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岁月吧 关注:2,639贴子:301,909

烟花三月下江南(六)——悲情南京(之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午好!我又来了


1楼2017-02-16 14:53回复
    拜谒中山陵
    明孝陵出来,我们搭电瓶车直接去中山陵。
    此行江南各景,别处都是抱着游玩的心态,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中山陵除外。我有个心愿,第一次来南京,一定要拜谒中山陵。
    我说过,在我心目中,凡是心系家国,胸怀天下,为中华民族无私奉献者,都是我敬仰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革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国结束几千年封建专制,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他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天地可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位伟人。我特意赶过来,满怀虔诚瞻仰先生陵寝,表达一个普通人对国父的崇敬之情。


    2楼2017-02-16 14:54
    回复
      中山陵坐落在紫金山南面,位于中山风景区中轴线上,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群纵向自山下排列至山顶,灰白色花岗石和蓝色琉璃瓦构成建筑主色调。俯瞰,所有立体建筑与石阶一起构成一座钟型,寓意为唤醒中华民众的“自由钟”,躺卧于钟山茂林间。由下往上,建筑依次为博爱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博爱坊是个石牌坊,上刻孙先生手书“博爱”二字 。博爱坊前有个宽阔的广场,可容纳万人。广场正前方有只铜鼎,是戴季陶和当时中山大学学生共同捐资所铸。下车就在牌坊外广场一侧。
      博爱坊


      3楼2017-02-16 14:56
      回复
        过博爱坊,来到陵园中轴大道。整个陵园除中轴大道外,两侧还各有一条小道与大道平行,以绿化带间隔。绿化带中雪松翠柏蓊蓊郁郁,更添庄严之感。


        4楼2017-02-16 14:58
        回复
          第二层——陵门,上书孙先生手迹“天下为公”。中门闭锁,游人从两侧门通过。



          5楼2017-02-16 15:00
          回复
            穿过陵门,上两层台阶,到达第三层——碑亭。碑亭正中立着一座高大的方碑,上书鎏金大字。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病逝于北平,至1929年,国民党才将先生遗体迁来南京,正式安葬于中山陵。而中山陵全部竣工已是1931年底。



            6楼2017-02-16 15:02
            回复
              碑亭之后,一排长长石阶直抵山顶祭堂前。
              人们在晌午的阳光下一阶阶爬上去,个个走得热汗涔涔。我穿着单衣,抱着两个人脱下的衣服,走得直喘,每爬上一个平台就得歇一歇。
              我边等着老妈,仰望着高处祭堂大门,边在脑子里搜寻那些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碎片(我从未读过孙中山先生传记,对先生的认知都是些散乱的碎片)。
              孙先生是广东人,出生于清朝末年,二十几岁起就以一腔热血投身革命,先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后来因为广州起义(第一次)失败流亡日本,又在日本创立同盟会,发展壮大革命力量,继续高举推翻清朝,创立共和的大旗。印象尤深的是,他数次奔走于南洋和欧洲,四处演讲募捐,艰难筹集革命经费,准备开展武装斗争。他直接领导的武装斗争胜利,我只记得唯一一次,是他在被清政府拒之海外十几年后,亲自指挥镇南关一战,从越南突破镇南关,以镇南关大捷返回国内。而更多时候,面临斗争失败的血雨腥风,先生意志坚若磐石。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无数革命志士紧紧追随,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无畏牺牲。他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同,革命队伍不断壮大,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伟大胜利。


              7楼2017-02-16 15:05
              回复
                上苍吝啬,不肯假以时日,这位一心为公的伟人终究没有完成缔造一个名副其实共和国的伟大构想。后来,先生的继任者将先生思想和主张束之高阁,逆历史潮流而行。到今天,他亲手创建的政党偏居东南一岛苟延残喘不表,还将国家置于分裂险境,如果先生地下有知,国民党离开大陆五十多年后,其党徒连战首次谒陵时,不知先生对他有何谕示?
                脑子里思绪纷繁,反而忽略掉腿脚疲劳,不知不觉爬上最后一个平台,来到祭堂前。
                祭堂前长阶梯


                8楼2017-02-16 15:14
                回复
                  祭堂门楣上 “民族、民生、民权”为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


                  9楼2017-02-16 15:15
                  回复
                    墓室里,先生遗体以紫铜棺入殓,深葬于卧像下(图片借自百度)


                    11楼2017-02-16 15:19
                    回复
                      从祭堂出来,我们在堂前平台上休息逗留了好一会儿。
                      已经正午,朗朗晴空无片云,天空蔚蓝,钟山翠绿。极目远眺,大地苍茫,南京城在远处若隐若现。我站在平台边,眺望远方,再回首身后的祭堂,不胜唏嘘:先生仙逝十二年,侵略者铁蹄踏进古都,先生耗尽毕生心血创建的民国,其首府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再过十二年,历史将机遇赋予另一位伟人毛泽东,他豪情万丈地吟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缔造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没能实现,毛泽东主席缔造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12楼2017-02-16 15:29
                      回复
                        在祖国山河红旗飘飘的今天,祭堂门楣上“民族、民生、民权”向世人昭告着先生的思想与主张。它未没入历史的尘烟,至今依旧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以个人浅见,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对他“天下为公”的具体阐释,其内涵与我党现下倡导的“自由、民主、富强”等核心价值观相符,放到今天来看也不过时。这表明,无论是真正的革命家,还是优秀的执政党,都是站在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任的高度,着眼未来,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才能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一个民族不朽的灵魂。


                        13楼2017-02-16 15:31
                        回复
                          一路走来,我发现,整个中山陵保持完好,未见明显修补痕迹。经过日寇侵占,又经历过文革,这是个奇迹。
                          下山时走到一个平台,正好有导游带着人上来,也在歇息,我正要赶过去请教问题:日军侵占南京时,中山陵才建好不久,没有遭到过日军炮轰或者蓄意破坏吗?她刚好开口讲解:日军入侵南京时,接到日本高层命令,严令禁止破坏中山陵。日军并不是因为敬仰孙中山先生才不破坏这里,而是怕激起中国人公愤,唤醒中国人血性,愤而抵抗,从而增大他们占领中国的代价,拖延战争进程。但日军还是来过中山陵,只是草草搜索一番后离去,所以很多藏身中山陵的老百姓成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但很多被搜出的老百姓还是未能幸免。中山陵还是遭到了破坏的,她问我:你细看祭堂里孙中山先生塑像没有?他手指断掉一个,那就是日本人干的。这个我确实没有注意到。我问:文革时期呢?她说:文革时期主体建筑没有损坏,但还是有些改动,比如,祭堂上曾经有蒋介石手迹,被抹去。


                          14楼2017-02-16 15:33
                          回复
                            下到碑亭,身边又有位导游领着一群游客上来,停下来讲解,导游指着前方台阶说:自博爱坊起至祭堂,共392级台阶,象征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人口;从这里(指碑亭)上去,有339级台阶,象征当时国会339名议员;有8个平台,象征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我听她这么讲,心说,这条路漫长艰辛却节节登高,倒更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
                            为避开正午炽热阳光,在碑亭旁我们选走右侧小道


                            15楼2017-02-16 15:34
                            回复
                              透过绿化带看中轴大道,游客并不因为午餐时间而减少,反而比我们上去时更多。


                              16楼2017-02-16 1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