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吧 关注:38,440贴子:780,371
  • 2回复贴,共1

【丕权丕】尺素(AU/真·笔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权发现自己似乎错拆了一封不属于他的信件。
信封是最普通的样式,只填了地址,没有收信人。不过那确实是他家的地址,孙权便在清晨的困倦中毫不犹豫地拆开了它,在一行中文映入眼帘时他也未曾觉得有什么不对。孙权的祖籍是中国,只是父祖早已举家移居英国,家中长辈也鲜有提及在中国的往事。孙权甚至有几分异国血统――这造就了他的墨绿色眼睛。
兴许是因为从小便在异国生活,他于中文只称得上是粗通,却也疏远已久,这封信看得磕磕绊绊。好容易弄懂了大意,才恍然惊觉那不是给他的。
这封信的作者是一个作家,他自称。信里大致讲的是感谢这栋宅子的主人于他造访时和他讲了一个故事——大抵是神鬼一类的,那个作家把它写了出来并发表在杂志上,收进了一个集子里。后面附上了那篇文章的打印稿。
孙权诚然是不曾听闻什么鬼怪的故事,也不曾与这个自称曹丕的作家交谈。显然,做了这件事的是先前这栋房子的主人。
“曹丕”他轻声念了两遍这个名字,便把信连同那份稿件扔在了茶几上。
几日后,在看腻了无趣的电视节目后,他无意间拾起了那份稿件,看了下去。故事讲的是一个唤作宋定伯的人,遇见鬼后诈称自己也是鬼,与鬼同行最终把鬼卖了换钱。孙权觉得这个故事看似简单通俗,却又极经得住赏玩,夹杂了几分私心,他决定写封回信。
他花了一些功夫琢磨中文的遣词造句。最终信里先是提到了十分抱歉拆开了这封信,继而解释了一番自己错拆的缘由,再介绍了一番自己,最后,他说“但我也很喜欢这个故事,我还想了解更多,比如故事的后续,比如您其他的作品,比如您本人。”
孙权继续着他的日常生活,忙碌而规律,以至于透出一丝乏味,他在公司算得上青年才俊,但不知怎地,他总有种匮乏感,虽然他不太在意。当他几乎忘了信的事情时,他收到了曹丕的信。
还是最普通的样式的信封,上面带着有些古意的纤巧字迹,地址却是来自美国的一个地方。“看来隔的只是一个大西洋嘛”孙权腹诽。他开始读信了。
“展信如晤啊(虽说我们还没见过面)”
“首先我要请你抛弃‘您’这样的称呼,暂不提我的年岁恐怕比较小,我总是希望别人对我直呼其名的……”
“……我也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它一点也不吓人,反而能给人力量……”
“……我不总是写同一类作品,大概是随心所欲贯了,我也不指望靠写作养家糊口,纯粹是出于自娱,事实上我关注的是情感本身……”
“……我们这里雪下个没完,哪儿也去不成。我实在是拙于描述自己,或许你愿意看看我最近写着玩的几篇东西。那么你呢,对,来谈谈你自己吧?”
孙权莞尔。他觉得这个人实在是有趣,虽说是信件,却给人一种极其鲜活生动的感觉,他的文字能让人莫名地嘴角上扬。
他也看了曹丕附上的几篇稿件,有诗歌,也有散文和小说,确实如他所说,十分随性。里面有提到昔年和朋友一起沿一号公路自驾游,路上还猎到了野兔,也有深秋夜深人静时独自徘徊,最后得了重感冒……孙权很喜欢这些故事,当然,他也很喜欢曹丕的回信。
“谈谈你自己”,信里的曹丕如是说,于是他提笔,这回的语调轻松多了。
“我也着实不是个有趣的人,日复一日地工作,通勤,能有什么好描述的呢?”
“虽然我上一次认真听文学课已经是很久以前了,可是你的文字真的是非常的吸引人,真的,总让我想起一些被日常生活给掩盖的微妙情绪,不一定十分浓烈,但很真切……”
“实话说,我没想过会和你成为笔友,这真是有趣,哦,你不觉得我们的交流很像那本书吗?《查令十字街84号》。”
这回,孙权收到的是一个包裹。他哑然失笑,曹丕这个人,真是太有意思了。他急切地拆开包裹,首先拿起了信,还是熟悉的笔迹,只不过更潦草些。
“你这么说的话,看来我得寄点儿什么了,这样更贴近原著。寄鸡蛋和肉类的话自然是没有必要,我近来尝到了一种味道极美的葡萄酒,许是当地特有……”
“说起来,我把那首写夜里看月亮差点被冻死的诗拿去发表了,编辑非让我删掉感冒的部分,说那样比较唯美……我只得听他们的……”
再看包裹里的物什——确确实实是几瓶好酒,被很好地保存并跨越了一整个大西洋。
总得寄点什么回去吧,孙权想。他依稀记得家中有个父祖当年留下的小小的玉摆件,真假难辨,倒是看起来精致有趣,这种带着故土味道的玩意儿,想来曹丕是喜欢的。他收起来,再略略捡上几件有趣的物什,一并寄去。
逐渐地,孙权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曹丕了——他坚信曹丕也是一样。他依旧如常地过着他寻常的生活,尽管他在过寻常生活的人之中已算得上是翘楚。但是曹丕是不一样的,因为曹丕,他的寻常的生活也有些不一样,譬如他会期待与他的每一次对答,会以此填补精神上的空缺,又如,他也会看月亮,看到月亮,他会想起曹丕。
他们写信,在信里讨论关于人和宇宙的一切,他们的交往深入灵魂,尽管他们未曾相见。
曹丕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唤醒了沉睡在孙权体内的一切,他逐渐的明白陌生又熟悉的文字中蕴含的千回百转的一切,他逐渐学会倾听过去以及那些属于过往的尘埃……当然,更多的是,他懂得去体会深沉的情感——那唯一的亘古不灭之物。
他们谈论春日的飞花,谈论冬日的霜雪,他们谈论昔年的月色,谈论明朝的艳阳。曹丕的一句句话语在孙权心中深深划过,仿佛打磨着他的灵魂。
“我狩猎、旅行,但这不能使我忘记它,我宴会、欢聚,但这只会加重它。它挥之不去,可我竟然不讨厌它,写作,对,写作能让我和它相安无事……”
“你知道吗,窗外的鸟叫了一整天,我总觉得它们叫得很悲切,诚然这很可能只是我个人的解释罢了……”
“你曾说你要来美国?我以为大可不必……是了,如今大西洋的距离算不得什么,但是我以为就算见面我们之间的了解也不能再深一分了……”
“我又写了篇小说,讲的是古时的人被江水阻隔……他们没有翅膀飞跃重洋,也没有任何渡船和桥梁,可是那很美,不是吗?”
“……你说得对,我畏惧死亡,可是我无论何时都能够迎接它,没关系的,终归是消亡,在这世上也不必留下什么痕迹……”
孙权不知道这样的交谈进行了多少年月,他们回信的速度不算快,而且时断时续,可就这么一直保持着联系。直到曹丕的一封信结束了这一切,信很短,只有一句话:我想这无法继续下去了,是出于我的原因,但你不必难过。
孙权大惊,继而回信质问,然而所有的信都石沉大海。他开始心慌,感觉心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一些东西沉沉地坠下。他觉得无法忍受。
古时的人会被江水阻隔,可是大西洋阻隔不了我,孙权心想,他可以去一趟美国。他推开了一切工作,在朋友同事惊异的目光下离去,他来到了信上的地址,曹丕的住所,他敲门,无人应响,他等待,直至日暮。
过了许久,许久,一个年轻人来到门前,他问孙权:“你是来找曹丕的?”还未等孙权开口,他接着说:“他走了,去了别处,或者死了,谁知道呢?他没有讲。我勉强算认识他,他见我找不到住处,便把这儿给了我。”
“你真的不知道他在哪?他还活着吗?”
“不知道,像他那样的人,突然消失也不算奇怪。他在大学工作,却很少上班,但也不缺钱,他有些朋友,但没人理解他,他有点像几千年前的人。”
“那他有留下什么吗?哪怕……”
“别问了,我也不知道再多了”,年轻人合上房门。
还是有些什么东西将他们阻隔了,孙权在门外站了许久,夜空中月亮很好看。
又过了许久,孙权走了。他记得曹丕说过“除了文字,我什么也不留下”,莫名地,他觉得自己没有再惦念的必要了。
孙权又过上了寻常的生活,他再也没想起过曹丕。
他——大概再也没想起过曹丕吧。
FIN
突然间的脑洞,匆匆写下来,还没修。可能最初的灵感是《查令十字街84号》,但是感觉这种笔友的感觉是我一直希望表现的。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1-24 17:36回复
    结局有点遗憾……但两人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真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24 20: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