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美食家吧 关注:36,249贴子:56,532
  • 13回复贴,共1

【缅怀及小科普】关于“孤独的美食家”与已故作画谷口治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2-14 15:18回复
    2月11日,一则关于谷口治郎的讣告在网上贴出,对于多数吧友和国内读者可能了解他更多的源于“孤独的美食家”漫画,但是很多人认识上有所误解,所以我想还是写一篇文来缅怀和说明下。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很多吧友担心的说谷口治郎先生去世,孤独的美食家还会有吗?
    关于这个问题,先说明下孤独的美食家这部作品,分为漫画版和电视剧版本。
    1.漫画版即久住昌之创作谷口治郎作画从1994年到1996年在扶桑社《月刊PANJA》杂志上连载的同名漫画,
    2.该漫画在整整16年后的2012年,被东京电视台购买了相关版权拍摄成由松重丰主演的电视剧,目前共播出5季。
    由上可知,漫画版的原作者实际是久住昌之(每一集片尾的白吃作者),谷口治郎仅仅负责具体的作画,对于漫画是否继续出版影响并不大,漫画版是否出更多的取决于读者是否有需求,比如近几年因为受到孤独的美食家电视剧热映的推动,2016年的时候久住昌之在整整20年之后又出了新的一卷“孤獨的美食家 2: 五郎的異國食光”。只是继续出新作画师肯定不会再是谷口治郎先生了。
    而电视剧就更简单了,由于东京电视台购买了原作的电视剧的改编权,电视剧是否继续出,怎么出,出的如何,其实已经和原作者关系并不大了(虽然每一集都请他白吃白喝),比如同样取得相关版权的台湾版就拍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只要观众喜欢,就是一直拍下去也是可能的。
    总体来说,漫画版看过人很少,吧里没有电视剧的时候关注一千人都不到,可见其小众。
    原漫画类似四格漫画,一般两张纸就结束一个故事,非常的短,主要描述的是一个中年大叔在吃饭过程的碎片想法和感悟,感兴趣的可以在贴吧精品区翻翻,我以前贴过全本,只是是日文版,现在网上应该有中文版了,或者淘宝直接买台版也可。
    本吧的绝大多数应该是被松重丰所主演电视剧所吸引的,电视剧相对于漫画其实是完全独立和不同的,虽然其在后面几季中也追加了一些漫画版的剧情,但总体而言,电视剧和漫画有极大的区别,电视剧的氛围着重描绘吃的过程,五郎的每一次觅食几乎都是幸福的愉悦的,漫画则有不愉快的就餐体验,电视剧的拍摄手法上很多漫画没有的内容,比如甜食,较多的风土人情的描绘,还有诸如对五郎的性格塑造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很多朋友在看到电视剧之后也想要看看漫画版,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是冲着电视剧的氛围去看漫画的话,那就没多少必要了。原作者久住昌之自己也说过,“我对食物没什么研究,也不是吃货。(画这么多食物主题的漫画)纯粹是应编辑部约稿的要求。”所以原著的重心是用主人公表达原作者的吃饭时各种杂想,并不是食物本身,而到了电视剧版,食物本身和吃饭过程的感受反成了描绘的重点。两个作品可以说根本不是一回事了。
    另外说说作者久住昌之,1958年7月15日出生于东京都三鹰市,毕业于法政大学,曾在美术学校师从赤濑川原平。1981年,与泉晴纪以泉昌之的组合形式正式亮相。他本人在漫画方面,多是构思和创作,而作画一般交给他人完成,比如食之军师和白天的澡堂酒都是泉晴纪来画的,花的懒人料理是水泽悦子画的,孤独的美食家则是交给谷口治郎,上面提及的这三部作品也都和孤美一样被改编成日剧,只是可能由于脑洞太大,并没有如孤美受欢迎,估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目前来说其人最知名的作品应该就是当年不经意画的“孤独的美食家”了(电视剧的热播缘故)。久住昌之本人涉猎广泛多才多艺,漫画只是其事业的兴趣之一,作为散文家,出过书《野武士的美食家》,作为音乐人出过专辑『MUSICOMIX』,他多数美食漫画的创作动机都是编辑的约稿….
    最后来说谷口治郎先生,相比较于久住昌之,他是个纯粹的漫画家。
    出生于1947年8月14日,日本鸟取县鸟取市人,孩提时代便开始喜欢阅读漫画和临摹漫画,父亲是一位裁缝,母亲以零工为业,这样的家庭本身对于其漫画事业的成长是并无太大帮助的。在鸟取商业高中毕业后,由于其在京都纤维公司的工作对其而言十分无聊,便下决心以漫画家为目标。1966年进东京开始做一些漫画家的助手,但总体依然属于自学成才型,在1971年首次以《暗哑的房间》(《周刊少年漫画》)出道。
    谷口治郎先生本人的绝大多数作品都由他人创作,其只进行作画。少数个人创作的“父之历”和“遥远的小镇”都更像是在慢慢叙述他自身的经历和看到听到的现实,漫画全篇都处在一种极其安静朴实的叙述氛围中,可以想见这么“慢”的作品并不会受到主流读者的追捧,所以连他自己都说“我的漫画有不仔细品味就无法传达的东西。”吧内我记得曾有粉丝贴过“老师的提包”这作品,但是几乎没人看…可见其“冷”的程度。
    他本人作品虽然在日本国内也获过一些奖项,如手塚治虫的漫画大奖,但是更多的认可来自于国外,意大利,西班牙,法国,韩国都颁过一些有份量的相关奖项给他,法国甚至给了他一个骑士勋章。
    纵观其整个漫画生涯,谷口治郎并非年少就展露横溢才华的漫画家,及到晚年才真正凝练出自己独特朴实的风格,似乎也并没有真正大红大紫过,即便是受到高评价的作品也并没有能达到类似其同时代的宫崎骏般让世界为之瞩目,但这就是一个真实漫画家的一生。
    感谢老爷子给我们带来的“孤独的美食家”!
    PS:如果读到这你对谷口治郎先生的作品开始感兴趣的话,推荐去补下,神之山岭,遥远的小镇少爷的时代这三部作品。


    2楼2017-02-14 15:18
    回复
      野武士的美食家,也被拍成电视剧了,是网播剧,就是最新的深夜食堂那个netflex(好像这么拼的吧。。。拍过权利的游戏),3月播放。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7-02-14 15:28
      回复
        谷口先生有部漫畫,在下買了中譯本(臺灣的)。
        原標題《ふらり》furari,翻譯為「悠悠哉哉」。


        8楼2017-02-15 12:18
        回复
          也借此贴来抒发一下感想,同时缅怀一位朴实无华的漫画大师:
          我从小就觉得,比起动画,漫画更加吸引人。在漫画家的笔下,静态的图像往往带来更加富有张力的画面感,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让故事在每个人脑海里有不同的展开;同时,不同的漫画家风格也通过各自作品展露无遗,而不像动画, 相比之下 更像是单纯质量的比拼。
          接触孤美这部漫画已经好几年了,是不是都会拿出来翻阅一下。朴实无华的画风,平淡真实的故事,恰到好处的内心描写,信达雅兼备的翻译(感谢翻译君!),让我对“淡对孤独,享受人生”这一真谛有了更深的认识;正如同楼主所讲,孤美的电视剧版固然精彩,但是漫画才传达出了“孤独的美食家”这部作品的灵魂: 不在食物是否新颖,甚至不在于是否好吃,而是当时的心境,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在吃饭的时候对自己内心的抚摸。
          还记得么,有一话,五郎加班至凌晨,去7/11买了一大堆夜宵,回家后打开收音机,一个人小有兴致,却又孤独空虚的吃着... 孤光闪烁的公寓内,肚子咀嚼的高大男人,还有那流淌的歌声:“昔日已逝不复返,但留余晖映东山”...


          IP属地:美国9楼2017-02-17 14:56
          收起回复
            那每集片尾那个爱喝酒的是谁?导演吗,我一直以为他是画这个漫画的作者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2-18 00:24
            回复
              我是看了电影之后再看的漫画版、此作品最大的影响对我而言就在于可以只有一个人安稳坐在餐桌前那份自在了。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3-28 14:32
              回复
                最近也看了下漫画,感觉确实与剧中差距挺多。漫画每一话篇幅可能并不长,内容也很朴实,但意外的却很吸引人。电视剧做的很精彩,并且对原作也有一部分的还原和改编,在剧情上设置了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但终究感觉缺少了原著的一部分东西,感觉整体上更凸显美食家这三个字,而对孤独阐释的相对薄弱。当然这部剧毕竟是一部深夜美食剧,定位不同有许多综合性的因素要考虑,和漫画想要传达的有出入也在情理之中。
                漫画中通过简短的留白以及对五郎心里活动的描绘传达出了五郎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也许在外人看来他的饮食方式是孤独、不合群的,但这也许是他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享受生活的独特方式,一个人静坐,安逸的享受美食,是专属于自己的空间,一种独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漫画中五郎或许也没有像居中那么幸运每次都能大快朵颐,也会出现食物味道一般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插曲。或许这些食物本身并不重要,亦或者说需要享受的是这样一种惬意的、不受他人打扰过程,在每日精疲力尽回到家之后,也许想暂时丢掉手机冲一个热水澡,再来一杯红茶再饱餐一顿,钻进温暖的被窝踏踏实实的睡上一觉为第二天的工作养精蓄锐。至于这中间的活动或许以各种形式何时展开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充分享受属于自己的“奢侈的时光”那就足够了,在外人看来或许我是“孤独”的,但孤独并不等于寂寞,我亦享受这份孤独。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4-03 13:29
                收起回复
                  山之犬 冻土 都看过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4-04 0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