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2,537贴子:70,992,718

回复:第六试验田--斗转星移,回首往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37年4月12日至17日,在延安召开了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通过《目前政治形势与青年救亡运动的决议》,决定建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

4月16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陕西延安召开

1936年,冯文彬与宋时轮
。1937年4月在延安主持成立西北青年救国会,,领导陕甘宁边区和西北地区的青年抗日救国运动


IP属地:黑龙江151楼2017-04-12 20:22
收起回复
      1937年4月13日 朝鲜银行总裁加藤访宋哲元,商谈修筑沧石路。
    今天的沧石路指东起津浦铁路上的沧州市,西接京汉铁路上的石家庄市,中间穿越京九铁路,横贯冀中平原,为晋、冀、鲁三省的联络干线。沧石路作为国道307线的一部分,东可达渤海之滨的河北省黄骅市歧口镇,西可达青海省会西宁市。
      沧石路东由深州市入境,经旧城、军齐、范家庄、新垒头出境入晋州,穿过辛集市2镇(旧城、新垒头)19个村庄,东西长23.7千米。辛集市新垒头镇位于国道307线247千米处。
    1918,中华民国交通部派员勘测沧州至石家庄铁路。1921购地,1922年筑成路基。沧石铁路规划由旧城镇入境束鹿,经军齐、东大陈、范家庄、新垒头出束鹿境入晋县。因政府财力不足未能铺轨。
    1928年l0月,河北省汽车路管理局借用沧石铁路路基行驶汽车,由沧石路长途汽车公司经营运输业务。是为束鹿县有现代公路运输之始

    1937,侵华日军占领束鹿县,为解决军需供应和掠夺物资的运输,曾培筑沧石路基,欲重新修建沧石铁路。后因沧石铁路“路基太高”,不利于“战争”,才改为新建石德铁路(石家庄——德州)。但仍控制了沧石路作为运兵和后勤供给交通线。束鹿县抗日军民随后同日军展开了交通战,对包括沧石路在内的交通线进行大规模破坏。由束鹿县(现辛集市)王登普创作,王俊亮、丁玉昌、杨韵涛、魏民、丁绍敏等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抗战题材连环画《沧石路畔的战斗》讲述的就是这一段斗争史


    IP属地:黑龙江153楼2017-04-14 23:21
    收起回复
      1930年中原大战,冯、阎以失败告终,张自忠被任命为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归于宋哲元麾下。
        1933年,日军入侵山海关及热河省,情势危急。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展开布防,阻止敌人前进。张自忠出任前线总指挥,他多次轻装简从,赴前线观察敌情,部署军队,并鼓励前线将士:“以前咱打的都是内战,枪口对的都是中国人,心里不愿打也得打。现在咱的枪口终于可以对外保家卫国了,就是战死也是光荣的!”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官兵士气高昂,虽首次与日军开战,但人人都抱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奋勇杀敌,在喜峰口、罗文峪等要隘抗敌。此次抗战中,张自忠的三十八师赵登禹旅500名士兵夜里持大刀偷袭敌营,杀死杀伤敌数百人。5月30日,中日签订《塘沽协定》,长城一线战斗停止。
        1934年春,三十八师移防察哈尔,师部驻宣化,部队分驻怀来、蔚县、龙关、沙城等地。此间,张自忠曾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1935年在不战不和的境地中,他加紧训练部队,收编了一个旅,扩编了两个旅,淘汰了部分旧武器,装备了两个旅新武器,并给每连补充了四挺机枪、两门掷弹筒,每班增配两支榴弹枪。他还根据作战需要,毅然淘汰了在长城抗战中大显神威的大刀队。通过整训,军队战斗力大增。
      1936 年6 月,改任天津市市长。当时的天津是英、法、美、日等列强的势力范围, 他们相互勾结而又矛盾重重,而蒋介石对外一味妥协,汉奸活动又很猖獗,情况很复杂。张自忠既不屈服于列强的压力,也不意气用事,而是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937 年4 月,张自忠率冀察军政考察团访问日本。到达后赶上名古屋展览会,邀张自忠剪彩,张事前获悉这个展览馆对面是伪满洲国的办事处,挂着伪满洲国旗,遂拒绝剪彩并提出严正抗议,终于迫使日方把伪满洲国旗摘去。对于访日的行为,当时舆论视为媚日行为。张自忠闻知,义愤填膺。在一次宴会席上,他借酒吐情:“把我张自忠骨头砸碎,看看哪里会有一点汉奸气味!”


      IP属地:黑龙江154楼2017-04-14 23:53
      收起回复
         1937年4月16日 日本外务、大藏、陆军、海军四大臣决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
        1、对于南京政权的措施,“设法具体地促使该政权逐渐抛弃容共和依靠欧美的政策,而和帝国接近”,“利用机会,力求尽快地解决排日……排日言行”等悬案;
        2、对华北的措施,其重点“在于使该地区实质上成为防共、亲日满的地带,同时有利于获得国防资源和扩充交通设备”;
        3、对其他地方政权的措施,“在于设法和这些局部地区的政权取得实质性的合作,以求扩大我方的权益,同时由此酿成整个中国总的亲日倾向”;
        4、对内蒙的措施对内蒙政策的重点,就是收揽蒙古人心”。

        大藏大臣

        陆军大臣

        海军大臣
          日本外务、大藏、陆军、海军四大臣决定《指导华北的方针》,“华北的重点,在于使该地区实质上成为巩固的防共亲日满地带,并有助于获得国防资源和扩充交通设备,由此防备赤化势力的威胁,成为日满华三国合作互助的基础”。第三次北支処理要綱
          察哈尔伪军向绥东推进


        IP属地:黑龙江157楼2017-04-16 04:37
        回复
          师伯别哭!火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17-04-17 20:15
          收起回复
            1937年4月17日 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谒汪精卫辞行。
            刘湘被迫接受蒋介石提出的“川军国军化,政治中央化”,率部撤离重庆,移驻川南永川,南京军队随即开入重庆。
            伪满决定葫芦岛港开港。
            葫芦岛位于渤海湾北岸,地处辽西走廊中部,是一座伸向海中的半岛,因形状似葫芦而得名。半岛山峦起伏,气候温和,夏无飓风,冬不结冰。早在张学良孩提时代的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开发东北,聘请英国工程师休斯在奉天沿海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勘测,最后选定葫芦岛为建设商港最适宜之地。同年,清廷宣布葫芦岛开埠。1910年,清廷拨款修建葫芦岛港,但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后续经费无法到位,建港被迫停止。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于1920年启动第二次建港,并组建了相关机构。因军阀混战,建港再次中辍。1927年,张学良按照父亲的指示,派人测量葫芦岛海岸线,准备重新启动建港。此时,日本方面已经觊觎修建葫芦岛港,并要求张作霖将葫芦岛港建设委托给日本。1928年6月2日,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在北京最后一次拜访张作霖时又提出,日本愿出兵助力奉系迫退南方的国民革命军,但条件是在修建打通铁路线和葫芦岛港方面享有特权。张作霖拒绝了日方的强盗行径,两天后,日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身亡。
            背负国仇家恨,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排除各类干涉,毅然宣布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肢解中国的图谋。在书写东北历史新篇章的同时,他也加速了靠中国自身力量兴建葫芦岛港的进程。当时,东北饱受日本经济侵略,日本控制自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在辽东半岛设立所谓的“关东州”,全力经营大连港。东三省物产丰富,木材、矿产、畜产和以大豆为主的农作物大量出口,但由于东北没有中国自主经营的港口,加上日本人控制通往大连的交通枢纽南满铁路,因而造成大量“利权外溢”。因此,要想打破日本对东北地区出口货物的垄断,修建葫芦岛港势在必行。当时的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地呼吁:“得此口岸则全局俱兴,失此口岸则坐困堪虞,实关东三省全局命脉。”
            1929年3月,28岁的张学良亲自视察葫芦岛港选址。同年秋天,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孙科巡视北宁铁路沿线时,在沈阳与张学良举行会谈,两人特意谈到孙中山著作《建国方略》中勾画的葫芦岛建港蓝图。短短几个月中,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当局多次磋商,决定建港经费由北宁铁路局从经营盈余中支出,在该局之下设立葫芦岛港务处作为建港工程指挥部。为了杜绝日本势力的干预,张学良决定将建港工程委托给荷兰治港公司。1930年1月24日,《建筑葫芦岛海港合同》在天津签订,建港准备工作即开始实质性进行。

            为了营造中国自强自立建港的舆论氛围,1930年7月2日,张学良亲自出席盛大的葫芦岛筑港开工典礼。国民政府要员张群、吴铁城,还有日本、苏联驻沈阳总领事和东三省、热河、天津等省市的军政要员,北方企业界、金融界知名人士和中外记者,共700余人参加,上海《申报》等著名媒体都推出特刊报道这次典礼盛况。典礼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异常隆重。张学良在致辞中说:“葫芦岛将成为中国复兴之曙光!不仅利于中国,利于东北,实可有贡献于世界。”史料记载,张学良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为了宣誓建港图强,张学良还特意安排东北军空军、海军出动,典礼进行时,“天上盘旋飞机,海上两艘军舰鸣炮”。


            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看透了张学良不是他们理想的代理人,加速了侵略步伐,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期待的葫芦岛筑港事业也被扼杀。但这次建港工程,为葫芦岛港于1937年5月1日正式开港通航奠定了基础,当然那已经是伪满的事情了

            当然,还有这件事,国人不该忘


            IP属地:黑龙江159楼2017-04-17 21:43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60楼2017-04-17 21:43
              收起回复

                高等商业学校是区别于二次大战后日本推行的学制改革,对旧制专门学校如商业、商学等相关的高等教育机关的总称。也被略称为“高商”。高等商业学校的名称最早是出现在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的校名上。
                大连高等商业学校是于1936年11月17日由福海茂太郎财团设立的私立学校。 其大致年谱如下:
                1937年4月18日举行大连高等商业学校第1次入学仪式。19日开学。
                1937年9月设立大亚寮宿舍。
                1938年5月成立星浦学会(包括新闻部?杂志部?事业部?研究部)。大亚寮寮歌 《玄界滩》发表。
                1938年10月《大连高商论业》创刊。
                1939年4月设立新亚寮宿舍。
                1939年7月《逍遙歌》、《応援歌》发表。
                1940年3月大连高商同窗会成立。
                1941年,大连高等商业学校转为官立。成为当时日本在关东州设立的专門学校。通称为大连高商。


                大连高商的学制为4年。除了3年的本科之外,还要再学习一年的专科。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战时体制下“商业”遭到冷遇。军部对生产和产品的控制使得“商业”被徹底边缘化。


                IP属地:黑龙江161楼2017-04-18 19:25
                回复
                  日军的基层部队编制是这样的,首先最低级的是班一级,日军每班有13人,包括了步枪手,机枪手以及一名班长,班以上则是一个小队,从人数上来说大致相当于我们的排,小队之上则是中队,对应我们的连级,这个级别的编制基本与我们的加强连相似,除此之外的编制有上文提到的大队级别,人数为1100人左右,大队之上的级别为师团,人数基本在一万五到一万七左右。
                    上面说的都是日本人的基本配置,在各类影视作品里面,我们经常听到的日军编制,还有混成旅、联队等等,接下来猫叔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混成旅,混成旅是日军在侵华战争进行过程中,为了便于指挥作战所设立的师团附属编制,混成旅全称为混成旅团,其指挥官旅团长多由少将或中将担任,从编制上来说附属于师团,但其指挥权较为独立,甚至有时还直属于军级司令部,与师团平起平坐,所以朋友们,当你们听到混成旅的时候,可不要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旅,事实上,混成旅的战斗力基本上在日军各大部队中,都是最强的。

                    说完了混成旅,我们再来说说联队,在网上查到的诸多关于日军编制的资料当中,都无一例外的认为联队是日军的编制之一,单独列出来说,但事实上,联队在战争中的意义,远大于其政治意义,联队编制多为师团于战时设立,平时则撤去这个建制,除此之外,日军的联队建制,通常不将抽调而来的步兵的司令部取消,而是保留其建制,以原来师团所辖的步兵团为主体,加入炮兵、工兵、辎重兵等兵种混合而成。
                    说完了日军的编制,也说说日军的军衔,日军的军衔继承了德国的军衔编制,由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天皇颁发,直到1950年重建之前为止,一直使用的都是十六级军衔制,具体分别如下: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初始日军师团下有旅团。下辖4至9个联队(团),因兵员匮乏到了后期采用三联队(团)。二战初的师团长一般是中将衔。后期大部分是少将了。此外,日军的师团也分等级的。

                    1、班: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
                    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按照国军抗日期间抗日兵力对比,抗战初期的日军常备师团最为精锐,如仙台师团、熊本师团等,而后期的如101、102、103师团等均为扩编师团,兵员为预备役,师团各级军官均为常备师团中挑选,相比常备师团战斗力较低


                  IP属地:黑龙江162楼2017-04-19 16:52
                  收起回复
                    1937年4月20日 日外、陆、海三相会议,讨论对华、对苏问题。
                    日军在平津之间及北宁路沿线不断扩充军事设施,冀察局采取断然措施制止。日寇.企图圈购丰台到卢沟桥之间大井村的6000余亩土地,用来修建兵营和飞机场,宛平县长王冷斋按宋哲元提出的“凡妨害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者不接受,为避免冲突亦不拒绝”的原则与日寇周旋。


                    宛平县长王冷斋
                    日天津驻屯军和北平特务机关部虽20余次交涉,宛平专员公署的誓言是:“不管遇到什么风险,决不能在我们的任内发生出卖祖国一寸土地的事情,决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罪名。”日寇无法,以重利诱惑大井村的地主、汉奸、地痞流氓假称民意出卖土地,少数农民受骗,土地被日夺走。县府立即派人去大井村,抓获为首汉奸,揭露日寇阴谋。 冀察局为加强土地管理,同时对日方诱惑当地居民出卖土地 , 乃于本日发布命令:“凡盗卖国土者处死刑。”


                    IP属地:黑龙江164楼2017-04-20 21:52
                    回复
                      英国是最早入侵中国的国家之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势力很长一段时间内居侵华势力之首,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虽已丧失了作为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但仍然对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到1936年,英国对华输出仅次于美、日、德值1104万美元,但一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推行的积极扩张政策对英国在远东的地位提出了挑战,英日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日俄战争前两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结成了同盟,一战后日本日益发展的军事势力和扩张野心构成了对大英帝国在远东利益的真正威胁,英国不得不考虑这一现实问题,放弃了英日同盟。

                      此时日本已在远东树立了所谓的“权威”,为强化自己的地位,并作为全面侵华的第一步,他策划了九` 一八事变,将东三省置于其政治版图之内,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有利于英国的远东“秩序”受到日本的武力冲击。不过当时日本对我国东北的侵略对英国的利益触动不大,英国的投资大部分在长江流域。而在东北三省的投资和贸易比例甚小,英国不愿意为此恶化英日关系。因此在解决这次远东危机时英国表达了坚决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的态度。当中国政府向国联申诉时,英国政府一纸抗议的声明都没有,“并暗示‘日本政府’必须以满洲为限度,如果在中国问题上实现日、英 、华三位一体合作,将有助于东亚国家关系的稳定”,这表明英国政府将日本局限于东北的意愿,但日本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不予理睬和敷衍的态度,英国只好采取默认其侵华现实的政策,当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发表声明表示不承认日本对东北的占领,并指望得到英国的配合时,英国却认为“捍卫中国的行政完整,在那个完整仅仅是一种理想的时候,似乎不是英国当前的任务”这时英国仅仅关心自己的对华贸易,而对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毫无兴趣,甚至不愿为承担道义上的责任而冒一点点风险。一战以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遭受重创,为了振兴经济,重整军备,英国不愿意将过多经理纠缠与对外政策中,更不愿冒再一次陷入战争的危险。在对外政策中,英国只关心与国内经济直接相关的事务。1932年1月,日本在伤害炮制了一`二八事变。上海是英国在华的经济中心,集中了其在华投资的70%,因此英国对此不再漠视。“我们原谅日本在满洲的行动,但是……任意进攻所有的国际利益都汇集在那里的上海,则是另一个问题”[在英美干预下,中日签定了停战协定,日本对英国上海的利益威胁暂时缓和了许多

                      1 9 3 6年 , 英 国 的在华 资本 达11 04.5 万美 元 , 居 列强 首 位 , 而 位 居 第 二 的 美 国 只 有 3 4 0 5 0万 美 元 。 英 国 在 华 投 资 中 , 约 7 2 % 都 集 中 在 上海 。 此 外 , 上 海 还 是 在 华 外 国人 的 聚 居 地 。 1 9 3 7年 , 上 海 的 外 国 人 约 有 5万 多 人 , 其 中 英 国 人 超 过 9千
                      1937年4月21日 东京报载英向日建议对华合作


                      IP属地:黑龙江166楼2017-04-21 23:00
                      回复
                        民国邮政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条特殊的邮路,1937年4月26日,中航上海至广州航线延伸至香港,与泛美航空公司旧金山-夏威夷-关岛-马尼拉-香港的“飞剪号”航班在香港衔接,实现了中美航空第一次通航。为纪念这一盛事,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使用的“马丁—M—130”型水上飞机被命名为“中国飞剪号”。
                        中美之间的邮件原由海路运送,颇费时日。1937年中美双方商议,利用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将美国旧金山—马尼拉航线延伸至香港的机会,将中国航空公司上海—广州航线延伸至香港。中美双方在香港互换航空邮件。“中国飞剪号”于1937年4月21日由美国旧金山启航,途经夏威夷岛(檀香山)、中途岛、威克岛、关岛、马尼拉和澳门,28日抵达香港。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于27日由上海飞往广州。中美双方通过香港邮政局,在九龙湾海面互换邮件。“中国飞剪号”于4月29日开始返回美国的航程,5月4日返抵旧金山。
                        笔者自己收藏了几件当年“中国飞剪号”的实寄封,每每看到这些特殊时期的珍贵信件,联想到当年一路蛙跳式的航空接力,在21世纪的现在可能不足为奇,但在交通相对落后,日寇在华加紧侵略的战乱年代,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让人肃然起敬!



                        IP属地:黑龙江167楼2017-04-21 23:06
                        回复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邮件寄递都是由海路运送,往返一次需要很长时间。1937年,中美两国商议,利用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将美国旧金山-菲律宾马尼拉航线延伸至我国香港的机会,将中国航空公司上海-广州航线也延伸至香港,中美双方在香港互换航空邮件。这一航班是根据1937年 1月19日签订的中美国际航邮合同和1936年6月11日英国政府决定无条件给予中航在香港的着陆权而开辟的。为庆贺中美两国第一次通航的盛事,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将运行在这条航线上的“马丁-M-130”型水上飞机被命名为“中国飞剪号”。

                          1937年4月21日,“中国飞剪号”由美国旧金山启航,途经夏威夷岛(檀香山)、中途岛、威克岛、关岛、马尼拉和澳门,于28日抵达香港。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于27日由上海飞往广州。中美两车通过香港邮政局,在九龙湾海面互换邮件。随后,“中国飞剪号”于4月29日开始返回美国的航程,并于5月4日返抵旧金山。
                          笔者收藏了一枚由上海寄至美国特拉华州《中美航空第壹次通航纪念》实寄封,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现介绍如下:
                          这枚首航封的规格为22.9㎝×10.2㎝,信封正面左上部印有一枚纪念戳记,图案为在太平洋上飞行的“中国飞剪号”水上飞机,并印有中英文“中国航空公司中美航空第壹次通航纪念”字样;信封左侧还印有中文“由华至美首次飞行”和英文“RETURN TO SHANGHAI CHINA”(退回中国上海)、“FIRST FLIGHT CHINA CLIPPER,CHINA-U.S.A”( 中国飞剪号由华至美首次飞行)、“VIA CNAC-HONGKONG AND U.S. AIR SERVICE”(通过香港和美国航空公司)、“HOLD FOR FIRST FLIGHT”(首次飞行)字样;下方印有此次航行的路线图(由旧金山经夏威夷岛、中途岛、威克岛、关岛、马尼拉至香港)。信封右上角贴有面值壹圆、肆角伍分和贰角伍分的民国“三次北京版航空邮票”邮票1枚,销上海37.4.26中英文日戳;信封空白处还盖有绿色“中美航空第壹次通航纪念”和蓝色“HONG KONG TO SAN FRANCISCO RECEIVED-FIRST FLIGHT-F.A.M.14”(香港至旧金山首次飞行)戳记,图案均为“中国飞剪号”水上飞机。信封左上角,贴有一枚上海国际邮件挂号标签。
                          信封背面盖有美国旧金山1937年5月4日(MAY.4.1937)中转日戳和美国特拉华州1937年4月7日(ARP.7.1937)的落地日戳。邮件到达特拉华州的时间应该是1937年5月7日,邮戳日期1937年4月7日明显有误。
                          由相关邮戳可见,此枚首航封于1937年4月26日在上海挂号交寄,由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于27日由上海携往香港,在九龙湾海面通过香港邮政移交“中国飞剪号”;再由“中国飞剪号”于4月29日携往美国,于5月4日抵达旧金山;然后由美国航空携往纽约,于5月7日抵达目的地特拉华州。

                          这枚首航枚封真实地记录了中美首次通航的历史,不仅是一枚珍贵的集邮品,也是一件难得的历史资料


                          IP属地:黑龙江168楼2017-04-21 23:09
                          收起回复
                            2017年4月22日中午12:16,成功完成对接
                            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随后将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为天宫二号“加油”。
                            此次飞行任务,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还将实施两次交会对接,这在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三次交会对接主要目的是验证货运飞船的能力、绕飞至前向对接技术及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
                            “如果把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对接机构称为第一代对接机构,那么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对接机构可称为第二代产品,这次是第二代的首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师张崇峰介绍。
                            “大吨位航天器偏心对接”的概念要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与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的空间交会对接说起。神舟飞船和天宫飞行器都是8吨级的航天器,两者必须沿着质心轴线运动。捕获、校正后,两者要处于无偏心的位置,才能顺利实现交会对接。
                            8吨级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已经是高难度动作了,但与空间站建设中所要涉及的交会对接相比,仍然是“轻量级”的。这就要求对接机构不断升级。新的对接机构,必须保证未来空间站建造阶段8吨~180吨航天器实现各种方式的对接。
                            更大型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将会产生巨大的对接能量,对于对接机构的缓冲耗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空间站建设必须突破的一项技术。为此,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设计师们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破解了这一难题,成功推出了二代对接机构。
                            二代对接机构既不影响原捕获性能,又实现了对接机构捕获后的大吨位耗能需求,可以很好满足本次及后续任务的需求


                            IP属地:黑龙江169楼2017-04-22 15:15
                            回复
                              华北事变后,张自忠被任命为察哈尔一哥,1936年又兼任天津市长,也就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张自忠背上了汉奸的骂名。那么此时的平津,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呢?

                              1937年3月,日本妄图制造和平假象,主动邀请宋哲元、张自忠、访问日本
                              宋哲元考虑到,自己身为冀察当局最高人,若此次前去,日方必然会提出无理要求,我方势必失去回旋的余地,因而决定由张自忠率团访日。为何宋哲元派张自忠访日,因为宋哲元知道,谁都可能作汉奸,而唯有张自忠不可能当汉奸。

                              1937年4月23日,张自忠与20余人,赴日参观考察,席间出席了在名古屋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当时展会上有满洲国展厅,张自忠强烈要求撤退,力争中国民族尊严,而此时,国内舆论却说,张自忠现在已与日本签了密约,日本人赠其巨款,还送给他一个东洋美女,其实,这只不过是日本为了离间,故意放出的谣言,抗战结束之后,从日本公布的档案资料看,也找不到任何张自忠在访日期间有负职守的记载。但是此时,在国人的心目当中,张自忠的政治身份,开始看起来变得模糊不清


                              IP属地:黑龙江170楼2017-04-23 09: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