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中吧 关注:16贴子:846

陈宜中魂归何处?待考古发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温州网 作者: 陈钧贤 2016-11-23 15:36:54(本帖为摘抄)
陈公宜中卒于何时?葬地何处?至今是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如何解谜?目前只能据现有资料进行初步梳理,尽可能理出一点头绪,以供学人和历史兴趣爱好者作进一步研究参考。并亟待考古发掘有新的发现。
陈公宜中魂归何处?大致有六说:1、泰国说;2、广东阳江海陵岛说;3、海南岛崖州说;4、江苏太仓说;5、湖北蕲春说;6、浙江温州说。


1楼2017-05-01 13:28回复
    1、泰国说主要依据《宋史·陈宜中传》:“至元十九年(1282),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暹。”缺憾的是没有陈公“宜中走暹”的具体时间,也没有“后没于暹”的时间和墓葬地点。


    2楼2017-05-01 13:32
    收起回复
      对于陈公“宜中走暹”的具体时间,现代非常著名的,老一辈海外华侨史学家黄斐然先生在1940年认定:“渊陈公来暹时,为公元一千二百八十四年(1284),距今已阅六百五十七年矣。”并对陈公宜中在海外华侨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南洋华侨有悠久之历史,先代南迁之侨民,或为忠臣,或为义士,有可歌可泣之故事者,吾人对之,宁不敬仰欤(yú)?若陈公宜中之来暹,亦泰国华侨历史上值得纪念之一页也。”
        陈公宜中“后没于暹”的具体墓葬地点在何处?黄斐然先生没有说,胡珠生先生则进一步认为:“宜中确是死于暹罗。”而且是“跳海自杀”“地点是在崖山的海域。”主要依据①元延祐五年(1318),元翰林直学士承旨刘赓撰《永嘉陈氏世德之碑》所提:陈公宜中“宋亡,拥二王泛海达广州,知力不能支,捩柁由占城之暹罗国,竟死于难。世皇闻其名,遣使旁求,不获乃已。”“太夫人日思乡里,会其兄芹孙(据《宋王府司马与可公载入郡志小传》宜中公胞弟自中公‘幼子萍随可帝入西番为僧,名辇真吃喇思’)、女兄尼净戒至自暹国宜中薨(hōng)所。”从元臣刘赓所撰碑铭,洋溢出对陈公宜中忠于宋室,捐躯殉国的崇高赞词:“国存与存,国亡与亡。义重丘山,身等毫芒。命殒躯糜,曾无顾恤。万里沧溟,甘葬鱼腹。”胡珠生先生据此及⑵温州龙湾《永嘉二都前街陈氏重修宗谱》(光绪乙酉年增补)记载:陈公宜中“上命至占城、暹罗国乞师,归崖山之界,闻宋亡,竟溺而死,浮尸海上,里人咸以为异,遂收殡葬。”确认陈公宜中在崖山跳海殉国无疑。


      3楼2017-05-01 13:33
      收起回复
        而长期致力研究陈公宜中的学者,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馆长陈立群先生,在其撰写的《宋末陈宜中行迹考辩》一文中提出了质疑,认为崖山之战发生地在广东新会;“《永嘉陈氏世德碑》、《宋史》与《永嘉二都前街陈氏族谱》记陈宜中死于暹,或死于崖山之界,或老死,或投海自尽,均为猜测,缺乏证据。”其理由主要根据崖山之战的亲历者黄材在《文忠公族谱序》(载于《漳浦湖西黄氏族谱》)写到:“不期年,元兵俱至,连日大战。余知势迫,乃与张世杰、许达甫等十六船,护王夺港而出,遇陈宜中船于广崖之浅澳大会,欲往福州图恢复。忽飓风大作,世杰不幸船沉,宜中船破,因登合浦。”
          陈立群先生认为:“这篇序写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距崖山之败仅19年,作者又是事件的见证者,所记当可信。如果说黄材所记尚为孤证,那么,与黄材同行的郡王赵若和相同的记述,则又是一个重要证据。他在修于元仁宗(1316)《闽冲郡王赵家堡族谱》的《赵氏本末序》中写道:‘不期年,元兵且至,连日大战,吾知势已败,与许达甫、黄侍臣等以十六舟夺港而出,遇陈宜中在广崖之浅澳大会,欲往福州以图匡复王室。船到广东南澳之七十余里,飓风大作,宜中船破,遂登合浦。’”“赵若和所记与黄材所记不谋而合,一致见证一个史实:陈宜中并非如《史宋》所言‘遂不返’与‘终不至’,他不但回国,而且‘欲往福州图恢复’。”


        4楼2017-05-01 13:34
        收起回复
          2、广东阳江海陵岛说因当地石井村陈氏族人说,在2011年7月11日发现了南宋左宰相陈公宜中之墓,消息传出,顿时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5楼2017-05-01 13:40
          收起回复
            2011年8月6日,阳江新闻网发了一篇记者写的报道稿《一块墓碑引发猜测:南宋末年“丞相墓”藏身海陵岛石井村?》。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块长约三米、宽约一米的厚石碑,经过复原处理,其上的碑文清晰可见: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仲秋(毂)旦重修,宋兵部承事郎开基始祖若水石泉陈公之墓,宪阖三大房(众)裔孙等同坐壬加子。”并没有明确墓主就是宋左丞相陈公宜中。“和墓碑一起被抬回的,还有两根带有圆顶的将军柱,一根刻有坟墓对联的石条和一块墓碑盖。听村里的老人讲,这些都是从村里后山的老祖宗墓园里搬回来的。虽然从小就在墓园附近玩,也经常看到这块墓碑,但大家都没有特别关注。直到最近几位外地的历史学家来这里考察,认为这个陈宜中可能就是南宋丞相之时,村里这才炸开了锅。”“该村村长陈祥毛拿出了一本略显陈旧的《陈族始原历史》,上面记载着陈公全名陈宜中,并用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讲述了他在抗击元兵时,一度到海南调兵,但几次被元兵追截,流落海陵岛,并离奇逃生。之后陈宜中隐居海陵岛,创建石井村,并逐渐将陈氏一族发扬光大。”


            6楼2017-05-01 13:42
            收起回复
              记者对石井村的这些发现,外地历史专家的猜测,是否使陈宜中的晚年流向有了更多研究的价值,采访了阳江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据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市文广新局也派出考古人员前往石井村考证,认为:“墓碑上写的是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墓园里也暂时没发现有陪葬品,仅凭村民的讲述和族谱记载的一些传说故事,很难确定就是陈宜中的墓地,还有待专业的考古队伍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7楼2017-05-01 13:44
              收起回复
                2011年12月16日,《南方日报》刊发的南方独家新闻稿《探寻南宋“陈家军”抗元路线图》,是一篇记者对澳门历史学专家黄晓峰先生、刘月莲女士的独家采访,并以问答形式出现的文章。对他(她)俩的研究成果,我们应予重视!


                8楼2017-05-01 13:45
                收起回复
                  从文章内容中,使我们了解他(她)俩“多次前往阳江市海陵岛进行考察,探究南宋末年的‘宋元交战史’,对南海一号出土文物、阳江海陵岛陈宜中传说等进行深入研究。今年11月,两人还在江门市对南宋崖门海战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为研究宋末抗元战争史,两人又深入清远实地进行考察,探访遗迹,记录当地民俗和传说,来佐证和复原南宋末年这段历史。”并破解了陈公宜中与海陵岛关系的历史迷案:“南宋末年,宋廷面对元军铁蹄的南下,朝中已分成主战主和几派。其中,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这几个人是站在一个阵营,是主战派。但他们内部也有分歧,张世杰是强硬的主战派,陆秀夫稍微温和一些。
                    丞相陈宜中在去和元军谈判之前,和掌权的谢太后商量之后,突然消失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他消失的原因。我们在野史中,找到了一部分有关他的零星记载。是说陈宜中很早就来到阳江的海陵岛(当时叫南蛮岛),准备到海南岛请黎家军来帮助南宋抵抗元军。但在路上,陈宜中所带来的财物被贪官污吏给骗走了,并把陈宜中囚禁在海陵岛这个孤岛上。
                    陈宜中消失后,有人说他卷财逃跑了。其实,陈宜中是被困在孤岛上长达5年之久,并在当地娶妻生子,当地族谱上记载的,还留有有名有姓的三房后代。后来听说崖山要打仗了,陈宜中率领600家丁去接应宋军。还没到达前线,张世杰已经被打败退下来了,于是两人见了面。陈宜中和张世杰一商量,决心拥立小王子另立政权,并保存实力。
                    我们在海陵岛附近的村子考察时,发现在南宋的时候,从内地迁来的居民就开始在这些地方生活。我们后来也考证,海陵岛中的‘陵’应是指南宋皇帝埋葬的陵墓,张世杰等人的墓也在海陵岛。”
                    “陈宜中是个深谋远虑的人,在设计整个撤退路线的时候,首先选中了海陵岛,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一个堡垒。当时海陵岛的所有人都练武,后来连海盗都很怕上海陵岛。”“当陈宜中到达阳江海陵岛与元军进行最后抵抗时,他已是54岁。在抵抗元军过程中,陈家军成为支柱力量,而陈宜中也就成为其精神领袖。正因为广东一带对元军的抵抗,搅得元朝鸡犬不宁。元朝之所以在不到一百年时间就结束,与广东一带的抗元斗争息息相关。”


                  9楼2017-05-01 13:47
                  收起回复
                    他(她)俩还提到在海陵岛海域打捞起来的“南海一号”沉船(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与陈公宜中的关系:“原来有一种说法,说南海一号是商船。但我们研究认为,南海一号不应是商船,而是当年陈宜中、张世杰在海陵岛附近海战时沉下的船只。通过不断的考古发掘,一步步在证实我们的说法是对的。”“我们今天从南海一号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南宋皇帝奖赏给大臣的金花腰带,其中第一条就是给陈宜中的,还有六条是奖赏给其他将军的,这是南海一号考古以来的重大发现。所以,种种迹象表明,南海一号应是当年追随南宋小皇帝的辎重船。”
                      我们期盼黄晓峰先生、刘月莲女士作为现代海外著名历史学家也能给我们带来“广东阳江海陵岛说”的最新研究成果。


                    10楼2017-05-01 13:48
                    收起回复
                      陈宜中离世泰国是可信的,但葬在泰国未必。


                      11楼2017-05-01 20:30
                      收起回复
                        3、海南岛崖州说因《三亚日报》记者乔亚楠、胡茂君在2014年10月26日发了一篇题为《南宋战乱始祖移崖驸马后裔琼粤扎根——崖州陈姓探寻记》而有了此说。


                        12楼2017-05-02 06:32
                        收起回复
                          据《海南陈氏谱》1998年版记载,海南陈姓移琼始祖达27位。在崖州,也有两支独特的陈氏家族,一支是南宋期间驸马的后代,另一支则为南宋著名宰相陈宜中的后裔。两支陈氏族人都是因为战乱迁移来此,在崖州一带扎根繁衍,散居在乐东、崖城、三亚一带。
                            在崖城一支的陈姓聚居城西和保平村。他们一直将南宋末年的宰相陈公宜中视作自己的先祖。


                          13楼2017-05-02 06:34
                          收起回复
                            记者为探究竟,跟随着三亚文史研究者张远来和何擎国两位先生来到了城西陈姓的老祠堂。陈姓祠堂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从现存的外观上看,祠堂在当年还是颇具一定的规模气势的。只是年久失修,后人的保护意识较差,现在已经破败不堪,除了房梁上的木刻花纹以及撰写着清朝光绪年间字样的梁木,几乎难以辨认出这是当年陈姓祭祀祖先之地。
                              两位先生都告诉记者,陈公宜中“为人正直,在南宋任职宰相期间,多善政,并积极组织兵力抗击元军。南宋末年,元军南下攻陷都城,在著名的崖山之战,他同张世杰将当时年仅10岁的宋端宗护送到海上后,仓皇逃走。有一种说法是当年陈宜中在大宋倾覆的时刻逃离皇帝一行,携家眷到了占城(今越南境内)。后来元军攻占城,他又奔走遥国(暹罗,即泰国),后卒于此。”陈公宜中墓在崖州何处?两位先生都没有正面回答。仅张远来先生补充说:“这其实是当年陈宜中为了躲避元军的追捕而‘声东击西’的做法,实质上当年的陈宜中是逃亡到了古崖州。”


                            14楼2017-05-02 06:35
                            收起回复
                              据元至正甲午(1354)进士陈麟撰《宋左丞相与权公传》:“至德祐元年乙亥(1275)又出而随名流勤王募兵,知枢密院事,拜左丞相。国步澌濒,宋事不可救,幼主归元。公遂携家追寻广、益二王,东渡海抵福、广,备极艰苦。乃与张世杰、陆秀夫书欲自往占城请援兵,二人不许。至香山南仙女湾,意欲奉昰(shi)王奔占城,而飓风大作,竟沉于崖山之海,而宋亡矣。”由此分析,如果陈麟说的是完全真实的历史,那么陈公宜中殉国之处就在“崖山之海”。
                                不过“海南岛崖州说”能否成立,还应该有令人更信服的证据拿出来。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尚觉缺乏,研究现状也似刚刚起步。有一点可以肯定陈公宜中与海南岛崖州在历史上存在渊源关系。我们热切期望当地的陈氏后裔与文史研究者配合,继续深入探索,或许有新的发现。


                              15楼2017-05-02 06: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