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口才吧 关注:924贴子:4,111
  • 0回复贴,共1

孩子越“乖”越值得欣慰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家长都希望孩子乖、听话,但孩子乖了,又有谁知道孩子内心的痛苦呢?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家境的种种困难,他们早早地懂事,早早地为家里考虑,但很多穷人的孩子长大之后,回忆起那段“乖”的日子,内心却只有痛苦。
很多心理咨询师发现,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敏感的他们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长大以后,这些“乖”的孩子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在知乎上也有过类似的问题:“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乐。在原本应该享受快乐的时候,他们压抑了自己的需求,他们没有享受到该享受的快乐。该撒娇的时候,他们“懂事”不撒娇;该玩闹的时候,他们“乖”待着不去玩;该反驳的时候,他们“听话”不反抗。很多人回忆起那时候的自己,往往都会内心感慨,倍感心酸,而这一切,仅仅都是因为换来一句“这孩子真懂事”。
“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妈妈就不要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为了博得成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偏偏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地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1.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个从不提问的“乖”学生、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家人包办的“妈宝男”。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2.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乖”真不是个褒义词。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向后辈学习,而不是我们向父辈听话。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乖”一点,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这个年代都是人往高处走,哪有铁饭碗?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听父辈指路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3.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迷失真实的自己。
“乖孩子”这个称号,在大多数大人的眼里,是对孩子最高的赞誉,一些敏感、早熟的孩子,为了努力做出乖模样来讨大人喜欢,甘愿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压抑到一边。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怎样避免孩子成为“乖”孩子?UBTV小主播在这里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没错,是你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但孩子并不隶属于你,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孩子永远不可能完全成为家长希望的那个样子。意识到这一点,你对孩子的很多行为就能理解和尊重,就没那么生气和难以接受了。
2.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节奏。
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而且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司空见惯的任何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奇无比。所以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节奏,不能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3.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引导孩子大胆说出他的想法。
当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要表扬他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
4.不要轻易批评孩子。
在生活和游戏中,只要孩子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一般不要指责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不要遇到什么问题就要拿出恐吓和暴力来让孩子屈服。


1楼2017-05-12 10: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