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9吧 关注:108,901贴子:5,144,315
  • 21回复贴,共1

诸葛亮死后有四个接班人, 诸葛亮看中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死后继承他北伐大业的领军人物是姜维。但对照阅读《三国志》可以发现,诸葛亮其实并不曾明确姜伯约为唯一接班人,蜀汉也并非由姜维一个人领着“走进新时代”。
起码还有另外四个人自认为有当诸葛亮接班人的资格,他们是魏延、杨仪、蒋琬、费祎。为了争位,魏延与杨仪进行了恶性竞争,杨仪对蒋琬后来居上也耿耿于怀,而费祎在魏杨之争、杨蒋之争中都扮演了阳奉阴违打小报告的角色。其中的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很值得探讨回味。
大家最熟悉,也是小说充分“演义”的,是魏延杨仪之争。
魏延觉得自己有韩信之才,劳苦功高,以为诸葛亮继承人非自己莫属,全不把杨仪等文官放在眼里。他素与杨仪不合,两人争吵起来时老魏还拿刀冲杨仪比划,杨仪被气得或吓得鼻涕眼泪一大把。
杨仪其实更觉得自己是丞相的最佳人选,觉得魏延乃一介武夫,不足成大事,蒋琬和费祎又都比自己资历浅,才能也在自己之下。
其实,老魏和老杨都错估了形势,高估了自己。诸葛亮常常公开说:“蒋琬是个忠厚高雅的人,不搞二人转之类的三俗,应该是和我一同成就皇上大业的人选。”(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他又私下给后主写密信说:“我若遇到不幸,蒋琬最适合继承我的事业。”
诸葛亮活着时不明确自己的接班人是谁,是因他知道魏延杨仪都惦着这个位置,而魏延的骁勇和杨仪的才干他都离不开。他很遗憾两人的特长不能集于一人之身,二人又不和睦。他知道如果明确偏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导致蜀汉权力核心的内乱。但诸葛亮对魏杨矛盾难题的搁置,也为身后留下遗患。
魏延的军事才能已得到历史检验,毋庸置疑。但老魏是将才而非帅才,因为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只懂战术而不懂战略。特别是,他不会处理与文官的关系——当他拿刀向杨仪比划时,他不想想,蒋琬、费祎、董允是什么感受?
杨仪的致命缺陷是心胸狭窄,涵养不够。《三国志》说他“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就是说,当他屈居蒋琬之下时,那种不平不满完全写在脸上,发牢骚时声响特大,给人感觉是从五脏六腑发出的。
这与他们先主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人怎么适合干政治呢?最要命的,是他“言语不节”,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发牢骚不看对象,见谁都嚷嚷,吓得别人都不敢接近他。
诸葛亮看中蒋琬,是因老蒋没有老魏老杨这些缺点。诸葛亮刚当上丞相,准备提拔蒋琬官职、推荐他为“茂才”时,当时的小蒋就表现出谦逊之美德,坚决想让给其他人。
当然,诸葛亮不准,他该提的还是提了。以后老蒋不断升迁,直至大将军之职。诸葛亮刚病逝时,全国全军都很恐惧,而蒋琬既未露愁容,也不显喜色,就和平常一样,达到当年刘备的境界。
众人觉得有这样的人做主心里踏实。老蒋这样,其实也是不得不如此:此时他若露出愁容,就会动摇民心军心;他若显出喜色,则会让人以为他想的是个人升迁做了大官。蒋琬后来果然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位置,皇上让他建立了丞相府,第二年又兼任大司马。
蒋琬能胜任要职,还因他心胸豁达,能正确看待自己、估价别人。例如,有个叫杨戏的官员,比较有个性,上司蒋琬跟他说话,他居然敢默不作声。有人趁机挑拨,对老蒋说:“领导和他说话他不回答,这也太不傲慢、太不尊重领导了吧?”
老蒋却说:“人与人心性不同,就像每个人与别人模样都不一样。当面应承背后议论,这是古人就忌讳的。杨戏如果赞同我,不是他的本心;如果反对我,则显出我的不对。因此他才沉默。这沉默反而显出杨戏的长处。”另一位官员杨敏曾背后议论蒋琬做事糊里糊涂,不如他的前任。
有人向蒋琬打小报告,希望蒋琬将杨敏治罪。蒋琬却说:“我确实不如我的前任啊!没什么好追究的。”拱火挑事儿的人还不死心,还是希望蒋琬追究杨敏到底为什么说领导糊里糊涂。蒋琬替杨敏回答:“如果不如前任,就做事做得不当;做得不当,不就是糊里糊涂吗?有什么可问的?”后来杨敏还是犯事儿坐了监狱,大家以为他必死无疑,蒋琬却免了他的重罪。
蒋琬在军事上虽也想有所作为,却没有太突出的谋略。他反思诸葛亮连年征战屡屡无功而返,认为是因陆路进攻山道艰险,运输困难所致,提出从水路进攻曹魏的构想,只是由于他自己旧病复发,没能按时发兵。
大家认为取道水路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回来也难,并非上策。蒋琬又继承孔明原有战略,想联结东吴,成掎角之势以抗曹魏,提议姜维作凉州刺史联合胡羌。不过未等到这些战略构想实施,蒋琬就不治身亡。他算是得了善终。
费祎也算能臣,早年也屡屡显示过人之处,诸葛亮死后也被委以重任,也做官做到大将军录尚书事。不过他的丞相府刚建立不到一年,他就死于非命: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被一个魏国降将郭循砍死。
费祎这人人品比较复杂,因为魏延杨仪之死都与他有关。魏延与杨仪不和,本来想拉费祎一起共事,费祎当面答应,随后却马上溜掉去告密,令老魏追悔莫及。杨仪因爱口无遮拦发牢骚,没人敢接近,只有费祎前去抚慰。
杨仪觉得可遇到知己了,就对费祎表示后悔当初没有降魏,费祎又马上向皇上打小报告,使得杨仪被削职为民。费祎的行为,从官场操守说可以解释为国事为重,但从人际交往看,又难逃卖友求荣之嫌。
诸葛亮的四个潜在接班人,如果再加上姜维共是五人,只有蒋琬一人得以善终。魏延、姜维的结局众所周知,杨仪是自己作死:被贬之后,这老杨还“上述诽谤,辞指激切”,最后只能是被逼自杀。魏延杨仪之死都属于“性格悲剧”。费祎最后死于他不曾对之设防的降将之手,则属现世报——魏延杨仪都间接死于对费祎的信任。他的死可谓“命运悲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09 14:25回复
    最烦杨仪,这种十足小人,下场一般只有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09 15:0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8-09 15:20
      回复
        字好多看起来好累


        7楼2017-08-09 16:14
        回复
          厉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8-09 16:59
          回复
            看了一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8-09 17:18
            回复
              你说老蒋时我老跳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8-09 17:33
              回复
                其实嘛,想往上爬倒也不是什么罪过,特别是在官僚体系中,大家喜欢论资排辈,所以魏延的提拔在军中是一军皆惊。而黄忠的升迁,更是惹得关羽不高兴。但不得不说,刘备用人的眼光和考量,还是不错的。尽管如此,破格提拔还是比较会引起非议的。
                当年汉朝的贾谊风华绝代,最后却只能,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因为老干部们不满意晚辈风头盖过他们。汲黯算是汉代名臣,当年他位列九卿的时候,公孙弘,张汤这帮人还只是小吏,最后都超过了他, 汲黯就跟汉武帝吐槽【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後来者居上。】可见也是很有意见的。
                杨仪当年背叛了曹魏,可能不甘心当一个小小的主簿,投效到了刘备麾下。刘备当时是非常欣赏杨仪的,由此可见杨仪不但有些才华,而且很想有一番作为。反倒是刘备对蒋琬莫名奇妙的怠政很不满意,但是碍于诸葛亮很欣赏蒋琬,也就算了。所以在刘备在世期间,杨仪,魏延,是比较受重用的,而杨仪也比蒋琬官做的大。
                所以在杨仪和魏延眼里,大家论资排辈,我们二人都是先帝宠臣,无非就是最后我们俩谁接你诸葛亮的班而已。而杨仪也不遗余力的斗垮了群众关系搞得很差的魏延,就等着扛起大旗。可没想到,最后诸葛亮选择了蒋琬接自己的班。
                这就非但是【如积薪耳,後来者居上。】还有点私相授受的感觉,因为大家都知道,你诸葛亮和蒋琬关系好嘛。可以说,蒋琬就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杨仪心不能平,我是先帝宠臣,而且常年随军左右,而你蒋琬一直就在后方搞后勤,论资历,论功绩,论才能,杨仪自认为都比蒋琬要高。现在我斗垮了魏延,结果成全了你,所以各种不满情绪就都上来了。
                怎么讲呢,刘备时期比较受到重用的那几个人,比方说,李严,魏延,杨仪,到了诸葛亮时代,接二连三的走霉运,都进了蜀汉的loser列传……而被称为蜀汉四相的后三位,蒋琬,费祎,董允,都是诸葛亮从底层亲自提拔起来的。蒋琬在刘备时期好歹还当过尚书郎。费祎,董允,一开始都只是太子舍人,后主继位后也只是黄门侍郎。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费祎传甚至还说【丞相亮南征还,群寮於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这声势造得,路铺得就很明显了。
                你说哪个领导眼光好,这些人才能谁优谁劣,这个不好评价,只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莫可奈何。


                IP属地:上海13楼2017-08-10 00: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