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江山吧 关注:2,030贴子:239,611
  • 26回复贴,共1

我的谭咏麟音乐观——写在银河岁月上海站之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谭咏麟的作品,基于情而渐渐超脱了狭义的风花雪月,很早就以情为幌子,重在关注反映社会和人生,再现时代环境的风云变迁,表达一个有思想有良知的艺人,对社会现象和伦理道德的认识。作品的叙事功能,抒情功能与议论功能结合得天衣无缝,妥帖自然,而不是简单地抒情,抒情,再抒情。香港流行音乐巨星级歌手里,谭咏麟作品中的议论成分是最为突出的。他在演唱创作过程中增强作品议论功能的天赋也是独一无二的。谭咏麟的作品,是流行音乐领域里的精美杂文,从不是简单的抒情散文。也因此,谭咏麟就是歌坛鲁迅,当代苏东坡李白,而不是那些醉心于风花雪月小情调小品文的帮闲文人。
谭咏麟在各种充斥了“我”和“你”的流行歌词语境中,很早就悄悄让自己抽身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替普通大众夹叙夹议代言社会现象。他是一个以音符、旋律、节奏为武器的思想者,哲人;不是简单的传声筒,复制机,更不是借着音乐的舞台表演形式,寻找自我存在感的夹带私货者。真正优秀的根源唱作音乐人,必然同时是身体力行致力于改良社会或至少披露社会矛盾,替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感、喜怒哀乐鼓与呼的社会活动家,“铁嗓担道义”,乃是谭咏麟四十载银河岁月职业生涯的光辉写照。这样的天皇巨星,才不愧人民艺术家本色。
明星级艺人,若内心里把自己的明星感染力,多用于替自己争名逐利,或替自己所属的狭隘阶级、阶层、圈子人群呐喊代言,或沉醉于顾影自怜,那就逃不脱小我的境界,或足以让有识之士喜爱宠爱,却无法赢得真正的尊敬;明星级艺人,若过分醉心于纯才艺基本功展示,那就相当于自降身价低头向市场和民俗去迎合,去屈就,去讨好,却忘了独善其身,丢掉了铮铮傲骨,沦落为庸俗滥俗。顶级艺人,岂能没有风骨。
人在什么阶段,要知道自己的重点在哪里。进入花甲之年的谭咏麟,舞台上仍可以蹦蹦跳跳,但歌声的叙述视角,却早已不是也不该再是沉醉风花雪月的当局者,而是一名清醒睿智的长老级旁观者。一首老歌新唱版《情两牵》,舞台上的谭校长欣慰地看着年轻的男女舞者幸福地相拥而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艺术良心,顷刻间于无声处呼之欲出。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乐观主义必然来自真正的革命者。谭咏麟用自己的漫长音乐生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哲理。我唱我的歌,一唱天下和——这就是流行歌者可以达到的至高境界。艺术归根结底是政治的再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会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谭咏麟及其作品,不过是用于证明这个唯物史观的正面例子之一。
然而谭咏麟自己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伟大和独一无二。所以他被上海的观众们齐声合唱着27年前遥远的老式国语情歌《难舍难分》感动得震惊得泣不成声。其实我想说:所有的掌声与欢呼,敬仰与膜拜,都是他应得的,都是他和他背后的一系列优秀音乐人群体,用奉献给人民大众的精美食粮换回的报酬。今天他纪念自己的银河岁月,可曾记得他一遍遍对着大众说:曾强忍不可以流,不可以流,不必要朋友担忧/默默望着远路怎么可以再打算,顾客教我方向叫我一生都兜圈/把我的爱留给你,在寂寞的城市里,当你疲倦的时候,有种回家的温馨/过去已过去,还是继续将来,无论你无论我仍然是靠双手奋斗/一直把你藏在歌里面,期待你在人海中会听见/开心跟你说个谎言,可否知痴心一片,闻歌起舞人皆可拥抱,可会是情愿/游目四顾仍无发现,就说好姻缘仍很远,像太专心在望远镜前,却疏忽谁在脚尖/想圆了这个缘,宿命流年不妥协,都说感情是该随缘,答案等我们去发现?——当他唱出人民的心声时,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感动,那是他的问题,还是你的阶级局限?
人民的歌者人民爱,人民的歌者爱人民。凡是心中装着人民喜怒哀乐的歌者,历史会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1楼2017-04-05 00:26回复
    小二兄一个人去看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4-05 01:57
    收起回复
      作为校长的家乡人,路过赞一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05 09:48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4-05 13:57
        回复
          我真正关注港台流行歌曲是90年代初了,那时好像才是谭咏麟在大陆真正的颠峰时期,2000年后推出一首《披着羊皮的狼》,实在不敢恭偎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4-05 14:02
          收起回复
            音乐是艺术。而艺术本是一个复杂的中性词。艺术不是只有美丽的一面,也不可避免有它软弱和空洞的方面。艺术是个人化的,也是带有阶级烙印的。任何艺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作品,代表他所属的阶级发言发声;任何粉丝,追逐艺人的终极动机,无非是阶级认同感。
            我说了谭咏麟的作品足以证明他是人民歌者(是不是艺术家,暂时不论,留给后世去定义吧),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喜欢他,也不是说他能做到为所有人唱歌。正如他在某些歌里辛辣讽刺的都市浅薄女性群体:缺乏自信拼命减肥还要拉上周围别人跟着吃苦(电波中年绝食记);出尔反尔动机不纯的拜金女郎(爱莫能助);挥霍青春理想空虚的女人(应有此报);幼稚任性的女追星族(失陪)。——如果持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听了谭咏麟的歌,会因此而喜欢他吗?当然不会。但能因此说谭咏麟的作品不代表人民、不具有正能量吗?同样不能。
            评价谭咏麟及其作品的成色,只要掌握正确的唯物史观,就一点困难也没有;但基本的三观都不正的人,即便喜欢某些别的音乐流派、风格或者艺人,他们所追逐的也不是艺术的美,不是艺术主流的思想性之光,而是艺术里夹带低俗、颓废、阴暗等等私人元素。


            6楼2017-04-08 16:48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下校长几首非常大气的歌曲【生命的诗篇】(公益歌曲)【理想与和平】【争气】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4-08 21:46
              回复
                所以我一直坚持说,谭咏麟的作品就是一部当代都市的文化百科全书。谭咏麟的唱法就是最规范的教科书式音乐艺术表现方式。他和他的作品就是历史公认的丰碑和标杆。流行艺术的商业化大背景,加上唱歌本质上是个个体职业,不像影视剧体现的是合作模式——决定了大部分流行歌手满足于个人才艺的充分展示,把个性和特长发挥到极致,就已经算是巨星。一般的音乐消费者也会崇拜这些个性化的明星。然而谭咏麟很早就超越了个性化商业明星的境界,把流行音乐当成了一种基于他自己的社会表达和引领。乐坛校长之名,他名至实归。
                谭咏麟应该受到的尊敬,却在社交媒体环境里一而再再而三受到轻慢甚或颠覆,这让我觉得不能不为之正名。这样的艺人模范,放眼华语乐坛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说流行歌坛,即便是中国大陆贵为学院派的歌唱家范畴,有几个伟大的歌唱家坚持到花甲之年还活跃于万众欢呼的舞台上的?是李谷一,李双江还是蒋大为?再著名的歌手,少则五十出头,多则六十左右,必然淡出舞台,功力和进取心同时下降。他这种精神,和精神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不是很鼓舞人心的实例吗?
                上海演唱会,仍旧没有卖情怀搞怀旧,而是边总结边冲忙豪情地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波冲击。最新国语合唱专辑马上又要问世了。八十岁后,是谭咏麟率先唱出来的,如今却被其他一些后辈歌手拿来加以使用,“要唱到八十岁,七十岁”的说法一一出现,有点让人哑然失笑。


                8楼2017-04-08 21:49
                回复
                  一个庸俗的乐评人,背后很可能站着千万个同样庸俗的艺术消费者。艺术既然不是完美的,消费艺术的人,也是良莠不齐的。对谭咏麟音乐的批评,很早就有了。其实不外乎是喜新厌旧的庸俗心态。有的人总觉得流行音乐是纯粹的娱乐,纯粹的消磨时间,包括央视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在采访谭咏麟李克勤时,也用很轻慢随便的语气谈论过几个香港歌星,除了谭咏麟他还提到了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说什么“大家都很喜欢他们”。搞得好像这些人的所有功能就供大家茶余饭后一乐而已。流行音乐同样可以很高端,可以很严肃地去做,可以登堂入室。大部分流行歌手当成混饭吃追名逐利的手段,不代表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
                  我也不认为只有谭咏麟是追求流行音乐高境界的,但至少他不该为金字塔底端大量的低级别艺人顶包吧。
                  大约在1990年,就有人认为谭咏麟的音乐老气横秋了,因为他已经年满40岁,以前没有中国的流行歌星活跃到四十以上的。那时候比他年轻的张国荣梅艳芳先后宣布退出歌坛,而四大天王初见模型。
                  但谁也没想到,从1990年到现在,整整27年过去了,他居然还活跃在舞台上,还有新作品问世。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了。
                  但总会有人要为自己的食言自圆其说。所以,挑剔他的音乐风格古老过时,就成了一个法宝。反正人老了,就一切都是不对。
                  其实谭咏麟确实变老了,有时候他做音乐有点保守和犹豫。九十年代以来至今,他的专辑中凡是流露出求稳心态的,都难免有点平淡。比较明显的例子是2001年的《爱自己》。
                  拿新一代的歌手,比较已经年过花甲的谭咏麟,这本身就是耍逻辑流氓。喜新厌旧,也不是这么个说法。因为谭咏麟从来不是尘封的历史,他一直在刷新自己的纪录。
                  凡是指责他老的人,你自己才是老人!你们全家都是老人!


                  9楼2017-04-09 10:56
                  收起回复
                    老了就老了,你自己不觉得老了才是王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4-12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