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雪轩吧 关注:169贴子:64,578

“天人之道”——关于《日出》的遐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22 08:25回复
    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便是: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则不然,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日出》,表现的正是其中的“人之道”。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22 08:26
    回复
      我去,系统居然删楼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22 08:31
      收起回复
        图片文字接上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22 08:33
        回复
          社会、甚至“予及汝偕亡”的感受!为什么会有如此黑暗的社会?日出的来临为何那般艰难?当时曹禺苦苦思索、亲身实践,终于在《道德经》中找寻到答案——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22 08:35
          回复
            “损不足以奉有余”,多么简明准确的答案呀!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不都是这样吗?奴隶社会中,奴隶是贫穷不足的,奴隶主却是有余的;封建社会则是地主与农民,资本主义社会则是资本家与工人。奴隶、农民、工人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可他们是贫穷不足的,是被统治的,是处于下层阶级的;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22 08:36
            回复
              奴隶主、地主、资本家则是财富的享受者(当然他们也创造财富,但绝非主要),他们是富贵有余的,是统治者,是上层阶级。后来的结果是统治者越发“有余”,被统治者越发“不足”,不正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吗?想来人生来虽有差异,但在智力方面未必就有太大的差异吧!不然也不能称之为“人”了!可是缘何会有不足者愈发不足,有余者愈发有余的“怪事”呢?原因是必然存在剥削啊!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1-22 08:37
              回复
                创造财富的人不能享受自己的财富;论理说他们虽不能在短期内马上和享受财富的人比肩,但也应该是双方差距越来越小。可是,你创造者创造的越多,那享受者剥削的也便越多,只有这样,他们(享受者)才能更好的统治,才能被 “奉”。穷人为什么会恨富人呢?想来那仇恨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必然是穷人被压迫、被剥削的过多,才有仇恨之心。人是一种感情动物,自然不会有无理由的爱,也不会有无理由的恨。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1-22 08:39
                回复
                  对于资本主义,其本质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就是那罪恶的“人之道”;使不足者越发不足,使有余者越发有余;使创造者越发贫穷,使享受者越发富贵,这不正是掠夺吗?这不正是罪恶的吗?答案当然是毋庸置疑的!资本家越“损”越贪,压榨了无产阶级后,其膨胀的野心又怎会满足?于是乎,这被“损”的对象自然而然由“人”转向“自然”,自然对环境造成破坏了!因此,资本家绝不是“慈善家”,最多只能称为“伪善家”。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22 08:40
                  回复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神州大地上产生一个新的集体:民族资本家。无疑,他们是爱国的,他们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抗争。可是,茅盾的《子夜》又告诉我:他们也是有两面性的;吴荪甫就是代表人物。一方面,他敢于和外国资本主义斗争,做出许多努力;但另一方面,他又是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雇佣流氓压制工人罢工,甚至不惜闹到流血的地步。连民族资本家尚且如此,何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呢?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1-22 08:41
                    回复
                      因此,为什么要说用暴力夺取政权的 “革命”是野蛮的?如果革命是野蛮的,那资产阶级用来统治无产阶级的军警、监狱、法庭……就是文明的吗?他们是有余者,是被“奉”的人,怎么可能仅凭三言两语就肯将权力交卸于不足者?不足者被压迫、被统治,不拿起武器、不采取暴力,只会越发不足,只会走向灭亡。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1-22 08:45
                      回复
                        不过,环顾全球,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大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也令不少人“心向往之”,那么,这就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优于社会主义社会吗?未必。其实,福利制度的本质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天之道”;试看百年前之资本主义国家,正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的真实写照,有什么福利制度?又谈何幸福?若不是这样,当时处处爆发的工人罢工又是怎么一回事?“人之道”的“损不足以奉有余”,不仅“损”人,而且“损”自然。结果就是“不足者”的顽强反抗,大自然遭破坏后的无情惩罚。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1-22 08:47
                        收起回复
                          “有余者”的剥削行为确实造成了天怒人怨的结果,那么,之后产生的福利制度就是对矛盾的缓和,就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向“天之道”的过渡。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是不能与此混为一谈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较落后的,可是其外衣是社会主义,其本质也是吗?是表里如一的吗?这 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1-22 08:49
                          回复
                            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与最初的结果表面上往往是相同的。然而,其本身已发生质的变化,要经历种种积累,次次量变,屡屡质变而成的。同样,原始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是社会生产水平极为低下的产物;可是,谁能保证社会生产水平高度发达的产物就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呢?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1-22 08:49
                            回复
                              最初都奉行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后来才奉行着“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将来也定会有“人之道”向“天之道”的转变。但是,“天之道”的实现必须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一、社会生产水平高度发达;二、个人权力集体化。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1-22 0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