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吧 关注:5贴子:148
  • 7回复贴,共1
太极不用手、手到不再走,这句话对于一个习练太极拳多年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可是,动作里面却很少有人能体现出这个太极拳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哲理性。
太极不用手,有的人个别动作能做出来,可是,手到不在走就很难体现出来。这是阴阳二气转换的关键所在,上下是否通气就看这个转接的技巧,也是直接关系到动作是否一体的试金石。
太极不用手,走的是松后背、合肩井的阴阳二气,这个感觉一定靠想象,绝不能人为的刻意,完全是一种感觉而已。
手到不在走,动的是松尾闾、合腹股沟的阴阳二气,这也是一种想象,更是一种感觉。如果,这四点都能瞬间合成一体,上下自然通气了。
因为,这四点就是决定球体的舒张或开合的着落点。这四点合上了,你就能转动起来,所有的拳理同时都会体现出来,有道必合法,道法自然。
上肢靠的是松后背(肩胛骨)合肩井,下肢靠的是松尾闾,合腹股沟,这一套程序如能始终贯穿到你的身上,你就没手没腿了,都撒开了形成球体了,你不就空了吗?能空就能天人合一。这是自然形成的太极道,借助的是你的阴阳二气,与天地的阴阳二气合二为一的原理。
在太极拳的开合过程中,手一旦撒出去了,就不能你自己在缩回来,一定要靠肩胯的带动去接下一个式子。在连接下一个式子的瞬间,手不但不动,意念中还要想着手又在原来到头的基础上,又递进了一点,这一点就是太极拳理的开了又开或是合了又合的意念。所以,太极不用手,手到不再走,要在练拳时体悟才能理解透彻。
这个“不用手、和不再走”就是太极内功,不用手肯定要松后背合肩井了,这是阴阳二气和谐后将双臂催起来的感觉,所以才是内功。不再走就是不让手去接活干,手一旦干上活了就是肢体操了,你的真手不干活了,还要让它形乎有手,这就要调动你身上的假手来转接下一个动作。这个假手就是内里的感觉,那就是肩胯的四点相配合了。
所以,太极拳是身法带手法的内功拳就是这个意思。肩胯就是你的身法,是阴阳二气的交接处,然后,在加上你的涌泉与百会就是天人合一的一体了。一个神在天上飘,鱼在海底游的状态就会同时出现了。
肢体不撒开,永远不能与天地相合的,所以,太极拳要调思维,要有想象力,要用哲理去辩证看问题,要会举一反三,要用太极思维和太极状态去行拳,这些都是内功修炼的条件。否则,你的肢体就要帮一辈子你的忙,让你无法与天地相会。
所以,“太极不用手,手到不再走”要在打拳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才能尽快找到不用肢体行拳的感觉,这点非常关键,能撒开肢体了,形成球体了,变成空体了,所有的太极拳理就都会同时出现,而不是你自己在身上这也找,那也动的刻意手段。
这就是道法自然、万法归一的太极大道。
找到“一”就能通一万,但有一万可不一定能会归一,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的修炼了,太极拳一定要性命双修才合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6-07 12:58回复
    【怎样看太极拳的视频,来区分对太极拳的了解呢】?我们大部分人在看视频时都是看外形架子,拳打的像谁呀!这拳是否正宗呀,谁圈转的大谁转的小呀,谁的好看,谁的不好看呀等等吧。但是练了三五年之上呢,就应该改变审视拳架的方法了,首先是看内动如何运作。比如我们用点荡动荡加缠丝螺旋圈就显得紧凑,那么在外形就显得圈小,这就是小架子的彰显。比如我们用磨荡折叠加缠丝螺旋圈就显得舒张,那么在外形就显得圈大,这就是大架子的彰显。所以说:大架拳不是手上转的圈大,就是大架。同样说:小架拳不是手上转的圈小,就是小架。这就是老一代拳师为什么坐在椅子上就能打一趟拳的道理,拳是内动催得,不是手上划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6-07 21:31
    回复
      【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周身。在松裆活腰和扣裆拧腰的变势中,使腰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而开合于周身。每个拳势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和快与慢,并在动作上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在内以意行气,身动气敛十分自如,一切都在开合之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6-11 05:08
      回复
        【什么才是绝招呢?我个人认为】:太极拳:气长者贵远,气短者急促。气长者为柔、为化,气短者为刚、为发。都在一念之间,可能是柔、也可能是刚。中国武术同为一理,谁家的厉害,谁家的没用,全在个人修为,自己没练好,不能说这个门派的拳不好。所以说绝招不是能教出来的,是你个人体悟上身的精髓归己所用,所以叫绝招。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6-11 20:57
        回复
          金磊明谈技击要领: 拳不离法,法不离功。练要原则,打要变化,技要角度,功要一体。龟背鹤身,虾退狗宗身。目如电光,马如铜钟,腿如趟水,脚如兜泥,肩如拨浪,臂如绳索,拳如流星,腰如游龙,要做到松沉挺活。只有腰松,劲力才会弹抖;只有腰沉,步才会稳健,气又能下沉,两足才能生根;只有腰挺,上身才能正直而有力(不至于轻浮摇摆);只有腰活,变化才能圆活自如。身体还有转、旋、摆、拧、摇等变化。拳脚打泥巴,身法打行家。武学的精髓是以巧破拙。点变劲不变,劲变不变点。千变万化灵机动,意念一闪即成功。意而不意,力而不力,方见武学真巧之奇。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6-11 21:04
          回复
            力度从脊背侧面发出,这样打的远,力度大。臂的根部在后脊背侧,无论发拳长短,这个规矩不变。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6-12 15:18
            回复
              提示:需要加强裆底互换的坠底力度及螺旋缠丝角度,开:90度+45度,合90度-45度,这样就是保持开中有紧凑之意,紧凑之中有舒展之功。开即合,合即开。一动之中可能是开,也可能是合,全在一念之间定刚柔。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6-16 21:46
              回复
                【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周身。在松裆活腰和扣裆拧腰的变势中,使腰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而开合于周身。每个拳势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和快与慢,并在动作上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在内以意行气,身动气敛十分自如,一切都在开合之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6-17 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