你死我活的局面。当然,罗马历史上也有无数次的最高权力争斗,既有凯撒与对手的较量,也有凯撒继承人之间的残酷较量,但相较东方帝王争位的残酷性小了不少,确保了王朝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贯性。其实,中国的优秀帝王也很重视提前选定储君,以避免残酷的争位大战。
        有人会问:储君选了,难道一定有能力治国吗?那就看第二个要素了。
        2、实践培养
        实践培养是罗马王朝的一大特色,与中国的王朝不太相同。中国的皇帝可能很早定下储君,但大多是在宫中“圈养”,整天就是跟着老学究学书本知识,学问一大堆,满嘴经典,但是绝大多数不会治国,与父辈那一代带兵打仗、见多识广完全不同,皇帝亦有不满,可是又舍不得让太子出门远征或到地方做官。罗马的“太子”不一样,第一个任务就是跟着“父皇”远征打仗、参加元老院的决策会议,甚至到地方担任一把手直接治国。真是真枪实弹的干,其中一些暴君或独裁的最高领袖继承人也往往是经历过实践练习出来的,如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这确保了尽管有些领导人独裁专断甚至残暴荒淫,但是很有实战经验,对手常常奈何不了他。
        这和中国的继位小皇帝常常不知所措形成鲜明对比,最为典型的就是明末的崇祯,这位才气横溢的年轻皇帝励精图治,敬业有加,但是成了亡国之君,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性格,而在于缺少丰富的实战经验,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全都是书本中、深宫中的东西。何况,中国式的王朝继承必须是自己的儿子,且深宫里近亲结婚尤多,导致继承基因逐步退化。这和罗马王朝继承人生龙活虎形成鲜明对照。


        IP属地:辽宁4楼2017-01-18 08:02
        回复
          3、为利益相关方接受
          有背景、有能力,不一定受欢迎或被接受。如果遇到强大的实力阻碍,前两条说不定就作废了,就会产生严重的政治斗争或上升到军事斗争。
          罗马的领导人好像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在选择了继承者后,往往非常注重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同。最重要的三大群体:一是元老院,这是最关键的,他们要是有人不太同意,继承事情很多就不好办,而且好像合法性都是问题,所以,不管领导人多么独裁、不管继承人多么想独裁,都要把元老院关键成员伺候得舒舒服服的,最典型的就是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屋大维,他在元老院的名言是:全部权力归于你们,全部荣誉归于你们。这与中国的皇帝不一样,中国皇帝们认为选继承人是家事,不是国家的事情,选完了,即使是身边重臣,只有服从或辅佐的权利,没有提出意见的权利,如果提了意见,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除此之外,领导人还要使储君获得精英的支持和认同,罗马的精英有两类:一类是军人指挥官,一类是高级行政官员。如果军队不支持,储君很难上位,即使上位也会位子不稳;当然,如果是关键的高级行政官员不太支持和配合,储君也很难顺利上位。因此,罗马领导人往往非常注重储君在军队中的锻炼,一旦有战事,都会带上储君,一是近距离观察并锻炼其带兵能力,因为罗马的边境线太长,敌人太多,不会打仗的最高领导人很难有威信;如果没有战事,或者不上前线,储君往往会担任高级行政官员亲自进行政务处理。一旦成功上位,这类人在政务处理或战事上自然驾轻就熟。
          民众,在罗马的政治体系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这个民众,特指的是公民,尤其是首都公民,当然肯定不包括奴隶。所以,储君往往要善于演讲,经常在首都人多的地方进行演讲,争取好感,同时还要进行各种亲民“秀”。而且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在元老院有矛盾,有个别继承人就是靠这些公民上台的。
          通过以上这三招,罗马帝国形成了有效的传承机制,其中既有在位领导人的眼光和修养,又有选拔制度的约束。两者的互动才能产生更加好的效果,如果单纯靠体制,由于元老院的人老朽且有既得利益,甚至忙于玩乐,以及各种权力斗争,根本不可能有更多时间考虑继承人问题,更不可能了解继承人的素养和能力。
          当然,这其中也确实出现了独裁专权不放手的人,甚至极端情况,这其实可以看成力量失衡后形成的必然过程,如果最高领导人能够与体制形成新一轮的良好互动,王朝就持续;如果各顾各的,王朝就可能面临解体,甚至被摧毁。


          IP属地:辽宁5楼2017-01-18 08:03
          回复
            推荐阅读


            IP属地:辽宁6楼2017-02-18 18: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