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兕儿吧 关注:3贴子:479
  • 8回复贴,共1

纳兰 采桑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3-03 15:57回复
    从最初《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待嫁女子的饱满惊动;到唐诗要案“人面桃花相映红”主犯崔护的迷离惆怅,再到貂禅仰面对云长说的那句“乱世桃花逐水流”,诉尽乱世女儿的坎坷流离。桃花这东西,惹起人太多遐思。她可以满山满野涨破眼帘的妖艳,也可以是居在人家的小院回廊处,合着艳阳云影,好一番清正飞扬。
      桃花的飞扬,落在眼底是春光迷离,亦或是桃花随水水无情的悲凉。只看观花赏春人的心境了。然而“桃花羞作无情死”,容若作此哀语,我不信他是独独为了伤春。
      窗间台上,看见被风吹落的桃花,飞伴在那个失落的人的身边,满地桃花飞,容易叫人想起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绝色的容貌,出众的才情,让我彻底爱上你,也让他们有了将你从我身边带走的理由。你也入了宫,成为权力祭台上圣洁的祭品。从来好物难留。我以为是一生一世的执手相看,而你不过是月上桃花,偶尔晃动在我的梦境里。
      我将你比作桃花夫人,你知道,我明白你的苦衷,从没有误解你的意思。你入宫为妃也只是身不由己,身不由己。
      古词里说沈腰潘鬓消磨,以此来指姿态、容貌美好男子在岁月中折损,令人惋惜。潘岳初入东都时是“掷果盈车”的檀郎,惊艳到洛阳少女老妇全城出动来观赏帅哥,宦海浮沉被贬为河阳县令,十年风霜老了华发,再入洛阳时,已是沧沧男子。
      沈约曾作东阳(今属浙江)太守,故又称沈东阳。齐、梁更迭之际,沈约是萧衍谋取帝位的主要谋士之一。他甚至引用谶语“行中水,作天子”,以证萧衍(按“衍”字即是“行”中有“水”)上应“天心”、下符“人情”,当作天子。萧衍称帝(即梁武帝)后,沈约始终受到重视,仕途顺畅,地位超然。沈约虽是文人,却有宰相之志,很想更多地直接参与、掌管具体政务,旁人也认为他能够胜任,但梁武帝始终不把朝政实权交给他,只是给了他很高的虚衔。沈约要求“外放”,到地方做官,也不曾得到梁武帝的允许。沈约不是一般的文人,他在武帝即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展露的韬略,使得武帝器重他又提防他。同梁武帝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使他感到抑郁。《南史·沈约传》记沈约与徐勉书云:“百日数句,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革带移孔,即腰带移孔,指人消瘦。
      “东阳瘦”,以前我以为不过是美男子的自怜自恋,晒然一笑而已。而现在仔细地读,才明白容若的深意。容若以沈东阳自比,原不止说自己因为爱情消瘦,他的处境和沈约也相似,也是妄负才名,空有虚衔不被重用,心情自然也是抑郁。
      容若喜欢化用王次回的诗意,像这句:“一片幽香冷处浓”就是出自《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容若反用其意,谓此时心情还不如芙蓉,芙蓉于冷处还能发出浓郁的香气,人心却如桃花已谢,春光不再。上阕写到春阑花残,春尽人慵。下阕结句除了呼应上阕所写的桃花零落,随风飘飞的凄美景色。芙蓉更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在如影随形的伤感情绪中,伤心的人已经捱到夏天。花瓣不会因为人的惋惜而停止凋谢,时间并不会因为人的悲伤而停止流转。一味地沉湎于伤感中没有任何意义。
      王次回的散句在《饮水词》中时时隐现。但评家多不以这种现象为忤,反而赞容若擅于化浊为清,改俗为雅,这种态度也蛮暧昧的,大约是因为王次回不如容若出名,所以不是容若袭了他的诗意,而是他借了纳兰的名气被人知晓。
    张应志 推荐于:2016-12-05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3-03 15:58
    回复
      有关息夫人
      [1] 《左传·庄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2] 《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息夫人将归,过蔡,蔡侯不敬。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於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
      [3] 《左传·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
      [4] 《列女传·卷之四》: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
      [5] 《左传·庄公十四年》: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
      [6]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仇,我反忘之!”
      [7] 《左传·庄公三十年》: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3-03 16:34
      回复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见于经传的约有一百七十余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兼并,中原一带,更是扰攘不安;自从晋国与楚国“城濮之战”以后,形成南北两大壁垒,其余小国不是依晋,就是附楚,端赖强国的保护而生存,稍有不同之处,随时都有玉石俱焚的灾祸降临。
        为了生存,列国之间经常勾心斗角,彼此离离合合,全凭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有些甚至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能反目成仇,拼得你死我活,蔡哀侯与息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中间无辜受害,作出巨大牺牲的就是息夫人。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3-03 16:37
        回复
          趣闻轶事
          息国亡国后,息侯被俘后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息夫人在楚宫中备受宠爱,三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但却始终不发一言,楚文王十分纳闷,一定要息夫人说出道理来,息夫人万般无奈,才泪流满面地说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语呢!”
          转瞬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楚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夫人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息夫人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保全大王性命,继则为想见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肠断,安慰息夫人:“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还不是等待团圆的机会么!”
          息夫人认为与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于是奋力朝城墙撞去,息侯阻拦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殒。息侯大恸,顿时万念俱灰,为报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猎回来,听说此事,黯然神伤,有感于二人的纯情,竟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至今仍为汉阳府(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名胜之一。唐代诗人杜牧途经汉阳时,曾到庙中凭吊,题诗道:“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这首诗温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艰难唯一死的况味。一个娇弱的女子,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就只有含垢忍辱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而三年不言不语,就是对眼前的一切做了坚忍果敢的挑战与抗争。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3-03 16:40
          回复
            王次回
            王彦泓(1593~1642)字次回,金坛人,明末诗人,官华亭县训导。喜作艳体小诗,多而工,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著有《疑雨集》。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3-03 17:10
            回复
              家庭背景
              明代王氏,是金坛望族。王彦泓祖上十分荣耀,王臬、王樵、王肯堂祖孙三代进士,皆为博学鸿儒,仕途政绩也都十分显著。王彦泓的祖父王启疆,字宇定,是个贡生,王樵的长子,王肯堂的长兄,曾任平湖训导,漳州教授,升涉县知县。王彦泓的父亲王懋锟,字伯弢,改名立昌,曾任福建南安知县。因此,王彦泓可谓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他娶妻贺氏,与其同岁,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生有一女王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
              命途多舛
              王彦泓一生仕途不济,命途多舛。他36岁丧妻,至41岁还未中举。崇祯时,以岁贡官松江府华亭县训导。但此时,他已百病缠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50岁时就卒于任上。在明代,地方儒学府设教授(从九品)、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置训导二三名以为辅佐。按现代的说法,王彦泓晚年仅做了个无品无级的县学教官。
              诗作特色
              王彦泓博学好古,工诗词,善书法,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疑雨》、《疑云》两套诗集共收录诗1372首,词104首,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艳体诗就有一千首左右。这些作品,语言流畅、感情真挚、香艳流芳,且大多与诗人的身世有关。王彦泓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生命,他采用典丽精工的情诗来化解自己的功名情结,用沉博绝艳的情诗来寄托对美好精神的向往,用深情绵邈的情诗来抚慰自己在科举道路上饱受折磨的心灵。诗集中充满了香艳、痴情、懊恨、追忆、忧伤的文字,例如,“水国不生红豆子,赠卿何物助相思”、“明明可爱人如月,漠漠难寻路隔烟”、“由来半刻值千金,只得如花一黯然”、“几层芳树几层楼,只隔欢娱不隔愁”。王彦泓的另一部诗集《泥莲》现已散佚,无从查找,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3-03 17:10
              回复
                王彦泓受晚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义的影响,对唐代李商隐、韩偓、元稹、白居易的诗词风格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继承,特别对李商隐深婉精丽的诗风进行了大胆的借鉴与发掘,充分表现了他善于言情的特长。《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评价说:“元明清诗人多人学李商隐写爱情诗,以王次回成就最高。”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3-03 17:10
                回复
                  满江红
                  春雨霃霪,正狼藉,落花堪哭。无聊赖,客窗滋味,几宵残烛?眼底乍抛人一个,眉尖压上愁千斛。问断肠词为阿谁吟,楼东玉。 银屏后,阑干曲。偎素脸,频叮嘱。爱明眸秋剪,翠蛾娇蹙。福薄苦无欢笑分,病身甘(一作终)守孤单宿。望天公鉴念一心人,成金屋。
                  念奴娇·茉莉
                  帘栊午寂,正阴阴、窥见后堂芳树。绿遍长丛花事杳,忽见琼葩丰度。艳雪肌肤,蕊珠标格,销尽人间暑。还忧风日,曲屏罗幕遮护。长记歌酒阑珊,微闻暗麝,笑觅衣沾露。月没阑干天似水,相伴谢娘窗户。浴后轻鬟,凉生滑簟,总是牵情处。惹人幽梦,枕边零乱如许。
                  ————确实香艳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3-03 1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