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吧 关注:2,524贴子:17,116

关于亚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里,Indra及所有欲界天的天人都可以被称呼为Yakkha,好多经里,不光中部的37爱尽小经,其他的经也有许多。相应部里除了有专门的Indra相应经,同时也把一部分与Indra有关的经文直归为“亚卡相应”的部分。但是色界天以上的很少见到有称呼为yakkha的。
所以佛教里说到的亚卡Yakkha(夜叉Yaksha)一直以来都是包括了因陀罗的所有欲界天。并不是单指福报低的天人。原因是我们中国人对“夜叉”这个词,先入为主了,集体无意识。具体原因我相信大家都懂的。不多说。
我举个例子,在南传教区,泰国,大皇宫门口有那个青面獠牙的亚卡雕像,那个你如果按照咱们中国人的思维,你觉得那是个低福报的很难看的夜叉,就出问题了。那个青面獠牙的“鬼”:泰语叫Thao Vesuvan,淘·威素湾。
“淘”是泰语里专门形容亚卡的,所有的亚卡基本都是叫做“淘XX”,重要的是后面的那个名字:“Vesuvan”。
Vesuvan是谁呢?
根据泰语的发音习惯,去掉巴利单词的末尾音节就是:
Vessavana。北方多闻天王。托塔。。,财神。。。
所以亚卡,夜叉,这一类有情,他本来并不是单指相貌丑陋的低福报天人,四方天王、因陀罗(帝释天)原本在沙门时代就是都可以被叫做亚卡。后来随着婆罗门教的改革和印度教的兴起,吠陀时代和沙门时代中出现的非人,这些神名与神格都大幅度的降低,以前高高在上的大部分天人都被改造了,出现了混乱的N个古神被强加给一位神的身上,所以你能看到现代印度神有许多别称,甚至有许多头,很多胳膊,腿,,其实那些都不是别称,也不都是他们的胳膊和腿,沙门时期巴利和三部吠陀中记录了这些别称,他们都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古神。
因此,我也强调一句,上座部佛教一直以来就是反对形而上学的和避免神学的,为什么我说他是活化石,并不是空穴来风,就拿这个亚卡来说,沙门时代一直它就不是什么贬义词,为什么读到《中部·37》里Maha Monggallana尊者心想“帝释天,这个夜叉…”,贤友会惊愕?而泰国人却明目张胆的叫北方天王“夜叉”?到底是哪儿出错了?
因为物是人非。亚卡一直没变过,巴利也没变,变得是神和人心。
以法为师。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2-06 03:30回复
    感恩贤友,萨度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2-06 03:50
    收起回复
      尊敬的贤友,奢摩他里的出入息和毗婆舍那的出入息有什么区别?为何一个是止观,一个是内观?我打坐没有取相怎么办?一个人今生有可能证果吗?玛欣德尊者说文句最上者无法证道果…初禅大概要几年能达到?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2-06 05:51
      收起回复
        身随观 入出息部分
        那么,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身随观身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2-06 06:36
        收起回复
          闲友,你曾说沙门时期并没有毗湿奴,那时湿婆也还是楼陀罗,而梵天也远比后来印度教的梵天更具备神主的职能,我在想后世印度教里三相一体的至尊梵实相(摩诃毗湿奴)会不会是源自巴利圣典里提到的伪造物主梵天帝?原本是一个全职能的婆罗门教神,后来被拆分成三个神各具部分职能,然后又如你所言那般融合了许多其他提婆、亚卡神的职能,最终形成了印度教(9世纪至17世纪)里的三相神,而后随着殖民时代开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思想在印度传开,由此诞生的新印度教(17世纪至今)又开始提倡三相神本是一体。有时候看现在的新印度教就跟看我们天朝的道教一样,体系乱的一塌糊涂,就是本烂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2-09 11:22
          收起回复
            尊敬的贤友,这个阿赖耶是什么?为何南传会有这个?轮回或业力的承载体是五蕴吗?过去世的修行如何承载?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2-10 20:36
            收起回复
              业力承载于什么地方,我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一个网络大笑话了。
              业力是一种概念,一种影响力,他承载在什么地方?一旦能被储存,被承载了,那说明业力其实已经断了啊!你想想吧,是不是这么回事。把xx储存于,放置于,或者说承载在xx地方,那这个东西就已经不再发展了,断了。
              这叫什么?断见论。
              业力被承载了,断了,如果我们在世俗谛里说,那是不是就已经是涅槃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积累善业,积累巴拉密,主要在讲身体力行的去做导致自己解脱的清净之道,是教育你,让你去实际做,培养善的,惯行的心。由于这种精进,这种影响力,你一定可以显露出庄严清净的样子并且心也因此得到解脱。承载业力的说法真心是个形而上学的外道说法,在瑜伽行唯识宗里有这个概念,但经不起细细的推敲,把业力理解成心所依处,牵强附会名色关系,这是学乱套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2-10 21:17
              收起回复
                尊敬的贤友,不腐臭卵的到达者是什么意思?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2-15 16:36
                收起回复
                  尊敬的贤友,我现在看到中部56优婆离经。但是我以前好像在长部也看到过,就是意业最重的那部。但是为何我现在在长部找不到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16 12:45
                  收起回复
                    萨度萨度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7-02-16 21:24
                    回复
                      尊敬的贤友,我不在人间说胜妙法 是什么意思?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2-21 13: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