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888贴子:645,350

开元寺大殿各种拍摄效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彩蛋1
晋江龙山寺明代木雕千手观音

彩蛋2 仙游三会寺






1楼2017-03-06 10:54回复
    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 康熙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3-06 11:46
    回复
      去年观音数字化保护时的照片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3-06 11:50
      收起回复



        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正方形,长宽各23.6米。
        1958年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这个大殿时,推测可能是明代以前的遗构,现在文物年代定为明嘉靖中期。


        4楼2017-03-07 00:23
        收起回复
          前几年某TV纪录片《中国古建筑-唐风咏时》出现的一个乌龙事件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直接归到唐五代建筑为数不多的行列里去了。
          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存大殿实物为明崇祯十年(1637年)曾樱、郑芝龙重建的产物,部份木构件或可能沿用洪武22年(1389年)的构件,部份石构件沿用宋元构件,殿内石柱大部分是崇祯十年更换。


          5楼2017-03-07 19:36
          收起回复
            华安南山宫,明代建筑,进国保了




            几个藻井是很漂亮的,没有找到好的图。。。


            6楼2017-03-07 20:58
            收起回复
              开元寺大殿局部特征很有早期风格
              一是平面布局

              图为华侨大学方拥教授推测的南宋大殿布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其实就是现在的大殿上檐殿身部分,原封不动。当然方拥教授也没把话说死,只是说可能是南宋布局,因为这一部分全是宋代石础。当然也有可能是明初重新布局、沿用宋代石础。
              面阔中间五间均为5.10米,外一间3.40米,进深尺寸没交待。一看这面阔布局就能令人想到佛光寺大殿。但方拥教授复原的营造尺30.7厘米与面阔尺寸不合整尺寸、与殿内用材亦不合。
              我个人推测的营造尺为28.3厘米,即中间五间18尺、稍间12尺,吻合度相当好,并且与用材吻合度也相当高(这个后面另讲)。
              问题是28.3厘米的尺长能不能有呢?从福建出土实物来看是完全可以有的。
              另外,福州最早的地方志南宋初年《三山志》记载的福州乡尺,尺长大约在27.3到27.6之间。考虑到宋官尺也可能是31.6或31.7厘米,福州乡尺也就可能是27.5到27.6厘米之间。
              从营造尺的吻合度看来,开元寺大殿殿身部分平面沿用南宋地盘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方拥教授复原的30.7营造尺,在福建晚期基本只可能出现在闽西北地域,沿海晚清民国用尺只到30厘米就进入现代社会了。


              7楼2017-03-07 23:00
              回复
                二是铺作体量很有早期风格

                要是从外观上看还以为上檐没铺作,因为直棂窗全给封了。

                不但有铺作、体量还大得惊人!就像真正的高手往往大隐隐于世。
                上檐铺作从栌斗底到撩檐枋背约六足材+栌斗,总高2.50米(数字来源于方拥《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考》)。
                这是什么概念?与佛光、奉国两大殿同一量级、略小于华林寺。

                结构图没什么大小的概念,看一下拆下来的飞天华拱,飞天头上还得加个散斗才是两足材的高度。

                内柱头上的铺作总高(从栌斗到天花板)达到4米(数字来源于林钊《泉州开元寺大殿》)
                殿身檐柱柱高520厘米、础高30,柱加础高550厘米。对比佛光寺东大殿檐柱高504厘米,开元寺大殿高出46厘米。
                上檐铺作总高250与檐柱高550(含础高)的比值为45%多,这样的比例确实很有唐五代的风范(还是在柱高偏大的前提下达成的)。

                看一张实例图片(佛像前的地面升高了,柱高不及550厘米,开间510厘米)

                (上表数据均是从栌斗底至撩檐枋上皮的高度)
                最后从金(南宋)元明清四代现存遗构来看,估计很难找出体量比2.50米还大的铺作了。


                8楼2017-03-07 23:57
                收起回复
                  最后简单说下铺作材等以及我个人推测的尺寸。
                  根据方拥《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考》中的数据,铺作中有两种材高,即下檐的21厘米和上檐的25.5厘米(上下浮动范围没交待、只好用这个数字了)。方拥教授复原的营造尺30.7厘米,借用材份制从而推算出理论材高为25.36厘米(暂不用)。
                  上檐材宽为11.5厘米(下檐材宽没交待),上檐“平均足材”高为35.5厘米,则理论契高为14厘米。
                  套入我个人推测的营造尺长28.3厘米,推算出上檐材高25.5厘米为9寸,上檐材宽11.5厘米为4寸,契高为5寸,吻合度还好;下檐材高21厘米为7.42寸,考虑到受压变形,理论材高给它假定到7.5寸(下檐材宽没数据也就没法推算了)。
                  最后还得强调一下,我个人推测的这一营造尺28.3厘米,由于缺少其他实测数据的验证,很不完善,权当个猜想吧。
                  另外再以35.5厘米的“平均足材”来验证一下铺作总高,约六足材+栌斗权当七足材来算,35.5×7=248.5厘米,可见方拥教授讲的250厘米指的是这个数据没错。
                  如果按常规的铺作总高概念,应从栌斗底到撩檐枋上皮,约七足材+栌斗权当八足材来算,则铺作总高约为:35.5×8=284厘米。
                  约2.80米的铺作总高,现存遗构中恐怕无出其右了!


                  9楼2017-03-08 00:50
                  收起回复
                    从外观上看,仙游三会寺似乎也是中间三间等宽,并沒有突出明间宽度。另外一点,与泉州开元寺大殿相似的构造,前檐柱头阑额,均处在柱头枋的位置,柱间没有直接联系构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3-08 23:01
                    收起回复

                      开元寺这个前檐石柱其实已经雕出了方栌斗的造型,但明显高度不足,加垫块和抬升阑额应该是为了增加前檐高度;包括前廊内一排金柱其实也高度不足,因为石柱顶上连叠了两层脸盆一样的栌斗,按道理同样规格的栌斗放一层就可以了。

                      三会寺我又看了一下细节图片,原来石柱顶上雕出了仰莲造型,应该是模仿了栌斗(该地域流行仰莲造型的圆斗),这样横拱与异形华拱这一层十字拱组就相当于坐在石栌斗上,于是阑额也相当于是坐于二层齐心斗上了(即底层木栌斗)。
                      由于阑额大于铺作用材规格,于是这一层的华拱方向上安装了一个假梁头充当华拱出跳(略显狼狈);相比之下开元寺这个部位的处理就隐蔽得多、是真梁头出跳、并且垂莲吊柱和雀替遮住了梁头不合用材规格的视觉突兀。
                      从这两个例子对比来看,我个人认为开元寺是为了凑高度,而三会寺是主观要这样设计。当然也不会所有的建筑都会这么做。
                      @钢沢朙


                      13楼2017-03-09 22:37
                      收起回复
                        前檐石柱上的捐赠题记

                        后檐明间的一对印度教石柱

                        后檐其他的柱子都是圆石柱接木柱的形式,梁头外也没用垂莲吊柱、廊内柱头上也没叠两层栌斗,可见装饰等级比前檐要低。
                        前檐中间三间的四根石柱是一样的,外一间又有区别,是八角石柱没盘龙

                        再外两间的两根石柱又有区别,是方形上段讹角石柱。

                        前从中间三间到外一间、再外两间,用柱档次逐渐降低;后檐明间印度教石柱档次高,其他低。形成前后有别、中间和两边有别的层次感。


                        15楼2017-03-10 20:31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3-10 21:03
                          回复

                            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前檐中间三间的四根盘龙石柱、正上方的副阶屋面,要比两侧副阶屋面高出一点,不细看还看不出来,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副阶屋面,类似很隐蔽的“三川脊”。


                            17楼2017-03-10 21:18
                            收起回复

                              这个承天寺的大雄宝殿,我还以为是文物建筑,后来看到说是重建的。。。


                              18楼2017-03-10 21: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