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吧 关注:93,136贴子:2,789,284
  • 9回复贴,共1

牡丹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牡丹和芍药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虫危害,发生病虫害的牡丹苗植株,叶片常常布满病斑或边缘枯焦,枝条瘦弱,根系腐烂成残缺,严重者甚至少开花或不开花,植株生长发育迟缓,还会影响根皮的质量和产量,若不及时防治,也将影响到其它花卉。因此,在郑风牡丹园牡丹与芍药的栽培、管理过程中,了解它们的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1.灰霉病
该病发病时间短,并由风传播,危害很大。
(1)症状 幼苗基部出现褐色水渍状斑,幼苗逐渐凋萎并倒伏。叶片侵染后产生褐色、紫褐色水渍状斑,有时具不规则轮纹,以叶尖和叶缘较多。病部产生灰色的霉层是该病的突出特点。灰霉病属真菌病害。
(2)发病条件
持续低温和潮湿的气候是该病的主要诱因。以春季和6~7月花期结束后为发病盛期。株丛大而繁密,氮肥过多也易发病。
(3)防治
①及时发现并清除患病部位,拔除病株并及时销毁,注意不要污染健康植株,对接触过病株的工具也要及时消毒。
②一旦发病,可进行化学防治: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氯硝铵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并松土锄草。新购的牡丹苗木之前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min,重病区要实行连作。
④秋季摘除枯枝落叶,并及时摘除病芽、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
2、叶斑病类
A.红斑病
红斑病也称叶斑病,牡丹发病较少,以危害芍药为主。
(1)病原 牡丹枝孢菌:真菌病害。
(2)症状
为害叶片、植条、花器、种实等部位。病斑最初在叶片上下表面出现,褐色,近菌形,斑缘不明显,严重时叶片扭曲,干枯。潮湿多雨的天气可见灰绿色的霉层,茎和叶柄处的病斑长条形,中央开裂,病部易折断。花器上的病斑严重时引起花瓣边缘枯焦。
(3)发病条件
温暖多雨的气候,施用氮肥过多,栽植密度过大而导致通风不良或病株滞留都会引起或加重病害。春、夏两季发病盛期。
(4)防治
①及时彻底清除病株,早春萌发前喷50%多菌灵600倍液或3°Be石硫合剂,杀灭植株及地上病菌。
②早春芍药萌发时,在地上铺薄膜,边缘用土压严,可防止病原物扩散,并加速病残体腐解。
③发病后可喷160-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10~15天一次;或50%多菌灵1000倍液,65%代森锌500~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天。
④加强牡丹苗栽培管理,合理安排栽植密度,适当施用氮肥,多施复合肥和有机肥。
⑤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B.轮斑病
又名白星病,是常见的牡丹病害。
(1)病原
①芍药尾孢②黑坐尾孢
(2)症状
叶片受害最重。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褐色,并可见明显的轮纹,上面散生许多细小的霉点,以病斑中央最为密集。叶缘和主脉附近的病斑多呈半圆形。病重时整片叶片枯焦。
(3)发病条件
多雨潮湿的气候,低洼易积水的地势,通风透光不良及栽植密度过大的生长环境,皆宜引发该病,是牡丹生长后期主要的叶部病害。8~9月为盛发期。
(4)防治
①生长季节进行化学防治: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发病后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1~2个月。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并注意通风透光。
③预防疾病发生,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C.轮纹点斑病
又名叶灰斑病,对牡丹、芍药均有危害,但不及前两种常见,是一种真菌病害。
(2)症状
叶片上形成较大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5mm以上,可见明显的同心轮纹,呈灰褐色,中部有许多黑色小霉点呈轮状排列,危害严重时,病斑破裂、穿 孔。
(3)发病条件及防治
同牡丹轮斑病。
牡丹炭疽病
(1)病原
一种炭疽病菌:属半知菌亚门。
(2)症状
为害叶片、叶柄及颈部。花后在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并受叶脉的抑制菌呈半霉圆形,黑褐色,到后期病斑中部转化为白色,边缘红褐色,并开裂、穿 孔,斑上散生许多黑点,在潮湿的条件下,可见红褐色的粘孢子团,茎和叶柄上也会出现略凹陷的、菌形的长条斑,染病的茎常扭曲,若嫩茎发病则会很快死亡。芽 鳞和花瓣受害常会造成幼芽枯萎和花朵畸形。
(3)发病条件
高温、多雨、多露,栽植密度过大易引发该病。
(4)防治
①生长季节进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0%炭福美500倍液,或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1~2个月。
②预防疾病发生,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根腐病
(1)病原
主要为腐皮镰刀菌,另有镰刀菌属其它种和蜜环菌的复合侵染。
(2)症状
春季牡丹、芍药展叶后症状即可显现。地上部分长势衰弱,叶片失绿、发黄、泛红,严重时枝条和叶片枯死,若不及时防治,将导致整株死亡。挖掘病株时,常可见根部全部或部分发生腐烂呈黑褐色,并可见蛴螬啃食的痕迹。
(3)发病条件
田间积水和潮湿的环境发病较多,重茬地也常大量发病。土壤地下害虫严重时,根部的伤口也使病菌易于侵染。牡丹种苗种植时,带土坨移植者也易发病。
(4)防治
①加强对蛴螬防治,秋季翻土壤前,每亩撒施呋喃丹或甲基异柳磷3~5kg,翻耕时翻入土壤,种植穴内也要施入同样的药剂3~5g,出现成虫及成虫羽化盛发期注意防治成虫。
②栽植栽植牡丹苗前,先经晾晒,然后裸根放入可湿性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和1000倍的甲基异柳磷混合液浸泡2~3min后再行种植。
牡丹紫纹羽病
俗称“黑疙瘩头病”,是危害较严重的牡丹病害之一,属根部病害。
(1)病原
桑卷担菌
(2)症状
发病时,接近地面的根茎处及根部覆有棉絮状紫色或白色的菌丝,受害部位初期呈黄褐色,后期转为黑色。老根腐烂,不生新根,地上部分枝条细弱,发芽迟、叶变小,最后自上而下干枯并死亡。
(3)发病条件
不限季节,随时发生。初夏雨季为发病盛期。新开垦的土地及低洼潮湿地,或因施用生肥、重肥不当,也会引起此病。
(4)防治
①3~4年轮作一次,注意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势,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避免肥料直接基础根部。
②及时拔除病株,也可用刀刮除腐烂部位后用4~5°Be石硫合剂,或1%硫酸铜消毒后栽植,对病株周围的土壤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③秋季用分株法繁殖牡丹苗时,将根部用1%硫酸铜浸壤3h,或用石灰水浸泡0.5h。用清水洗净后栽种。
④发病初期用5%代森锌1000倍液浇根部,每株500~1000ml,浇后覆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05 07:05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8-05 07:23
    回复
      学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05 07:37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8-05 07:42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8-05 08:0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8-05 19:44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8-06 00:51
              回复


                8楼2017-08-06 19:13
                回复
                  置顶让位
                  大家对加精有意见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8-10 08:22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8-25 0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