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吧 关注:432,748贴子:4,201,013

罗马共和国崛起之路上,会战胜负至少有6、7成靠骑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圣大教主与宋炳具桑苏镇楼


IP属地:广东1楼2017-05-14 20:14回复
    一位长者对着朋友的女儿哈哈大笑“这是霭龄吗”小萝莉回答:“我不是霭龄,我是庆龄”然后这位长者露出的笑容@绅士子金魚姬 @别蹭我的歪fai @天神盔甲 各位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5-14 20:16
    收起回复
      起因

      好,现在先来看赫拉克里亚之战。


      皮洛士在罗马步兵渡河时率三千骑兵强击,结果嘛,败下阵来

      后来色萨利骑兵冲锋发挥巨大作用还是因为战象打击了罗马人的士气,吓跑了罗马骑兵,扰乱了罗马人阵线的缘故,请问从这一仗怎么看得出皮洛士的胜利有6、7成靠骑兵决定的呢?没有战象,骑兵连正在渡河的罗马步兵都敌不过。


      IP属地:广东4楼2017-05-14 20:19
      收起回复
        现在来看第二场,阿斯库伦之战


        结果第二场也还是靠战象的冲击力,皮洛士才击溃罗马人,这个时候骑兵去哪了呢?狄奥尼修斯的记载我也看了,皮洛士的骑兵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还是绕到后方烧毁了罗马人的营地,这个时候骑兵决定胜负的能力去哪了呢?


        IP属地:广东5楼2017-05-14 20:27
        回复
          第三场,贝内文图姆之战

          又不见骑兵的踪影,这次皮洛士的战象也因为罗马人的远程火力失灵了,直接战败,骑兵在哪决定了胜负呢?


          IP属地:广东6楼2017-05-14 20:34
          回复
            坎尼之战经过,虽说最后西班牙及凯尔特骑兵的背冲有很大威力,但与步兵的钳型战术相比,这更具决定性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5-14 20:56
            回复
              这个,应该是复制了脱壳穿甲弹老大的说法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5-14 20:56
              收起回复
                “罗马军队和马其顿式军队之间大规模会战一共7次,罗马人2次输在骑兵上,3次赢在骑兵上。”---脱壳穿甲弹
                怎么扩大到整个外战范畴上就不知道鸟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5-14 21:04
                回复
                  “翻来覆去也就7次主力会战,皮洛士时期3次,二、三次马其顿战争各一次,罗马-叙利亚战争一次,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里的喀罗尼亚算一次(其它本都军队的战例之所以不算,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在后续会战里本都军队里还有方阵参战了)
                  赫拉克利亚会战,双方步兵骑兵打得不可开交,皮洛士保留了骑兵-战象混合预备队,罗马也保留了骑兵预备队,最后罗马人先在左翼投入预备队,反被皮洛士的预备队击败,然后配合步兵战线最右端的高质量方阵把罗马人打崩,头功记在战象和色萨利骑兵身上没什么问题
                  这是罗马败在骑兵上*1
                  阿斯琴伦会战,双方步兵打得有来有回,罗马步兵质量占优,在皮洛士战线中央非方阵的地段成功开洞。皮洛士还是提前保留了骑兵-战象-轻步兵的混合预备队,因为中央的崩溃,被迫把预备队提前投入到中央,把进入战线背后的罗马追击部分吃掉;战线其余各部分基本稳定,右翼的马其顿和伊庇鲁斯方阵表现出色,被罗马人从正面和侧翼多方面围攻也阵脚不乱,坚持到皮洛士的预备队料理完阵后的麻烦,预备队回到右翼后,接下来和赫拉克利亚差不多,方阵正面一推、骑兵背后一冲,罗马人痛失好局血崩,皮洛士翻盘成功
                  这是罗马败在骑兵上*2
                  贝内文图会战没什么细节记录,只知道皮洛士一开始又是老套路,右翼骑兵+步兵战线右端精锐方阵的协同进攻击垮罗马,结果在追击过程中战象意外受惊发疯,被罗马人全线反击翻盘成功
                  要不是这种玄学事件,几乎就是罗马人败在骑兵上*3了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的**山之战,因为地形关系,双方骑兵和轻步兵都在前哨战大打出手了,主力交战阶段没他们什么事,基本就是步兵对推,各自右翼获胜,罗马人右翼的中级军官自主行动卷击马其顿右翼的侧面赢得会战。
                  功劳算是由北非战象和罗马步兵的指挥体系这两个强点均摊。
                  马格尼西亚会战
                  这个不必多说,一连串玄学式的连锁反应造成玄学式的胜利,引发这个反应的就是罗马-帕加马骑兵在右翼的突击
                  反观罗马步兵,左翼疑似有两个军团被塞琉西的具装骑兵用正面突击冲垮,创造了极为可耻的记录
                  完全是赢在骑兵以弱敌强上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彼得纳会战
                  尽管都知道所谓崎岖地形罗马人解散队形反杀的情节,可没多少人提在那之前、罗马骑兵和北非象在右翼完全打崩了马其顿左翼的骑兵和一些步兵。
                  实际上,彼得纳会战时期,马其顿骑兵和色雷斯骑兵的素质、质量都相当可观,只能说在BC2世纪中期,罗马本身的骑兵质量已经相当高了,再加上战象在骑兵交战里的决定性作用,才使得罗马军队在侧翼的交锋完全不落下风。实际上,大约4000名得到努米底亚和希腊人加强的意大利骑兵再加上那些战象,这个兵力配置很强大。
                  整个彼得纳会战,马其顿左侧翼的失败是真正决定性的,即使中央方阵没有惨遭反杀,失去侧翼掩护的方阵又有什么用。
                  历史上马其顿方阵能在彼得纳坚持到被军团从正面渗透击败,完全是因为部署在左肋部的peltastai轻盾军三个团表现极为出色,被包围情况下战至最后一人不离战位一步,要不然铜盾军和白盾军的方阵主力早被罗马的右翼骑兵包了饺子了
                  罗马人赢在骑兵上*2
                  最后BC86的喀罗尼亚之战
                  阿基劳斯整个过程中都在不断用自己的优势骑兵试图利用战场空间,并调动苏拉有限的预备队
                  先是延伸右翼,逼迫罗马人延伸左翼,再掉头冲入罗马人左翼、中央结合部,围攻罗马左翼,逼迫苏拉从右翼骑兵和步兵第三线右部抽调预备队来到左翼;没攻下来罗马左翼后,阿基劳斯再回到自己的左翼,试图去抢攻被削弱的罗马右翼,教科书式的来回调动。
                  苏拉最后赢在同样是教科书式的预备队运用上,以及罗马的骑兵战斗力上。
                  被反复调动、数量劣势、疲惫不堪的罗马骑兵,最后抢在阿基劳斯的左翼进攻之前,同时在左翼和右翼抢攻,同时获胜,这完全就是压倒性的、骑兵上的素质优势
                  至于军团的前两线,大部分时候在和本都那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方阵部队对峙,装模作样投投标枪回避交战,和马格尼西亚的情况一样。
                  真要他们去硬冲方阵,那是不敢的。
                  罗马人赢在骑兵上*3
                  所以实际看看,除了**山这种特殊到不能再特殊的战场环境里,所有军团和方阵之间的交战,基本都是由侧翼骑兵交战的结局决定了结果的”
                  ---脱壳穿甲弹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5-14 21:08
                  收起回复
                    扎马就不说了,确实是骑兵制胜,不过不是骑兵独胜罢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5-14 21:09
                    回复
                      皮德纳会战,关骑兵屁事




                      IP属地:广东13楼2017-05-14 21:32
                      回复
                        马戈尼西亚会战,马其顿方阵是被远程火力加上战象发疯搞死的,骑兵发挥的作用,无论是罗马方面的还是塞琉古方面的,都只在局部而已。



                        IP属地:广东15楼2017-05-14 21:42
                        回复
                          喀罗尼亚之战,罗马方不到四万人,阿基拉斯方约12万人。阿基拉斯一开始派出骑兵怼正在行进的罗马步兵,然后这支骑兵被吊打了,后来率主力包围作战,才占据上风,可等到另一部分罗马军队赶来时,阿基拉斯的十二万大军直接被怼穿,问一句,这里骑兵又怎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了?


                          IP属地:广东16楼2017-05-14 22:00
                          回复
                            @Antioch911


                            IP属地:广东17楼2017-05-14 22:03
                            回复
                              @sahaliyan_kiru
                              关于卡罗尼亚战役,某穿甲弹的言论真是搞笑:
                              “苏拉最后赢在同样是教科书式的预备队运用上,以及罗马的骑兵战斗力上。
                              被反复调动、数量劣势、疲惫不堪的罗马骑兵,最后抢在阿基劳斯的左翼进攻之前,同时在左翼和右翼抢攻,同时获胜,这完全就是压倒性的、骑兵上的素质优势
                              至于军团的前两线,大部分时候在和本都那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方阵部队对峙,装模作样投投标枪回避交战,和马格尼西亚的情况一样。”
                              言下之意此战胜在骑兵,步兵就在装装样子,那我们看看普鲁塔克是怎么记载的:



                              好一个投投标枪装装样子啊~打败战车,立即与蛮族的长矛激烈肉搏,用标枪把敌人击退,在苏拉带着转来转去的预备队赶来之前,靠着自己与阿奇劳斯打的难分难解,这就是装装样子?
                              再看看阿庇安记载的


                              显然,步兵们让开一条通道,用标枪歼灭了战车,在敌人骑兵的冲击包围面前,英勇抵抗,显然,步兵的作用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敌人用战车、骑兵、方阵来试图打开局面的时候,都是依靠步兵来解决的,而骑兵这时候还只是预备队,只有到最后,骑兵才给上了最后一击,成功促使敌人溃败,而这最后一击,也完全无法排除步兵的参与,此战如何有6-7成甚至是全部依靠骑兵来获取胜利的?


                              IP属地:江苏18楼2017-05-14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