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或心理吧 关注:15贴子:410
  • 1回复贴,共1

如果能平静地谈论死亡 我们的心灵就已经被治愈 濒死是一种什么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能平静地谈论死亡 我们的心灵就已经被治愈


1楼2017-04-07 16:32回复
    我的“死亡教育”,源自一趟濒死实验
    清明节带儿子出门踏青的时候,遇到了一组出殡的人群。“妈妈,妈妈,那是什么?”儿子非常好奇地问我。“这是人死了……”还没等我回答完,老公就一把堵住我的嘴。“没什么事,你快看那边有朵小花。”老公赶紧转移话题。“哪儿,哪儿呀?什,什么花?”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能很快找到新的兴奋点,儿子这个小小的探索家又拓展了一个新的未知领域,开始研究新的项目。

    和多数中国人一样,我的老公特别忌讳谈论死亡,好像不谈论死亡,它就不会发生一样,更不用说和孩子探讨死亡的话题了。我小的时候,也从没有上过一堂关于死亡的课,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以为人只要是不生病就是可以永生的,直到有一次遇到了触电。
    那时候的我,常常早起去楼下拿牛奶,离开家门的时候,会随手关掉厨房间的灯。那天,按钮坏了,我就直接把插头拔掉,手却不巧触碰到了裸露在外面的金属线。
    那一瞬间,我被狠狠地甩了出去,像一只刚刚被捞起的狼狈的落水狗,一时缓不过神来。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在那一刻,也切切实实地经历了一场濒死实验。

    如果记忆没有撒谎,我至今还是描述得出那种濒死的感觉,那便是,过往的重要片段一幕幕地闪过,像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记忆都会被快速打碎、糅合,然后播出了你的专属人生微电影。“呜……呜……”在缓过神来后,我终于发出了再生后的啼哭,爸爸、妈妈闻声赶来,在我断断续续描述完事情的经过后,他们终于为我上了一堂迟到的死亡课。“哎呀,你怎么能碰电呢,触电是会死的呀,死了,就再也见不到我们了。”
    死?被保护过度的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个词。慢慢我才知道,人是没有轻功的,从高处掉落真的会没命;电视剧里那些能让人起死回生的“还魂草”,全是编剧臆造出来的;就算不生病不吃药,死神终有一天还是会来敲门的。了解了这一切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自然是难过的,想想终有一天,我身边的所爱和至亲都会离我而去,而我只能无能为力。

    十岁出头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妈妈跟我说,外婆去世了。“是的,她死了。”“她是怎么死的?”“她患心脏病,有一天,她的心脏跳不动了。”“她还不老吧?”“是的,刚过70岁。”亲人的离去的场景,自从我了解死亡这件事之后,就已经在我脑海中排演过无数场,我原以为离别时的悲恸和苍凉,竟然没有出现在这场简短的对话中。
    悲伤是有的,惋惜和震惊也在所难免,但是得知噩耗的那一时刻,我已经安然地接受了死亡这个事实,正如每天我们无法阻挡黑幕的降临一样,死亡也是自然界生态循环的组成,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能平静地谈论死亡,我们的心灵就已经被治愈。

    因为有了爱的链接 生和死并非不可跨越
    有人说,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希望他能写满快乐。
    而我觉得,快乐可以成为童年的主基调,但是不夹杂任何痛苦和忧愁的快乐,注定也是苍白和单薄的。
    我给我儿子上的第一堂死亡课,是从他牙牙学语期间就开始了。因为我们家住在高层的缘故,每次我抱儿子接近窗口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你不要把头探出窗外,如果你不小心掉下去,你会死的。死是什么?儿子会问。死,就是你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而后,我借助了各种机会,给儿子上死亡课。
    自然是人类最好的生死教科书。带儿子踏青的时候,我常常鼓励他摸摸花,碰碰草。“妈妈,你看,那棵草为什么是黄的?”“因为,那棵草枯萎了,死了。”“那它再也不会出现了吗?”“是的,不过,其他新的小草会从地底下冒出来代替它的。”

    慢慢地,和儿子谈论死亡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我会拿来很多谈论死亡的绘本,和儿子一起阅读,《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爷爷变成了有幽灵》、《我永远爱你》、《鸭宝宝哪里去了》……这些绘本对于死亡的叙述,哀伤之余更多的是直面和回忆,它们让孩子懂得因为有了爱的链接,有了回忆和纪念,生和死并非不可跨越。
    今年的清明,我和老公搭上一趟“银发”专属扫墓列车,去上海的郊区扫墓。我们两个年轻人在一堆白头发中显得格外突兀。“哎,现在的小年轻都不来扫墓了,都是我们老年人过来。”“我们家的祖坟,长远看来是要长草的。”我努力在脑海里检索,试图用三十年来的人生经验去诠释我们和上一辈对于悼念的代沟。我突然想到,去年的这个时候,和我年龄相仿的朋友小G,并没有和往常一样,用扫墓的方式悼念她离世的母亲。她在遥远的婺源,采撷春天的气息,她说她带上了妈妈的眼睛,去捕捉世间的美好。

    这也许就是我们和上一辈之间的代沟。他们用扫墓的方式寄托他们对于逝者的哀思,这追求的是一种稳定的意识感;而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早已把这种思念深埋在心底,希冀用努力的前行来告慰在天上的至亲。
    如今,儿子会为小昆虫的死亡悼念和叹息,会被突如其来的忧伤打击到哭泣,我相信,他今后面对周遭的死亡,定是坦然的。


    2楼2017-04-07 16: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