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8,973贴子:653,069
  • 58回复贴,共1

张献忠的“七杀碑”究竟下落何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24年杨森任“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驻成都,以督理职务监管民政,在成都拆民房修马路,把清代臬台衙门改建为春熙路,在少城公园内开办通俗教育馆,馆内修体育场(今露天舞场一带),又开辟陈列馆,委卢作孚为首任馆长,把当时成都庙宇及衙署内的古物汇集去陈列,如文庙西街江渎庙(今卫干院)内明代所铸很大的江渎太子及其两妃三座大铜像等,均搬入该馆陈列。他听说那时署前街成都县衙门内,有张献忠的“七杀碑”,便命县长(那时叫知事)林宝慈送去陈列。《老成都》专刊第21期,载有李受天君所写《为何张献忠的七杀碑不可摹?》一文,“有时到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游览,在柳树回绕的荷花池畔,有民众教育馆(前身为通俗教育馆)陈列室,主楼两侧右一栋平房为兵器室,左侧平房为金石文物展览,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首领张献忠所书的七杀碑,碑高约一米,碑面好像涂过墨,石刻字迹已经开始风化,碑文竖书两小行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第三行为七个碗大的张脚舞手的‘杀’字……”


IP属地:山东1楼2017-06-07 10:01回复
    文字需要审核,讲究这看吧。但是很可能七杀碑1950年实际上已经被GCD毁掉了。这块碑在民国时期长期立在成都少城公园公开展览,也就是现在成都市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公开展览,1950年的时候移交给解放军军代表接收,后来再也不知下落。


    IP属地:山东3楼2017-06-07 10:08
    收起回复
      有人说这块碑现在还在四川省博物馆内,但是又说这块碑上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文字,可能文字在解放后被中g全部铲掉了,目前四川省博物馆库房内确实有一块无字的碑,上面一个字都没有。


      IP属地:山东4楼2017-06-07 10:08
      回复
        30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林名均先生曾写过篇《四川张献忠碑屺》(见1937年7月出版之《逸经》第33期),对这通七杀碑有记载:“幼时曾到成都县署,见有碑一通,以土拥之,外围以栅,相传为‘七杀碑’。迷信人言,偶有开视者,即不利于县官,故人多不敢观。”
        后民教馆被日本飞机炸后,原陈列大楼全毁(现在这座大楼是五十年代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可是那通“七杀碑”却幸存下来。该馆馆长周树人(广安人)便把它连同宋代乾道年间碑等一并移在该馆内原动物园(现盆景园)空房舍内搁置,一直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春天,馆内各项器物连同此碑逐一造册,移交给接收的军代表张追光点收。时年该馆又把这些古物移交给川西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馆)。现在,明代铜铸之江渎太子及其两妃大铜像及一大钟,均尚存于人民南路省博物馆偏北职工宿舍的空坝子内。而张献忠的“七杀碑”却从此如石沉大海,再无人见到过它的真面目。有人撰文称张献忠的“七杀碑”至今还在四川省博物馆内,但实际上现在四川省博物馆内只有一块无字碑,上面不仅没有杀字,连任何一个字都没有。又有史料说“民国三年……但怒刚(懋辛)做府知事,以成都县署办团练讲习所,唐仲寅君为所长,与兄旧交,一日,兄往成都县署看‘七杀碑’,唐君云:‘因全体学生破除 迷信,打成粉碎抛弃矣。’”


        IP属地:山东18楼2017-06-07 10:52
        回复
          这是督师的吧,能不能不要有的没的都整进来。我要呼唤吧务删帖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7-06-07 11:00
          回复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自古及今,农民起义军都被恶意夸大的栽赃陷害。
            甚至包括和他们有同样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
            个中原因,自思自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6-07 11:07
            收起回复
              后民教馆被日。本飞机炸后,原陈列大楼全毁(现在这座大楼是五十年代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可是那通“七 。杀。碑”却幸存下来。该馆馆长周树人(广安人)便把它连同宋代乾道年间碑等一并移在该馆内原动物园(现盆景园)空房舍内搁置,一直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春天,馆内各项器物连同此碑逐一造册,移交给接收的军。代表张追光点收。时年该馆又把这些古物移交给川西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馆)。现在,明代铜铸之江渎太子及其两妃大铜像及一大钟,均尚存于人民南路省博物馆偏北职工宿舍的空坝子内。而张献忠的“七杀碑”却从此如石沉大海,再无人见到过它的真面目。有人撰文称张献忠的“七杀碑”至今还在四川省博物馆内,但实际上现在四川省博物馆内只有一块无字碑,上面不仅没有杀字,连任何一个字都没有。又有史料说“民国三年……但怒刚(懋辛)做府知事,以成都县署办团练讲习所,唐仲寅君为所长,与兄旧交,一日,兄往成都县署看‘七杀碑’,唐君云:‘因全体学生破除迷信,打成粉碎抛弃矣。’”


              IP属地:山东25楼2017-06-07 16:39
              回复
                后民教馆被日本飞机炸后,原陈列大楼全毁(现在这座大楼是五十年代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可是那通“七杀碑”却幸存下来。该馆馆长周树人(广安人)便把它连同宋代乾道年间碑等一并移在该馆内原动物园(现盆景园)空房舍内搁置,一直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春天,馆内各项器物连同此碑逐一造册,移交给接收的军代表张追光点收。时年该馆又把这些古物移交给川西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馆)。现在,明代铜铸之江渎太子及其两妃大铜像及一大钟,均尚存于人民南路省博物馆偏北职工宿舍的空坝子内。而张献忠的“七杀碑”却从此如石沉大海,再无人见到过它的真面目。有人撰文称张献忠的“七杀碑”至今还在四川省博物馆内,但实际上现在四川省博物馆内只有一块无字碑,上面不仅没有杀字,连任何一个字都没有。又有史料说“民国三年……但怒刚(懋辛)做府知事,以成都县署办团练讲习所,唐仲寅君为所长,与兄旧交,一日,兄往成都县署看‘七杀碑’,唐君云:‘因全体学生破除迷信,打成粉碎抛弃矣。’”


                IP属地:山东26楼2017-06-07 16:39
                收起回复
                  30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林名均先生曾写过篇《四川张献忠碑屺》(见1937年7月出版之《逸经》第33期),对这通七杀碑有记载:“幼时曾到成都县署,见有碑一通,以土拥之,外围以栅,相传为‘七杀碑’。迷信人言,偶有开视者,即不利于县官,故人多不敢观。”
                  后民教馆被日本飞机炸后,原陈列大楼全毁(现在这座大楼是五十年代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可是那通“七杀碑”却幸存下来。该馆馆长周树人(广安人)便把它连同宋代乾道年间碑等一并移在该馆内原动物园(现盆景园)空房舍内搁置,一直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春天,馆内各项器物连同此碑逐一造册,移交给接收的军代表张追光点收。时年该馆又把这些古物移交给川西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馆)。现在,明代铜铸之江渎太子及其两妃大铜像及一大钟,均尚存于人民南路省博物馆偏北职工宿舍的空坝子内。而张献忠的“七杀碑”却从此如石沉大海,再无人见到过它的真面目。有人撰文称张献忠的“七杀碑”至今还在四川省博物馆内,但实际上现在四川省博物馆内只有一块无字碑,上面不仅没有杀字,连任何一个字都没有。又有史料说“民国三年……但怒刚(懋辛)做府知事,以成都县署办团练讲习所,唐仲寅君为所长,与兄旧交,一日,兄往成都县署看‘七杀碑’,唐君云:‘因全体学生破除迷信,打成粉碎抛弃矣。’”


                  IP属地:山东27楼2017-06-07 16:39
                  收起回复
                    《老成都》专刊第21期,载有李受天君所写《为何张献忠的七杀碑不可摹?》一文,“有时到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游览,在柳树回绕的荷花池畔,有民众教育馆(前身为通俗教育馆)陈列室,主楼两侧右一栋平房为兵器室,左侧平房为金石文物展览,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首领张献忠所书的七杀碑,碑高约一米,碑面好像涂过墨,石刻字迹已经开始风化,碑文竖书两小行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第三行为七个碗大的张脚舞手的‘杀’字……”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随着岁月的流逝,1941年7月27日,日机108架疯狂袭击成都,其中的少城公园,竟投下炸弹25枚,民众教育馆也遭此厄难,而“当年你曾在民教馆工作几年,是该馆当事人,新中国成立之后,你办过该馆的移交,对这通碑的下落究竟如何,你该作个交代。还听说广汉张献忠的‘圣谕碑’也与你有点牵扯,也应该作点说明才是!”由于疏懒,久未动笔,近来经过思考,觉得还是应该写上几句,浪费浪费《成都晚报》的篇幅为宜。
                    明末大西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元年)率军进入四川,是年三月下夔州,六月破涪州取重庆,八月攻占成都,建大西国,称大西王,改元大顺,以明蜀王府(相沿叫皇城,现四川省展览馆)为王宫,到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被清军肃千的裨将雅布兰射杀于西充凤凰山。张献忠在成都的整个时间不满三年,但关于他的传说却不少。传说是往往拿不出凭证的,可是,传说中的“七杀碑”却是件实物,到今天来说,不管这通碑是真是假,以时间论,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它是怎样会陈列在少城公园民众教育馆的?它的下落又如何?它的真伪又如何?
                    为了存真,对这通名气很大的碑,而且又是专制时代统治阶层诬为当年张献忠嗜杀的证物,它的来龙去脉,倒确有一写的必要。
                    1924年邓锡侯任四川省长驻重庆,杨森任“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驻成都,杨森便以督理职务监管民政,不顾反对,在成都拆民房修马路,把清代臬台衙门改建为春熙路,在少城公园内开办通俗教育馆,馆内修体育场(今露天舞场一带),又开辟陈列馆,委卢作孚为首任馆长,把当时成都庙宇及衙署内的古物汇集去陈列,如文庙西街江渎庙(今卫干院)内明代所铸很大的江渎太子及其两妃三座大铜像等,均搬入该馆陈列。他听说那时署前街成都县衙门内,有张献忠的“七杀碑”,便命县长(那时叫知事)林宝慈送去陈列。实际上该衙署内哪有那通碑,但对这位专横督理的命令,又难以违抗。林宝慈左思右想之后,便把衙门内一通早已风化剥蚀、看不清楚字的旧“德政碑”送去冒牌顶替,了此差事。那通碑上除了有点残缺模糊不成字的毛划外,更没有碗大的七个“杀”字的痕迹,是一通“无字碑”。


                    IP属地:四川28楼2017-06-07 16:59
                    回复
                      @啊乌黑一片 早在“七杀碑”最早被公开于众时,就有学者质疑“七杀碑”之传闻名不副实,就连陈列方都怀疑“七杀碑”之说是以讹传讹,而且特意在陈列中说出来,所以在文物名称中没有用“七杀碑”,而用了“献忠碑,世传之七杀碑”,这个文物名称的意思就是说只能肯定它是张献忠留下来的碑,而且就是传闻中所说的那块所谓“七杀碑”,至于碑文是否与“七杀碑”的传说相符----“疑点部份”特意加以指出。而且有照片显示并无一个杀字,,所以你那个《老成都》专刊第21期,载有李受天君所写《为何张献忠的七杀碑不可摹?》一文明明就是假的


                      IP属地:四川29楼2017-06-07 17:13
                      收起回复
                        人家明明只控制了,成都府,重庆府以及周边一小块地方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6-09 23:03
                        收起回复
                          简言之: 成都少城公园的是块冒牌碑,与所谓的“七杀碑”及“圣谕碑”都没有关系, 广汉的是真碑(“圣谕碑”)。
                          冒牌碑约在民国三年(1914年)前后,"因全体学生破除迷信,打成粉碎抛弃矣。"(邓穆卿《张献忠‘七杀碑’的下落与‘圣谕碑’》)
                          现存于广汉房湖公园内的“圣谕碑”上书:
                           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   ■=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二年二月十三日        ■■=大夏
                          “七杀碑”系清代为栽赃张献忠所伪造,其为真碑抑或误传的“口碑”,仍属搞不清的一个问题。“然则,所谓之‘七杀碑’者,其有无确可成为问题。意者献忠当时因屠杀过多,于人之印象太深,后人但记其‘六言谕’之前二句,遂附会其辞而为‘七杀碑’;且前二句本为六言,今已变为七言,犹可见口传变迁之迹,非于此‘六言谕’之外另有‘七杀碑’也。”(林名均《四川张献忠碑记》)
                          参考:
                          林名均《四川张献忠碑记》及刘黎仙的复信
                          邓穆卿《张献忠‘七杀碑’的下落与‘圣谕碑’》
                          陈稻心《漫话“七杀碑” 》,等。


                          IP属地:江苏31楼2019-11-12 0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