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冉戚吧 关注:4贴子:854
  • 2回复贴,共1
没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30 10:51回复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1]、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后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晋书·王敦传》 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而麾下扰而不能整。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神气自得,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
    《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太常谢裒之子、镇西将军谢尚的从弟。
    乌衣子弟
    谢安与王导等世家大族皆居秦淮河畔,乃三国时代孙权旧部乌衣部队之驻地,世称乌衣巷。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30 10:52
    回复
      多年前,我靠着大柳树,坐在您亲手做的小木凳上,听着夏夜蝉声的流浪,闻着谷场十里稻花香,没有手机,没有无线网,只有您在清风里浑厚而圆润的乡音为伴,教我一遍遍吟诵那些充满乡愁的诗句。我听着乡音,踏着秦腔里震碎大地的步伐,在一个个盛夏光年里,逐渐丢了回家的路。
      您问我世上什么东西最难放下,我羞赧的回答,是自己爱的人。您吐了口眼圈,轻烟里您把双眼眯成了逢,皱纹像枯瘦的树干,隐藏在您花白的额发里。“是故乡啊。”您轻抚我的脸颊,“你还太小,不知欲作家书意万重,更不知每逢佳节倍思亲呐。”我抬头看天边,鸿雁在云,又是一年深秋季了。秋风扫落叶,我不明白究竟什么才是落叶归根,也不明白您为何一定要守在苔藓丛中的老屋里,继续忙于农事。夏天结束了,我离开了故乡,走入了繁华的都市。
      临走前,我又望了望老屋。青苔覆着碧瓦,爬山虎贴着红墙。夕阳里,庭院深深,尽是挺拔的柿子树落寞的影。
      “不要忘了老祖宗留下的基业,”“做人勿忘本,落叶迟早要归根”
      您的话还在耳边萦绕,故乡却在车窗外飞速的离去,当年您参军坐着车离开故乡,想必心里更加凄凉。您迫于生计,又是家中长子,您放弃了学业,离开了亲人,为了活下去,远赴贺兰山参军戍守。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仍然危机四伏。您原以为一诀便会死别,所以在越南战争前,写好了最后一封家书,信里最后一行,您说您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只求将残骨葬在故乡的山岗上。所幸上天眷顾,您活了下来,终于在一封封家书里回到阔别十年的故乡……
      然而,村社土地流转的合同在村支书的劝说下,您含泪签下。老屋因年代久远常年失修,被划为危房。您苦苦哀求,拆迁办终究没有推倒这间老屋,只是院里的柿子树丢了魂魄,那年秋天竟未结一果……如今,我抱着手机,坐着电梯,高楼大厦,红灯绿酒疏远了故乡与我。中秋的月亮也埋藏在黑云里,故园东望,已不仅是路漫漫了。
      我还记得那首寒梅著花未的诗,也还记得那出没有唱完的戏,我记得故乡的方向,也记得乡音的调调。落叶终归根,莼鲈香味也已飘散。爷爷,我从未忘记故乡,我只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6-25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