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仙毫吧 关注:290贴子:1,089
  • 4回复贴,共1
今年陕西的春雨多得有些烦,总是沥沥拉拉没个完,使得往年该早早上市的“陕青”茶,清明都过去十来天了,才姗姗迟来。
  “陕青”为陕西数种绿茶的统称,如外地人也称道的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茗眉、紫阳毛尖等,皆是“陕青”中的名种。一芽一叶初放时采摘,芽亦称为枪,叶亦称为旗,一旗初展时,“枪”芽就足够肥壮了。此时的茶因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而滋味浓醇,糖类芳香油让茶香持久而馥郁,氨基酸令鲜爽甘甜,堪称上佳之品。
  虽占地利之便,我常饮的却不是这些名种,最喜的倒是价极廉的炒青茶。陕西南部,紫阳、西乡、平利等十几个县,产量最大的就是炒青茶了,每到清明前后,茶农一定得赶在中午前采了鲜叶,盘起土灶添上硬柴,架上磨得黝黑的大铁锅,用手翻炒让茶去掉青臭气和一定的水分,茶叶略软时,放在竹篾编的簸箕里揉制,揉茶是很考功夫的,力道很难把握,力大叶易破,成茶形差而味苦;力小水分出不来,成茶很难干燥而易变质,加上刚出锅的茶温度挺高,没一双干惯农活、满是老茧的手,怕连茶都摸不得呢!这样传统手工制得的茶,虽然因人工分检难免芽叶不匀,但因为温度和力道掌握得好,成茶的味道和香气要比机器做出的好,也因此能多卖几块钱呢!
  制好的“陕青”干茶暗绿色,似“磨砂”般无光泽,炒青的工艺又除净了茶毫,乍看之下,哪有“春”色,不知者会认为是隔年陈货,可这其实是正宗“陕青”的特点之一,因价廉多用单叶或一芽两叶为基料,条索卷而略大,形也难称“美观”,但够壮的叶也是耐泡的先决条件,抓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没有让人倾心的表香,可一但入杯冲泡,浓重的似板栗、似新豆的香气立刻充斥你的鼻腔,茶叶见水迅速舒展,色竟是如道旁冬青新叶般的油绿,汤色清冽,要不是杯上蒸气氤氲,真误作深潭之水。品第一口,似有暗含的苦,却让口腔一下清爽了,咽下去竟是浓稠的感觉,似“熬到”的米汤一般。再品,茶香满口,上冲鼻、下入咽,如含了颗枇杷糖,清凉杀口,去浊清神,茶汤下肚,浑身暖暖的,几日来阴霾的沉困灰飞烟灭;三杯刚举起,舌下、颊旁已泛起丝丝鲜甜,说像果的甜,没那么腻,说像蜜的甜,又没那么冲,像糖的甜,又没那么直接,恍恍惚惚、隐隐约约,不由人不细细咂摸着,口水直咽。饮上数杯后,针尖大的轻汗沁上额,身子好像轻快了许多。这舒服劲,不正是唐人卢仝的七碗茶所描绘的意境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龙井的淡雅养苏杭之灵秀,普洱的陈韵造云广之沉稳,这品貌平凡却刺激浓酽的“陕青”一如黄土地的汉子,朴实淳厚而不失粗犷豪放,咋能教我不好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17 13:07回复
    文才可以,原创?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11 23:00
    回复
      楼主是开茶场的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11 14:37
      收起回复
        有茶园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27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