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吧 关注:1,247,906贴子:5,230,133

【求P必删 先看导航】花与photoshop:花的再设计(一)之概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贴w152y原创,首发于photoshop吧,转载请说明来源,举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是寻常之物,最是美丽之物,最是芬芳之物,最是经典之物,便是五彩的炫耀者、气味的挑逗者——花。
这些长在枝头、藏匿绿叶间的东西,是如此的吸引人,自古至今,仿佛就在在不经意间,花与花的形象开始渗入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再也无法忽略它了。
一朵花的美丽你尽可以从它的姿态、颜色和芬芳来欣赏。但这些娇贵的精灵不是永恒之物,它的美丽只能绽放于一时。若是错失了时机,你便只能扼腕叹息。人们栽植盆景,修剪园林,布置花艺,雕琢器物,临摹绘画,拍照摄影,都是为的留住花儿美。
但是人们是如此的喜欢花儿,在描绘它的时候,就像在描叙女神,倾注了情感和心血,使得花儿的形象带上了人文色彩——这,便是花儿在人们心中的再设计。
首先是花的姿态,人们会通过概括、排列、夸张、比喻以及拟人、异化等等方式来描绘它。


IP属地:安徽1楼2017-05-11 20:02回复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概括。什么是概括?概括就是抓住特点来描叙。
    一朵花,它的特点是什么?花瓣和花蕊。
    所以,很小的时候,我们绘画一朵花就是这样的:

    这是最初的概括,满含童真和趣味。
    加点变化

    再多点

    上面的便是用线条来概括,当然,也可以用形状来概括:

    加点变化:

    还可以用颜色来概括:


    IP属地:安徽2楼2017-05-11 20:06
    回复
      所以,在看到花儿的时候,你会怎样概括呢?
      比如这样的:

      你会说我知道,我们可以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示。但是等你真的下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你手中的笔好像在和你做斗争,让你的概括难以出众。好在,现在有一款非常好用的软件:photoshop,它能帮助我们。
      我们用photoshop来对它进行再设计。
      首先,我们将花朵的主体抠出来:

      这一步主要使用魔棒和选择并遮住(调整边缘)来做。


      选择好背景后我们按住Ctrl+shift+I进行反选,选中花朵,然后使用选择并遮住来调整边缘,扣出花朵。
      首先,我们想要用线条来表示它
      所以,我们可以试一试使用滤镜当中的风格化的查找边缘:


      IP属地:安徽3楼2017-05-11 20:09
      回复
        是的,现在我们有一些线条了,但是我们还得到了许多乱七八糟的颜色和看起来很脏的画面,同时透明的背景也很难看,该怎么办呢?我们一步步来解决。
        首先,我们想要一些干净的线条。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试一试阈值。这个功能,可以提取色值较高的色彩,可以帮助我们过滤一些浅色,同时将图像转化为黑白。

        这样看起来好多了,但是新的问题来了,我们的花蕊在阈值处理中丢失了:它的颜色值比较低。但是我想要有花蕊,那么,怎么能得到花蕊呢?当然,是提高花蕊的颜色值。方法有很多:曲线、可选颜色都能做到。我喜欢用曲线,因为这是黑白图层,用曲线更为简便。


        花蕊找回来了,下面我们可以给它添加一个背景

        这是绿色的背景,我随手添加上的,我不是很喜欢它——这是工作中常有的事情——我们给一个东西添加了背景,但是一开始我们觉得合适的颜色也可能不是那么OK。啊,别急,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背景图层上添加一个色相和饱和度的调整图层,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由的调节图层颜色了。

        这个看起来还不错,我可以试着给花朵一些颜色看看,同样使用色相和饱和度的调整图层。

        这看起来还可以,但是依旧不是那么高贵和美丽,看起来不像是精心设计过的作品。
        那是因为这空间太拥挤,我们需要将图片重新裁剪下:

        这样看起来就好多了,你可以试着在上面添加文字。


        IP属地:安徽4楼2017-05-11 20:14
        回复
          当然这只是最为简单的处理和概括,我们还能做得更好,关于这点,我也将演示给你看该如何操作。
          回到最初的图像,我们试着找一找这种花的特点:蓝色花瓣、醒目的黄色花蕊、还有白色的纹理,花瓣是5片,花蕊是5块,这一切看起来很可爱,棒极了!

          我们用钢笔从花朵上抠下五分之一的完整花瓣,然后摆正它。

          很显然,通过这五分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复制变换得到一朵近似于完整的花朵。
          就像这样。
          但这是原始的素材,我们并不会直接运用它,我们需要做的是观察它的奥妙,并作出概括,并想到概括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花朵分解成上面的几个图层,组合起来就是这样的:

          很好,我们有一点思路了,知道该怎么分解图层了。
          但是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我们会发现,这里面的图层,我们很多只需要做出五分之一就能够很好的模拟它——我们只要想到办法能够方便的旋转复制就好了。
          这一点在photoshop中很容易实现。
          我们新建一个正方形的面板,建立参考线,将原始花瓣拖过来。

          我们通过比较严格的形状进行绘制,叠加上混合选项。


          IP属地:安徽5楼2017-05-11 20:19
          回复

            一朵勿忘我出现了,这和真实的依然有差距,但是它已经具备了勿忘我大部分的特征,足够人们辨认出花朵的种类了。
            一般,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少会事无巨细的描绘某种物象,因为太多的描叙会让物象变得累赘、繁琐,难以体现特点——同时最糟糕的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结果却并不一定如意,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取舍,衡量哪些是可以省略的。


            IP属地:安徽6楼2017-05-11 20:20
            回复
              我只能说破吧药丸么?吞帖吞的毫无道理。


              IP属地:安徽7楼2017-05-11 20:29
              收起回复
                此帖高能预警,大神终于开始出动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5-11 23:20
                收起回复
                  链接:http://pan.baidu.com/s/1i5tB9Lr 密码:dn2b
                  帖子被吞了,完整的在这儿,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IP属地:安徽10楼2017-05-12 09:00
                  回复
                    接着写吧,前几天帖子被吞了,心里不太舒服,让我们丢开这个恼人的话题,继续回到我的关于花的再设计里面来。
                    不过首先声明一下,我写的都是一些简单的个人见解,拿出来,只能算是抛砖引玉。我本身也不是设计师,只是一个设计爱好者,所以大家不必把我的话当真,且只看看,有质疑的话,也可以互相讨论。


                    IP属地:安徽11楼2017-05-17 10:15
                    回复
                      设计的微妙之处在于耳目一新。就算是惯常的风景,也要别有风味的解读。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等境界在设计里面那也是有的。我们琢磨一个物象,有初始的映像,这是看山是山,当我们深入研究后,了解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这是看山不是山,到最后理解透彻了,就是看山还是山。
                      概括是我们理解事物第二阶段的精髓,它的奥妙在于我们能否抓住事物的精华并将其表述出来。上面我们将花朵画了个七八分,但是只能算概括,却算不得精彩的表述,也就谈不上设计了。设计不仅仅要自我的理解,还要求有能力通过呈现的形式来帮助别人理解。


                      IP属地:安徽12楼2017-05-17 10:32
                      回复
                        回到花朵,它是立体的,我们可以给花朵一点阴影,让它看起来丰满一点。


                        IP属地:安徽13楼2017-05-17 11:02
                        回复
                          然后稍微调节一下色彩


                          IP属地:安徽14楼2017-05-17 11:07
                          回复


                            IP属地:安徽15楼2017-05-17 11:10
                            回复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新手,最喜欢这样的帖子了。谢谢楼主,楼主好人。希望楼主多发帖,加油!


                              16楼2017-05-17 11: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