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吧 关注:497,094贴子:11,777,079

〖17-03-15〗奶茶的脑洞笔记-连贯的定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我是过气魔友奶茶,对,我又诈尸了。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东西是我最近的一些心得体会。
内容主要包括:
1、我练习五魔的背景
2、简略的练习心得和成绩展示
3、多向公式 / 拓展公式库是否必要
4、“连贯”到底是什么 / 思维里的括号


IP属地:广东1楼2017-03-15 16:07回复
    1、我练习五魔的背景
    2017年1月下旬也就是我的寒假,我到叶总的店里做魔方老师。
    叶总和虫子开的4G思维馆的师资构成有叶总,虫子两位店长以及许多来做兼职的深圳魔友如棍子、大表哥太阳等。从我的角度看店里的教学:叶总是店里SQ课程的招牌;虫子的盲拧很不错,他一直有坚持练习(两位店长同时还擅长棋类博弈课程和魔金);太阳精通速拧和魔表就不用我吹了。
    店里开设的魔方课程很多,从入门到提速,从三阶到异型可以说相当全面,我在翻阅课卡的时候就发现,有金字塔的教程,有斜转的教程,唯独没有五魔的教程(还没做出来),而五魔作为一个包含在WCA课程里的一个项目,是有学生来上课的,而老师讲课不能借助课卡将课程内容图形化,将公式图案化,讲起课会比较困难。
    这就很尴尬了。那天叶总揽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问我,明天有学员来学五魔,你来教OK吗?作为一个名气大于实力的老年组老师(大雾),我一口答应下来,当时我的五魔水平仅仅是会复原,时间大概3分钟。
    我有跟叶总虫子坦白过我五魔水平很渣的事实,他们很无奈的说他们也不太会。
    于是在给学员上课的当天早上,我爬起来紧张地打开网页搜五魔的入门教程。非常幸运,我成功地教小学员复原了五魔方,后来又教了一位,过程还算顺利,在教的过程中我努力归纳着用店里已教的三阶入门公式来复原五魔的顶层,手动现做课卡。
    当时我教给他们的复原顶层顺序是EO-EP-CO-CP。EO还好说,EP也可以用小鱼公式直接解决或者叠加,CO-CP则是用最原始的翻色公式和转换机原理(当然没有把转换机那么深的东西说出来),这就很拖复原速度了,达不到像金字塔的层先课程一样的教学效果,即孩子学会后复原得比较慢。
    老实说这样的教学课程,即使教会了孩子,我也是不满意的,我对自己不满意。凑巧那段时间天天(深圳魔友的名字)经常来店里玩,他五魔速度很快,一分半左右。向他请教、交流了一些五魔的问题后,我就下决心练五魔了。


    IP属地:广东2楼2017-03-15 16:08
    回复
      前排 看了好多你的實例技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15 16:10
      回复
        2、简略的练习心得和成绩展示学习新东西的过程一向痛苦,五魔的顶层公式必须一条一条背才能提高,这期间我基本就泡在贴吧大触写的精品贴里,找公式,找视频,看大触是怎么练习的(这时我的复原方法还是固定顺序法和基底法的混沌体,根本没有明确的复原风格)。
        我们常说五魔不就是三阶吗?诚然,复原五魔的棱角对占了复原时间的大头,其他步骤和三阶大同小异,一个会复原三阶的魔友,稍加学习便可复原五魔,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错,我要指出的是这句人人都在说的话,所传达出一个思维上的误区,一道无形的墙壁。
        我们在向不会五魔的人介绍这个可怕的十二面体的时候,只能说它其实原理和三阶一样,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或者说目前没有更贴切的专业说法来形容它。比喻始终是存在误差的,这个误差很容易体现,在五魔的顶层复原过程中,U2和U'2对顶层的影响是不等价的,这个特性影响了很多三阶公式往五魔上的移植。在我告诉小学员这两个操作是有区别的时候,我非常头疼我应该怎么描述,这将涉及到公式的原理。
        有上面那句话做基础,很多练习者包括我,对五魔的专属公式,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心想不就一三阶吗?我步骤多一点也能复原,哎呀不背了不背了。”很难想象那句话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反映在背公式的积极性上,会这么明显,五魔是一个不同的魔方呀,它的顶层公式绝不可以用和三阶差不多作为借口,偷懒,逃避。
        根据我的习惯,我选择了固定顺序法作为复原S2L的方法,因为平时还有其他很多事,每次拿起魔方大概就练个三四十次,这样练了三天,平均1:54的样子,我的顶层顺序从EO-EP-CO-CP,终于改成了更科学更符合我们三阶复原习惯及思路的EO-CO-EP-CP,即OOPP模式(我的CO仍然没有背完,CP使用转换机)。我也是在使用了OOPP模式后才深刻体会到顶层公式之于五魔的重要性,也算跳进了一个新的公式坑。
        写这部分文的时候是我花时间练习五魔的第十天,single = 1:11,bo5 = 1:19,bo12 = 1:22,我的练习量差不多四百次。我发给叶总的信息是这样写的:我们店里终于拥有了一个五魔NR前100的老师。我非常高兴,能够在五魔这个项目上练得快一些,最直观的成果表现在给家长演示的时候,不会掉链子。
        附上一个单次1分20的练习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zOTQ5NDQ5Mg==.html#paction


        IP属地:广东4楼2017-03-15 16:11
        收起回复
          3、多向公式 / 拓展公式是否必要
          叶总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前辈,一个朋友,他对拓展公式量很积极,搜集了很多三阶四阶的拓展公式,他个人最近的四阶练习已经SUB40。他不止一次的问过我那些RLS,ZBLL,COLL这些高级公式我觉得有没有必要背,我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理有据的给他一个负责任的回答,因为背这些公式的人有得益者,也有挣扎在深渊里的人反受其害。
          于是我每次的回答都一样:你复原时的段落感很强,先把这部分练好再考虑拓展公式吧。


          IP属地:广东5楼2017-03-15 16:11
          收起回复
            4、“连贯”到底是什么 / 思维里的括号
            在高手各种SUB50的视频面前献上膝盖的时候,我感觉他们的步骤太流畅了,即使那么多个面,也能做得行云流水,而我在组合一组棱角对的时候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完全停下来,思考怎么做会更简洁更顺手,大多数情况我只能无奈的依靠桌子或者换手,又或者最糟糕的选择了三阶的长步骤思路。
            请注意,五魔的流畅和三阶的流畅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更加特别。因为五魔在组合棱角对的时候可利用的面很多,这使得步骤可以非常灵活,引人思考的余地也越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到无缝流畅比三阶会困难很多。
            我说说三阶的连贯吧。曾经一次聚会时,雷狼在看我复原三阶F2L的时候惊叹过“哇这个F”,然鹅我的OP很慢,6秒的F,11秒拍表,我个人的OP手速很慢,这部分的时间一直是我的硬伤。OP公式做错、迷之卡顿是我最尴尬的事。这是OP公式单独的段落感。
            在和叶总PK时,我做过一个三角换的多向,他很惊讶说我干嘛做那么极限的多向,我说所有方向基本都会做,当然结果是叶总先复原,不然他也不会看到我的case,我的多向PLL最后几步卡住了。
            段落感是我自己原创但不一定首创的词,意为复原过程一做一停,操作和观察分得很开,CFOP四个步骤间不连贯,四组F间也不连贯。叶总的三阶水平应该是10.XX秒,5次平均有SUB10,他的手速非常快,观察则在同水平段稍逊色些,这很自然地造成了他复原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着段落感。
            我忘记了是哪位魔友说过的一句话,可能是孙舟横(?),这句话是描述阴目仑的,说小阴的CF非常吓人,做F的时候像是做一(重音)条公式一样。在我思考段落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忽然就想起了这句话,我回顾了我查阅过的诸多文章(包括我自己的),绝大多数在描述F2L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将F2L分成几个部分来讲,第一组第二组这样。
            那么我是在讲什么呢?我不是要推翻这个东西。
            F2L分四组再正常不过了,情况那么多那么复杂,还涉及非标空槽,不分组没法教,没法交流。有多少人这么想过,F这个部分本该就是一条公式,我们在图解的时候只是给出了这条长公式的四个部分的标态。在观看新手做F2L的时候,非常多的人会用极快的手速做一组,然后停下来看半天,这个我们称之为“不连贯”。
            那么怎么解决呢?我们说,多练,眼睛比手快,就好了。可实际真是如此吗?
            如果在我们脑海里已然将F分成四组,做完一组就会出现惯性思维导致的停顿,这个停顿再小也是由分组理念导致的,并不是观察跟不上。我认为这样描述更妥帖一些:多练习,使你的眼睛能够观察出这条长长的F公式要怎么做,而不是赶紧看下一组。
            我自己的练习经验已经验证过许多次,手上的停顿不要命,许多lucky case存在同层的顺逆操作,这是怎么都要卡一下的,要命的是思维上的停顿,用公式语言表达就是,我一头撞上了一个括号。
            请大家稍微想一下,有多少人觉得以前一些版本的公式表中的括号把sexy move圈出来有帮助把公式练得流畅?
            上过http://www.algdb.net/的人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公式库里不用括号?
            有多少人在演示公式甚至复原的时候做错,或者无法做逆公式?
            括号将一条看似冗长陌生的公式分解出我们熟悉的部分,帮助记忆,我不否认括号的这个功能,但是如果在记公式的时候把括号都记进去了,想把这条公式做快做好,将会很不容易。不幸的是,我所见的很多魔友,公式没背太多,分组和括号倒是记了不少。
            (RUR'U')*6,这条测手速的公式相信大家不陌生,我很诚实的说我在做的时候是会数着有没有到6的,或者看UFR和DFR角块的状态来判断我还差几次,然后我就出现了段落感。段落感的出现说明了我们的复原理念还停留在认识魔方的阶段,我们仍使用着初学魔方的眼光来进行复原,尽管我们使用着CFOP。


            IP属地:广东6楼2017-03-15 16:13
            收起回复
              好了,这次的心得分享到这里也要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耐心看我啰嗦全文的你们,下次再见。
              奶茶 2017-3-14


              IP属地:广东7楼2017-03-15 16:14
              回复
                居然看完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3-15 16:26
                收起回复
                  吼久不见奶奶


                  IP属地:浙江9楼2017-03-15 16:32
                  收起回复
                    占一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15 17:56
                    回复
                      我做op也是有段落感的,节奏不对就容易做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15 18:07
                      收起回复
                        留名


                        IP属地:天津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3楼2017-03-15 18:14
                        回复
                          技术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3-15 20:42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3-15 2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