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吧 关注:229,375贴子:13,201,102

边城浪子书评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边城浪子》是古大侠四大系列之飞刀系列里的一部,个人认为此书成就不次于多情,历来被认为是古大侠的代表作。网上此书的书评很多,选几篇转载过来。。。水经验


IP属地:河南1楼2017-08-27 10:15回复
    解读《边城浪子》
    [日期:2017-03-20] 来源:古龙武侠 作者:麟公子
    浪迹天涯
      《边城浪子》创造了叶开的恕和傅红雪的仇,《九月鹰飞》延伸了‘恕’和‘灵’这两个永恒话题,《天涯明月刀》转变了‘恨’与‘爱’这对与生俱来的冤家的界限,一以贯之的是那永恒不变的小李飞刀精神——正义长存!
    边城浪子
      “天皇皇,地皇皇,眼流泪,月无光。一入万马堂,刀断刃,人断肠。
      天皇皇,地皇皇,泪如血,人断肠。一入万马堂,休想回故乡。”
      天地皇皇,日月无光,放眼望去,一片苍茫。月无光,眼无光,月中只有黯淡,眼中呢?眼中有泪——血一般化不开的泪!一把断刃刀,一身断肠人,刀断的是过去种种恨,已然昨**;肠断的是明朝丝丝情,仿佛今日生。杀戮,悲痛,仇恨,报复,荒凉的边城又多了几分狰狞,多了几分罪恶,浪子的心间是否也多了些飘零和凄苦,一入万马堂,休想回故乡,殊不知,浪子的故乡就在无际苍茫中,又何必回,回向何处呢,回向那白云深处吗,那深处可还有人家吗?漂泊的浪子,荒凉的边城,碰撞出的是无情的地狱,还是地狱之上那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
      红与黑
      黑衣,黑刀,黑是心灵里无边的恨;红雪,红血,红是身体中复仇的神。黑暗自古给人一种肃杀之意,它吞噬天地,吞噬万物,更吞噬着脆弱的人类。凡是不好的东西,人们就会把它归入黑暗,凡是伤人的东西,人们就会对它深恶痛绝,但人们千百年来却依旧被这种‘黑’伤害着,甚至有人会被吞噬,因为即使是人们厌恶至极的黑暗也是众生必不可少的一环,没人逃得开。爱能伤人,但没有人会说爱是黑暗的,仇恨更能伤人,在人们心中他就是黑暗,人们总是看到了黑暗来临时的可怕,却忽略了黑暗从来没有来过,因为它一直就埋藏在你的心底,你压制住了他,你的人就在天堂里,他压制住了你,你的人就在地狱里,而这地狱就在你的心里。黑,便是仇恨,是强加于你自己身上的仇恨,它能毁灭一切,包括你自己。
      血是红的,鲜血,热血甚至被血染红的雪都是鲜艳的,都是纯洁的,红色本来就是希望的颜色,宽恕的颜色,只有它被注入了黑的东西,他才会变得可怕和肮脏,将诅咒埋藏在红血之中,傅红雪与黑暗融为了一体;当过多的鲜血洗涤了这强加的诅咒时,红雪必将恢复那与生俱来的善。无论是红与黑,都是后天注入的色彩,花白凤给傅红雪注入了黑色,而李寻欢给叶开注入了红色,所以两人对于仇恨变得截然相反,一个本来无关于这场仇恨的人反而成了仇恨的化身,一个本来与仇恨休戚相关的人却看淡了这场仇恨,他从他的身上了解了仇恨的可怕和破坏力,他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宽恕的绝对力量——绝对没有人可以战胜它。当小李飞刀击断傅红雪的刀的一刹那,我们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双城记
      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城,都有城门,有城墙,更有城内的深处,但城内城外的差异却是有天地之别。傅红雪和叶开就是奇妙且伟岸的两座城。有这样的一座城,他的大门永远为人敞开着,好像欢迎世间所有的人,无论是好人坏人,仇人恩人。他的城墙的每一块砖和每一片瓦都给人一种随随便便却又亲切自然的感觉,城内的道路却是曲径通幽,反反复复,阳光虽然照遍全城,你却很难走到城的中心之处,幸好城内的主人很好客,他往往会主动引导着你走向那属于他的深处。还有这样的一座城,他大门紧闭,似乎不想让任何人看见城内的一切,但不幸的是城内的一切,大家已看得清清楚楚,因为这扇门是透明的,哪怕他关的再紧,也无济于事;它的城墙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庄严肃穆却又令人心生担忧,再坚硬的城墙也无法永远屹立不倒,再绷紧的弦也有松懈的一天;城内只有一条道路,通向前方一片黑暗的道路,当你战战兢兢的走到那目标时,你会惊奇的发现,并不是那四周没有阳光,而是那四周盖满了黑幕,遮挡住了阳光,你只需一抬手,揭去那黑幕,你会发现阳光就在你眼前。
      小说通过双主角的描写,融入了双精神对人的不同影响,展示出两个人的不同特点和两种精神的不同价值。因恨而生,由爱而灭。因仇而狂,因恨而活的傅红雪;恨而有爱,仇而能恕的叶开。傅红雪的仇恨是假的仇恨,是别人强加的仇恨,他恨得深;叶开是真的仇恨,是自己了然的仇恨,他看得开;傅红雪在白凤公主的仇恨中生长,叶开在小李飞刀的宽恕中成长;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轨迹,同样的一种人生归宿。是什么让两人殊途同归?是宽恕和博爱。
      “你生出来时,雪就是红的,被鲜血染红的!”从小被仇恨灌溉,即使没有仇恨,也会变得深仇大恨。傅红雪心中的恨压制了他的其余情感,使他不敢爱,不敢向别人流露真情,他只有忍,一旦忍无可忍就会做出一些在别人眼中看来难以理解的事,甚至会有些心理变态。因此他只能装的冷漠、无情、可怕,正是因为他不敢让别人从他眼中看到他的内心,所以他的眼光才总是遥望远方,这是逃避也是憧憬,对过去的逃避,对未来的憧憬,对恨的逃避,对爱的憧憬。“我根本未曾在这世界活过。”所以他渴望未来的世界,可望不可即的世界。“我不恨你,我再不会恨任何人。”傅红雪终于到达了他总是遥望着的远方,他终于见到了那黑幕之下的阳光,因为他敢于动手解开那看似吓人的黑幕。
      叶开这个人和傅红雪不同,他很神秘,甚至深不可测。他仿佛来自云端,又要回到云端,也许云端就在内心深处。武功深不可测,人也深不可测,他理性、机敏而又深沉,最重要的他既是小李飞刀绝技的继承者,也是小李飞刀精神的继承者。就如阿飞所说,一个人的武功要想达到顶峰靠努力和天赋是不够的,最主要要有一颗伟大的心,正心、诚心。李寻欢就有这颗心,无论是阿飞、叶开还是后来的傅红雪都深受影响。傅红雪和翠浓爱的悲,爱的低迷;而叶开和丁灵琳则爱的喜,爱的飞扬。大有金庸笔下郭靖黄蓉和杨康穆念慈的爱情交相辉映之感。仇恨在人们心里,地狱也就在人们心里,心里没有爱,那你就在地狱里,傅红雪活在地狱里,叶开活在天堂里,叶开心中不仅有爱而且还有个神,那就是李寻欢,李寻欢交给了舍己为人,交给他宽恕,更教给了他忍,传给了他飞刀就是传给了他忍,忍字本身就是刻在飞刀上的,永远不会分离。小李飞刀是正义,没人能避开正义,自然也没人能避开飞刀。飞刀虽然在白天羽手上,却不能在他心里,因此他死了。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即使再有作为,也不会真正令人信服的,结果众叛亲离。阿飞,即使大家都已知道他便是那个‘飞剑客’,但他仍是‘陌生人’,江湖已经离他远去,虽然他身在江湖,但他似乎已经不用身不由己了。李寻欢死后,世间也就见不到了阿飞,是不是因为那时的阿飞已不是阿飞,阿飞既然已经不是阿飞,我们又怎么见得到呢。这恐怕也是小李飞刀精神的一种力量吧,没有人可以避开那一刀,因为每个人本身都有避不开的理由,那就是面对正义的恶念,在正义面前,恶念本就是不堪一击的。
      一件事因仇恨而开始,因宽恕而结束是令人高兴的。叶开宽恕了马空群和丁白云,也感化了傅红雪,因为爱化解了恨,叶开不仅继承了李寻欢的飞刀绝技,也继承了正义仁心,正像荆无命所说‘百晓生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会将小李飞刀排第一。’
      死魂灵
      丁灵琳是一个充满光明、希望的美好的生命,无论是圆圆的脸、大大的眼、一边一个酒窝还是那丁丁玲玲的铃铛无不展示出一个浑身充满了爱的阳光少女形象,正因为如此,不仅叶开喜欢她,阿飞也喜欢她。“我就是叶开,叶开就是我,你想杀他,就杀了我吧。”叶开的性格和丁灵琳如出一辙,都是阳光型的,他们的相爱本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毫无违和之感。在古龙先生的小说里很难看见如此纯正的爱,丁灵琳是真爱的灵,是美好光明的灵,更是这部小说中的灵。
      活的卑贱,死的高贵,也许她活着的时候,她的灵魂不干净,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傅红雪一次次地抛弃了她,因为傅红雪害怕甚至怀疑,他不信任翠浓的魂,在他看来,一个肮脏的灵魂是不会坚守爱情的,与其让她因为不坚定而背弃自己,还不如自己先遗弃了她,也好显得有尊严,这便是傅红雪的傲气和自卑的糅杂。傅红雪爱翠浓,爱的不是肉体,而是魂,在他心中,翠浓本该是一个纯洁高尚的女神,但现实中翠浓却是个妓女,即使她对傅红雪再真再好,傅红雪也难以忘记她的过去,因为这时的傅红雪‘不懂得被爱,也不懂得去爱。’这‘最原始的爱’或是‘最真的爱’早已不适应于人类的这个阶段,最真的最原始的未必就是最好的,因此当翠浓离开他的时候,假装嫁给别人的时候,他会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这不是他有多伤心,而是他对翠浓的失望——她毕竟还是一个**!他失望在希冀的破灭。而当翠浓用自己的鲜血洗净了自己灵魂的时候,傅红雪才会真正爱上翠浓,而此时,翠浓已经死了,但这并不要紧,因为她的魂已经获得涅盘重生,因为傅红雪本来爱的也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魂,你已经得了永生,傅红雪也懂得了魂的真谛,这从他以后对周婷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翠浓一死改变了傅红雪的人生观,使得他更看得开。
      马芳铃是个灵魂发生质变的人,她本是一个明朗可爱的像丁灵琳一样的女孩子,只可惜她遇到了两个改变她一生的人。爱和恨将她无情的撕裂,从此她的灵魂被撕成了两半,以前的一半被埋藏在她心底深处的‘寂寞,孤独,无人关心’所吞噬,而现在的一半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疯狂和恶毒”。他想叶开对她粗暴,而叶开没有,对她粗暴的是傅红雪,正如傅红雪说的“我知道你想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她想的是她心爱的人能对她粗暴,她的条件是心爱+粗暴=爱情,而叶开只是心爱没有粗暴,傅红雪只有粗暴没有心爱,所以她恨,她痛,叶开原来不爱她,傅红雪对她粗暴也只是解决病痛,她的希望全成了泡影,随之而来的便是她的丧心病狂,恨尽了所有有情人。
      恨和爱有时本就是相互滋生的,沈三娘本是为了报仇而来,结果却是爱上了仇人,不管那个仇人怎么样,是一个英雄或是一个见了危险就只顾自己逃命的小人,她都爱着他,可能她也知道自己爱得不值,但爱就是爱,无论值不值,爱与不值的矛盾使得她选择了解脱——死。
      忏悔录
      要杀的人很多,但最终却一个也没有死。因为叶开用自己的宽恕换得了他们的忏悔,终止了仇恨。马空群忏悔了,为了自己的过错被发现而忏悔。他并不后悔杀了白天羽,也并非因悔恨而忏悔,他的忏悔是他的种种掩饰和隐藏都被人揭露时的悔恨和痛苦,是一种孙悟空怎么翻跟头也翻不出如来佛手掌的无奈和绝望。萧别离为了这竹篮打水空无目的的生命而忏悔,没有目的没有理由的活下去本来就和死毫无分别。丁白云为了她那因爱生恨而又害人害己的行为所忏悔,所以她想死,在她身上也许我们看见了马芳铃的结局,虽然小说里没有写出她的结局,因为丁白云的结局就是她的结局。
      恩仇了了,爱是永恒,“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IP属地:河南2楼2017-08-27 10:17
    收起回复
      《边城浪子》真正的书名是《风云第一刀》
      [日期:2013-08-09] 来源:豆瓣 作者:Dominic [字体:大 中 小]
        《边城浪子》真正的书名是《风云第一刀》。
        1972.2香港《武侠春秋》98期开始连载时就叫《风云第一刀》,古龙写的后记落款于1972.9.20。
        出现把这样的错误原因很复杂:
        《九月鹰飞》里第一次提到叶开是小李飞刀真正的传人,大部分人就认为它是小李飞刀第二部,是紧接着《多情剑客无情剑》写的。
        其实《九月鹰飞》是小李飞刀第三部,是紧接着《风云第一刀》写的。《九月鹰飞》当时连载的名字是《风云第一刀》后传,所以错上加错的事情出现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结集出版时被改名《风云第一刀》。
        更细碎的原因是:1972年9月《风云第一刀》在香港连载完,可是到1976年才在台湾汉麟结集出版,改名《边城浪子》。《九月鹰飞》1974年写完后马上在台湾得到出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了《九月鹰飞》在《风云第一刀》之前的错觉。
        所以小李飞刀正确的编排及书名应该是:
        1、《多情剑客无情剑》
        2、《风云第一刀》(即边城浪子)
        3、《九月鹰飞》
        4、《天涯•明月•刀》
        5、《飞刀又见飞刀》
        6、《风铃中的刀声》
        另附古龙后记,里面说的很明白「风云第一刀」写的仇恨与宽恕的故事,而小李飞刀第一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写的是爱情与友情,所以出版时被改成《风云第一刀》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2009年11月珠海新版的古龙作品集将这个错误改了过来,而《边城浪子》这个谬误又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大家已经习惯了这个名字而被保留。只是他们出版时肯定不敢把后记附上去,那样就说不清了,读者也会投诉。
        终于说清楚了,心里悬着的剑终于落下。
        附:后记
        《风云第一刀》终于已结束。
        近年来,我已很少写这么长的故事,太长的故事总难免芜杂沉闷。
        我这么样写,是因为我一心希望能在这故事里,写出一点新的观念来,一心希望这故事能有一个在新观念中孕育成的主题。
        仇恨和报复,虽然并不可耻,但也绝不值得尊敬。
        仇恨虽然是种原始而古老的情感,但却绝不是与生俱来的,爱和宽恕,才是人类的本性。
        这就是我这故事的主题。
        我不知道这故事是不是已能将它的主题表达明白,我只知道,假如每个人都能以“宽恕”代替“报复”,这世界无疑就会变得更美好些。
        ×            ×            ×
        每本小说,都应该有它的主题,武侠小说也一样,除非你认为武侠小说根本就不是小说。
        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其中甚至包括了武侠小说的作者。
        假如连武侠小说的作者本身都已看轻武侠小说,又怎么能期望别人重视它?
        难道残酷的流血报复,真是武侠中不可缺少的?
        难道武侠小说中,真的只有这些因素才能吸引读者吗?
        我不相信。
        假如你真的这么样想,就未免看轻了武侠小说的读者。
      “小妇人”中,写的是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甜蜜,“战争与和平”、“乱世佳人”,写的是时代的变动,战争的残酷,和人类在战争动乱中,所表现出的博爱和信心。
        “双城记”写的是爱情和友情的伟大,“人性枷锁”、“红与蓝”,写人性的欲望,克服这种欲望的痛苦和矛盾。
        “波城世家”,写新旧两代间的冲突,“柏林孤城录”,写人类如何为了自由而毅然肩负伟大的责任。“海狼”、“白鲸”、“老人与海”,写的是人类不可克服的恐惧,和他们在恐惧中所表现的伟大勇气。
        “傲慢与偏见”的主题,则更明显。
        这些小说的主题,虽然严肃,但也同样充满了紧张、趣味,和悬疑。
        人性的冲突,才真正是任何小说中都不能缺少的动人因素。
        ×            ×            ×
        作为一个“写武侠小说的”,我当然绝不反对以诡谲变化,惊人的情节,和性格凸出的英雄人物来吸引读者的。我只不过觉得,除了这些之外,还应该再给读者一点别的东西,一些可以振奋人心的东西。
        一些可以让别人承认武侠小说也是小说的东西。
        但我也知道,新的尝试不但冒险,而且通常总是吃力而不讨好的。
        可是我心甘情愿。
        因为我是个“写武侠小说的”,我总希望写武侠小说的人,将来也能被人称为“作家”,和别的作家一样受到重视。
        我总希望武侠小说将来也能被人称为“小说”,和别的小说一样,可以让人堂堂皇皇的摆在客厅里。
        古龙  一九七二.九.二十


      IP属地:河南3楼2017-08-27 10:19
      回复
        小李飞刀的真正传人──《边城浪子》导读
        [日期:2011-09-23] 来源:风云时代 作者:卜键 [字体:大 中 小]
        本文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陈晓林先生提供,风云时代保留版权,其他人不得任意转载,若要转载请与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联系。
        本文为风云时代版“古龙精品集”边城浪子的作品导读。

          在古龙作品中,《小李飞刀》当是很受读者青睐的一种;在古龙作品的兵器谱中,“小李飞刀”更有著别样的神韵;在古龙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小李探花最令人心向往之。
          《边城浪子》是“小李飞刀系列”中的一种,是古大侠著作中的上品。
          边城,荒远极边之城;浪子,浪迹天涯的游子。拈出这样的题目,古大侠也就选定了一种极写笔墨;霜天辽阔的草原,草原上如泣如诉的歌咒,歌咒中隐藏的血腥往事,往事所牵涉的“梅花故人”与故人之子,故人之子间的爱恨、善恶、牺牲与杀戮……
          真佩服古大侠手中的魔笔,其能在写出李寻欢之后,又流淌出一个叶开。“木叶的叶,开朗的开。”他是李寻欢精神和武功团凝出的一个新的精灵,他以宽容稀释仇恨,以理解溶化误会,以关爱善待他人,以纯真明朗的襟怀去驱除阴暗,他是已毁灭的神刀堂主白天羽的血胤,然则,他更是李寻欢精神的传人。
          于是,小李探花的飞刀历数十年后仍在飞动,如电光石火,携带著诗情和爱意,仍然是“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小李飞刀的每一次飞动,都不在取人性命──哪怕是十恶不赦者或确有大罪者的性命,而在于阻止流血和罪恶。仍是“例不虚发”,仍然闪动著摄人弧光,其境界则更高远。
          《边城浪子》的主人公,不是那黑衣黑刀、一意复仇的傅红雪,而是落拓不羁的叶开;全书表面上是一个为父复仇的故事,其实却是以鲜活的事实证明冤冤相报之不可取。此书情节紧张绵密,环环相扣,但读者若把目光多关注外示以暇的叶开,便不会将作者的本意放过,便不会把该书仍入“小李飞刀”系列的立意放过。
          那天晚上的雪真大……
          读了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便知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现侠客,本是很古远的事情了。后来陆续便有了武林,有了武林门派如少林、武当,有了侠义道,也有了黑道或邪魔外道,有了武林格范与江湖规矩,也有了对侠义精神的守护、张扬和背叛。
          武林,龙蛇杂居的武林,善恶并生的武林,崇尚公正与好勇擅杀的武林,永远离不开恩恩怨怨的武林,这也正是古龙笔下的武林。
          本书贯穿的是一个惯常的武林故事,一个遗孤为父寻仇的故事,唯作者以至情运笔,以理性布局,有一番出奇料理,结果便与旧武侠之套路迥异,便成别开生面的佳构。
          十九年前一个大雪的夜晚,本应是一个普通且充满生活亲情的冬夜,神刀堂白天羽堂主与其兄弟、亲眷、挚友在落霞山下的梅花庵饮宴赏雪,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瑞雪红梅,谈笑晏晏。这同时,一场劫杀(或曰谋杀)亦布置停当,三十多名一流高手早等得焦灼不安。当杀戮终于开始,当血泊与白雪混凝在一起,当惨绝人寰的捕杀由激烈渐趋平静,当一代大侠白天羽奋起反击,迤逦二三里冰途终于倒下,阴谋者战战兢兢地迎来了胜利,这胜利也只能是“惨胜”:三十多人只剩得七八之数,且多数重伤。
          被伏击的一方更其惨烈,大老板白天羽夫妇死了,同时被杀的还有他们四岁的儿子。二老板白天勇夫妇也死了,同哥嫂一样,他们的尸骨残缺,身首异处。神刀堂只剩下一位三老板马空群,他收拾起白氏一家尸骨,立下为之报仇的血誓,竖起“关东万马堂”的大旗,开始再创业。当时又有谁能猜出:马空群正是这场大劫杀的首谋!
          真佩服这位马空群,他有这等绵密的机心,有这等周严的组织力,有这等狠辣的手段,他能在一个大阴谋发生的事前和事后,把自己包裹得这般严密。
          十九年过去了。
          岁华有情,关东万马堂在马空群的经营下日益壮大,人多地广,威名远扬;岁华亦无情,马空群杀兄弑嫂、主谋劫杀的本来面目不胫而走,尽人皆知。阴谋者只能沽名逞诡计于一时,不能掩盖真相于久远,不是吗?
          马空群诚然是一位奸雄,奸者多智,然终有一失。奸人多智,且江湖中不奸的多智之人亦自有之。马空群杀了白氏一家,连四龄孩童都不放过,可谓斩草除根。他自然也想到了白的外室花白凤,千里迢迢派员追杀,然花氏躲起来了,带著为白天羽生出的稚子。于是在万马堂日益昌盛的同时,一颗复仇的幼苗也在仇恨的滋养下成长。
          十九年过去了。当年的“梅花故人”零落天涯,却都没有忘记那个多雪的夜晚,没忘记那场惊心动魄的劫杀或曰杀劫。尤其是马空群,这位梅花庵血案的最大受益者常常受著恐怖的煎熬,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并未随时序迁转而稍减。其深心中的恐惧虽亦交织著良心的自责、精神的痛疚,但更多的,则仍是对报复即来的惊恐。耿夜难眠之时,他戒惕著身侧娇柔的女人,他知道这女人是花白凤派来卧底的,他设计著用间谍侦敌之谋,但愈是这样,就愈使他心惊肉跳,度日如年。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是江湖和武林的法则,其间也写出一份天意和公道。马空群是一个恶人,恶人造恶时固然畅快,但畅快之后随之而至的则是忧惧。“善恶到头终须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十九年之后才来了寻仇报复之人,是迟了些,然这“迟”对于马空群来说,不也正是一种精神折磨吗?
        梅花故人
          因为白天羽有了后人,因为这白氏之后突现江湖的寻仇之举,本来零落天涯的“梅花故人”也不得不再有一番遇合。亏古大侠想出这样一个奇妙绝伦的名目,“梅花故人”四字,多像文人雅集的诗社或词社之称,哪里有半点血腥与血痕?梅花故人本来有三十余人,经白天羽殊死反扑,剩余的便只有七八个人。这些人本是灾难的制造者,却更像劫后余生的受苦人,其受到的震撼和创伤,亦经久不愈。实则若非白天羽刀下留情,伏击者死伤还要惨重。毋怪经十九载后忆起那场血战,萧别离的目中仍“露出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之色”,易大经的脸仍会“因痛苦和恐惧而抽搐”。
          残留的“梅花故人”中,几乎每人都有一份梅花庵劫杀的纪念:马空群的左手只剩下一根拇指,萧别离失却了双腿,桃花娘子贯穿肩胁的刀疤……在在证明了血战的惨烈。白氏兄弟两家十一人全部死去,三十名伏袭的第一流高手只剩得七人。正是这七人之一日后天良发现,将这场浩劫告知了白凤夫人,他是谁?白天羽两位昔日的情人必不肯,劫杀的首谋马空群必不肯,当是其余四人中的一个。
          “梅花故人”同时也是白天羽的故人,多是其武林挚友或情侣。以朋友和情人行此恶谋,以设定牢笼之人经此大险,其间的体验和回味是复杂的。然绝非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安和愧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躲躲藏藏:柳东来的挺身直斥白天羽,薛斌与老家人自尽前的嘲骂,郭威一家视死如归的当街叫阵,都反过来令傅红雪震动和疑惑,动摇了他复仇的决绝。
          更决绝的是桃花娘子与白云仙子,她俩都曾是白天羽情史短暂的情人,都曾对白天羽产生过浓重的爱意,被抛弃后都对白天羽动了杀心,是最坚定的谋杀参与者。不唯如此,在十九年后,桃花娘子仍守候在庵内,一心要袭杀白天羽的遗孤;白云仙子生下了白天羽的孩子,却要他恨其生父,杀其兄弟。这是怎样强烈且变态的恨意!
          然则当白云仙子割去白天羽的头颅,烧成灰又和酒饮下之后,当她决心与负心情郎混成一体告别人世之时,我们又难以判别爱恨与恨爱,难以论说今是或昨非。爱情是缠绵炽热的,桃花娘子、白云仙子与白天羽也都经历过缠绵炽热的爱情,然此处,古大侠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可悲可怖的爱情长卷,让人惨不忍睹。
          死者长已矣,生者诚可哀。十九年了,她们仍拂不去负心郎的身影,日日被失恋和嫉妒的尖喙噬咬,这是怎样一种日子?


        IP属地:河南4楼2017-08-27 10:21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6楼2017-08-27 10:28
          回复
            论新派武侠小说家:古龙作品——《边城浪子》复仇模式之超越一、前言
            [日期:2007-01-13] 来源:批踢踢实业坊 作者:RAIGON (傅红雪) [字体:大 中 小]
              「所谓『新派武侠』,是指一九四九年中国的政治钜变与离乱灾劫之馀,崛起于香港一隅之地,而扩及海外中文世界的武侠小说。因其在形式与内容上,都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情节散漫,题材芜冗的局限,而表现为较严谨的结构与较明快的节奏,与老一辈武侠名家如平江不肖生、王度庐、白羽、朱贞木,乃至还珠楼主等人,断然有别。」1
              这段话道出了「新派武侠」的年代、地点、以及相对于「旧派武侠」的几个特徵:情节结构更为严谨、题材选用更为广阔、节奏更为明快──然「新派武侠」作为与「旧派武侠」相异的武侠新派别,尚有其他鲜明的特色,诸如:「作品内容所表达的新思想、新观念即新文学技巧…」2等。
              而「新派武侠」的代表作家亦有现今仍被记忆的:梁羽生、金庸、古龙、上官鼎、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温瑞安等人。
              但,即使是不断推陈出新的新派武侠小说,似乎也落入了某些故事模式,例如:复仇、寻宝、侦探、种族对抗、伏魔、情变等3。
              至于新派武侠以复仇为故事模式的作品,包括了:古龙《边城浪子》《白玉老虎》《七种武器系列──多情环》《七种武器系列──霸王枪》、梁羽生《萍踪侠影》《散花女侠》、卧龙生《天香飙》(后半)等著作,其中亦不乏改变「东市杀怨吏,西市仆仇尸」4、「忍辱练武(得宝)──手刃仇人」等复仇概念和复仇模式的尝试。
              以下将由古龙《边城浪子》一书所表现的复仇概念、模式变化作为例子探讨之。
            ──────────────────────────────────
            1 此为陈晓林先生言,原载于台湾《中央日报》副刊,1988年1月2日,引见柳苏等著《梁羽生的武侠文学》,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88年7月,页103。此引自于林保淳先生主编《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国际武侠小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出版,2005年。
            2 《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叶洪生著,台北,联经出版,民83,页62。
            3 陈兆南教授编写〈俗文学概论讲义第二节:侠的社会意义──侠的发生、性格与其变迁〉,页10。
            4 徐贞卿〈结客少年场行〉。


            IP属地:河南7楼2017-08-27 10:28
            回复
              二、《边城浪子》的「悲剧化复仇」模式及其思考
              [日期:2007-01-13] 来源:批踢踢实业坊 作者:RAIGON (傅红雪) [字体:大 中 小]
                《边城浪子》一书的复仇模式,是相当传统的「儿子长大后复仇」1模式。
               《边城》的内容以曾经叱吒风云,却惨遭江湖人围剿灭门的「大侠」白天羽一家之遗孤──傅红雪的复仇为主线,贯穿整本书的脉络。
                从傅红雪从小被培育成能忍受一切侮辱、并且对「复仇」绝对忠诚的「复仇机器」,一直到在最后两个仇人──马空群和丁白云面前,被另一主角叶开揭露身世,得知自己根本不是白家后代,他终身的信仰「复仇」也在霎时完全瓦解。书中便在傅红雪黯然离去、叶开与丁家的和解之中划下句点。
              在传统的「儿子长大后复仇」之模式里,通常会包含著「忍辱负重」的要素,无论「忍辱」的人是母亲(父亲)、儿子(女儿)、或二者。作者在小说中做这种要素的安排,无疑地是要强调「为了复仇而忍受的痛苦」,以达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在《边城》一书的结构编排上,古龙无疑地做过这种考量,然而,在《边城》里读者看到的并不会只有傅红雪受辱的画面:
                紫衫少年一起大笑,又有人笑道:「你若没这个胆子,也休想从大门里走进,就请你从这栏杆下面爬进去。」……傅红雪还是垂著头,看著自己握刀的手,过了很久,竟真的弯下腰,慢慢的钻入了大门旁的栏杆。……他们的笑声,傅红雪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大家都已发现,他每走一步,地上就留下一个很深的脚印。就像是刀刻出来一般的脚印。他显然已用尽了全身每一分力气,才克制住自己心中的激动和愤怒。他本不是个能忍受侮辱的人,但为了某种原因,却不得不忍受。他为的是什么?2
              或傅红雪忍受自己身体残疾的画面:
                傅红雪全身不停的颤抖,突然也倒了下去,缩成了一团。火光闪动下,他的脸竟已完全扭曲变形,嘴角就像马一样,吐出了浓浓的白沫。……这少年不但孤独寂寞,满心创痛,而且还有这种可怕的病向毒蛇般纠缠著他。3
                读者一路追随「儿子忍辱负重已报复仇」的模式往下看去,便会发现,古龙安排「忍辱负重」的用意绝对不仅是强调傅红雪的「具体」痛苦以增加感染力,更有衔接结尾的「荒谬误会」4之用意──也就是傅红雪根本不是白家的人,他的报仇失去正当性、合理性、他的依托也在瞬间瓦解,他忍受的污辱伤痛便在得知事实的刹那间归于徒劳:
                他本是为了仇恨而生的,现在却像是个站在高空绳索上的人,突然失去了重心。仇恨虽然令他痛苦,但这种痛苦却是严肃的、神圣的。
                现在他只觉得自己很可笑,可怜而可笑。5
                相较于卧龙生《天香飙》的谷寒香为报夫仇,忍辱嫁与独眼怪人佟公常以学武艺,艺成杀佟公常,并复出江湖,追杀仇人,仇尽自戕的铺陈;或古龙本人的另一部作品《七种武器系列──多情环》的主角萧少英忍受背叛师门、贪恋酒色的堕落臭名,渗透天香堂以完成复仇之夙愿──《边城浪子》的「忍辱复仇」完全推翻了主角复仇成功的「模式结局」,而用极强烈的讽刺手法,凿穿为复仇而生的主角傅红雪,达到了强烈震撼读者的效果。
                除了傅红雪的身世与忍辱造成的悲剧效果之外,他会对「复仇」感到执著、甚至成为信仰的因素也是一值得探讨的现象:
                在传统「儿子长大后复仇」这一模式中,母亲往往担负著点燃、培育儿子复仇之火的任务,如《后水浒传》中的许惠娘,《西游记》中的唐僧之母殷小姐,《清史稿·孝义传二》中的王恩荣之母等等,母亲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复仇过程的主导,他们或是亡夫一命的转达者、确认者,或是儿子复仇行动的掩护者、支持者,好像母亲存在的价值只在于为夫报仇。6
                《边城》一书中,傅红雪的母亲,白凤公主在开头的楔子便露出对仇恨的强烈形象、和灰暗色彩:
                然后她高举双手,喃喃道:「为了这一天,我已准备了十八年,整整十八年,现在总算已全都准备好了,你还不走?」
                黑衣少年垂著头,道:「我……」
                她突又挥刀,一刀插入他面前的土地上,厉声道:「快走,用这把刀将他们的头全都割下来,再回来见我。否则非但天要咒你,我也要咒你!」7
                她的确是担纲著「培育、点燃儿子复仇之火的任务」,但是在《边城》里,白凤公主不只有点燃儿子的复仇之火,还将父亲的完美形象加诸在儿子的印象上,造成了傅红雪在杀袁秋云、彭烈、桃花娘子、薛斌、郭威等仇人并从他们身上得知谋害白天羽的理由时,完美与瑕疵的两种白天羽在傅红雪心中互相抵触。
                从白凤公主一味将父亲完美形象强行加于傅红雪的脑海中、以及对仇恨的偏激乃至于对儿子撂下狠话:「快走,用这把刀将他们的头全都割下来,再回来见我。否则非但天要咒你,我也要咒你!」
                ──由此可得知,对白凤公主而言,傅红雪的存在无疑是一个连结「白天羽──白凤公主」的桥梁、也是实践白凤公主对于白天羽爱情(或亲情等情感)的实物,从短暂出现于楔子的白凤公主形象里,读者看不到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应有的爱(白凤公主并不知道傅红雪非自己与白天羽的亲生子)。
                即便是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郭啸天遗孀李萍,在念念不忘郭啸天之死与仇恨的时候,仍然对郭靖照顾备至、悉心呵护,透露出母爱的情怀:
                这时怀中抱著的是亲生孩儿,那恨之切骨的段天德已不知去向,本来的满腔悲痛愤恨,登时化为温柔慈爱,大漠中风沙如刀,她只求不刮到孩儿脸上,自己却是丝毫不以为苦。8
                古龙塑造这一个白凤公主的「对白天羽的爱情──为了帮助他报仇──儿子只是复仇工具──或是实践她心中爱意的工具」之心理,也许就是为了和「忍辱负重──傅红雪的生命只有仇恨」的要素相结合,以构成傅红雪生来的「悲哀」和「永远的徒劳」。
                因为傅红雪信仰的仇恨根本不是属于他的仇恨,所以在这一事实面前,他以往曾经努力过的、忍受过的都成了可笑的笑话。
                由此可见,古龙创造白凤公主是一反传统的「母亲在仇恨面前的定位」,并可将此视之为对复仇模式的一种突破,而古龙最主要想表达的内在价值,笔者认为是一种反对仇恨的情绪表现──
                仇恨!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恨!
                「你杀了我父亲,所以我要报仇!」
                「你要杀我爷爷,所以我也要杀你!」
                就是这种仇恨,竟使两个完全陌生的人,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人世间为什么要有这种可怕的仇恨,为什么要将这种仇恨培植在一个孩子的心里?
                傅红雪自己心里的仇恨,岂非也正是这样子培养出来的!
                这孩子今日若不死,他日长大之后,岂非也要变得和傅红雪一样!9
                毕竟在仇恨面前,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等等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情都变得微不足道。
                在仇恨面前母亲的亲情可以瓦解为无物,视孩子为报仇工具;在仇恨面前友情可能瞬间瓦解,朋友反目成仇;在仇恨面前爱情只是薄弱的联系,势必会被强大的外力分裂。
                整体说来,古龙想表达的内在价值可以说是积极的、而且语带迫切的,但是他在复仇模式上的改变尝试,却是用「悲剧化」来完成对仇恨价值的反思。
              ──────────────────────────────────
              1 王立、隋正光〈古龙小说复仇模式及其对传统的突破〉,林保淳先生主编《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国际武侠小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出版,2005年。
              2 古龙《边城浪子第一部──万马堂》,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64-65。
              3 古龙《边城浪子第五部──傅红雪》,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51。
              4 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武侠文化网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kungfu/c/3-3-8.htm
              5 古龙《边城浪子第五部──傅红雪》,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191。
              6 王立、隋正光〈古龙小说复仇模式及其对传统的突破〉,林保淳先生主编《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国际武侠小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出版,2005年。
              7 古龙《边城浪子第一部──万马堂》(楔子.红雪),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8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三回〈大漠风沙〉。
              9 古龙《边城浪子第四部──神刀堂》,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188-189。


              IP属地:河南8楼2017-08-27 10:29
              回复
                三、《边城浪子》复仇概念对传统的超越
                [日期:2007-01-13] 来源:批踢踢实业坊 作者:RAIGON (傅红雪) [字体:大 中 小]
                  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
                  以上这段出自于唐代李德裕所作的〈豪侠论〉。从这段话中可见「义」与「侠」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但在同时,令人感到疑惑的问题也油然而生:「义」对「侠」究竟有何影响?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
                  《史记.太史公自序》论游侠为:「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此句道出游侠行为和「仁」、「义」的明白连结。
                  然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描述游侠的实际作为:「诸所尝施,唯恐见之」、「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其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却很明白地点出侠之义是「利他」1主义的行为──尽管这可能不符合「正义」2,却是最确切符合「大众之义」的「义行」。
                  然「游侠」毕竟与「侠」不同。可是,早期游侠的「行侠观念」之形成,无疑地对于后世「侠」的观念之形成有著相当程度的影响。
                  譬如西汉时,南阳游侠原涉: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季父为茂陵秦氏所杀,涉居谷口半岁所,自劾去官,欲报仇谷口豪桀为杀秦氏,亡命岁馀,……3
                  原涉辞官报父仇──这一行为无形中已经强调了「侠」的一种「义行」价值,也就是:「父之仇,夫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4的思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报仇」的行为可能也是一种「报恩」的表现。
                  这类思想的具体表现一直延续下来5,便造成了传统的「侠」应有的「模式义行」之一。
                  倘若一个侠拥有著家庭血海深仇、或是民族仇恨而不思报复,其本身的「侠性」便可能遭受到世人的怀疑,怀疑其合理性与正当性。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传统上,「侠」的「义」一旦遇上「仇恨」,其报仇行为便是维持他的「义」之不可或缺的行动。
                对于这种传统「侠义行为的思想」提出不同看法的人,古龙并非第一。较古龙更早的梁羽生便在《萍踪侠影》里借张丹枫之口叹息:「人与人,国与国,都有那么多的冤仇。」,而古龙在《边城浪子》里更以陌生人(阿飞)之口,道出:「能杀人并不难,能饶一个你随时都可以杀他的仇人,才是最困难的事。」此一感慨。
                  风吹进来,吹起了死人头上的白发。他们都已是垂暮的老人,他们做的事就算真的不可饶恕,也未必一定要杀了他们。
                  傅红雪对自己做的事是否正确,忽然也起了怀疑。
                  他本是为了复仇而生,为了复仇而活著的。
                  但现在他却已不知该怎么办了。
                  是不是应该再去追杀别的人?还是应该饶恕了他们?
                  这仇恨若是跟本不应该去报复,他活著还有什么意义?6
                  古龙在《边城浪子》的第三十三章.〈刀下亡魂〉中,提出了这迫切的问题。
                  而主人翁傅红雪,便是这迫切问题的第一个遭遇者,也是没有解决方式可供使用的问题牺牲者。
                一个人若已没有理由活下去,就算还活著,也和死全无分别了。
                  这才是一个人最悲痛的。
                  绝没有更大的。7
                  他本是为了复仇而生,为了复仇而活著的。8
                  傅红雪所遭遇的悲剧,便是如此──他生命的唯一理由是复仇,但是他的报复信念却本就是一个「不应该去报复」的事实。
                  「复仇是空」的思想,才应该是贯彻《边城浪子》的主旨。
                  古龙以傅红雪这一悲剧的、实验性的角色来铺陈复仇可能遭遇到的事件、并且怀疑复仇这动作的合理性与其矛盾9。和传统上,把「报仇」看成为侠应必备的前置条件之观点,有相当大的出入,而其在作品中表现的对人性之乐观态度,也可以说是对传统复仇的「冷酷」、「血腥」、「了无人性」10等负面面向的积极超越。
                ──────────────────────────────────
                1 《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叶洪生著,台北,联经出版,民83,页7。
                2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此处的「正义」,实指法禁。
                3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4 《礼记.曲礼上》。
                5 例如,一直到唐代仍然延续这种观念的「报家族之仇」之作品,李公佐〈谢小娥传〉、薛用弱〈贾人妻〉──甚至到了金庸《天龙八部》仍在强调「为人子弟,父母师长的大仇不能不报。」的报仇合理性与正当性。
                6 古龙《边城浪子第四部──神刀堂》,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40。
                7 古龙《边城浪子第三部──出鞘刀》,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90。
                8 古龙《边城浪子第四部──神刀堂》,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40。
                9 如果说与被害人没有血缘关系便失去了复仇的「正当性」,那么「复仇」正当的定位应该在哪边呢?──是家庭伦理的辈份关系和养育之恩情吗?如果是如此,那么傅红雪与他的父亲存在著辈份关系(若不论血缘关系,以养育的角度来看,白凤公主是他的母亲、白天羽亦是他的父亲),傅红雪便没有资格帮白天羽复仇吗?只有血缘才是对复仇主体意志的决断者吗?──若是依据养育之恩来看,傅红雪和白天羽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养育之恩,何况白凤公主只将傅红雪当作一报仇工具看待,那么傅红雪应该顾及到白凤公主的养育之恩,而去替一个素未谋面的父亲报仇,这合理吗?那么在古龙另一部著作《月异星邪》中,女主角以为抚养自己长大的温如玉是弑父母之仇人,而思报仇,却被女婢提出疑问:「生育之苦,固然是为人子女必报的恩德,但养育之恩,难道就不是大恩吗?难道就可以不报吗?」──而,白凤公主将自己的复仇意识强加在下一代身上,并以其他「正当」里由来包装,这就真的合理吗?──以上是笔者推敲古龙在《边城》书内试图表达的对复仇之疑问。
                10如《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中,以皇甫氏〈崔慎思〉:「谓崔妇既报复仇,临行时却将自己所生的婴儿杀死,却说是:『杀子绝念,断子所爱。』」、薛用弱〈贾人妻〉载:「报冤仇,割仇人之首置于皮囊,后遂挈囊逾垣而去,身如飞鸟。」、「断其小儿身首,俄而复去。久之,竟无所闻。」,此等全无人性可言。另一例则是在陈平原著《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所说的「世人并未摆脱嗜血的野蛮习性」,王度卢《宝剑金钗》第三十四回,李慕白杀仇人黄骥北,竟使他「痛快得他要发出狂笑来」──由此可见侠客们在手刃仇人后,往往会得到异常的快感,并且「毫无负疚与不安的感觉」。


                IP属地:河南9楼2017-08-27 10:32
                回复
                  四、结语
                  [日期:2007-01-13] 来源:批踢踢实业坊 作者:RAIGON (傅红雪) [字体:大 中 小]
                    古龙曾经主张:「武侠小说的价值──从一本武侠小说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1,于是他在武侠小说的写作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放入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2、或是观念,试图反映一些当代的背景,或是超越一些被过去限制的概念。3
                    《边城浪子》,便是古龙超越、并对传统概念提出怀疑的具体范本之一。文本(text)中对于复仇的反覆探索,对于新派武侠、甚或温瑞安等人所谓的「超新派」4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古龙生平上百著作中,对于复仇的探索与反思之作仍有不少数量,但《边城》造就的「悲剧」意义,却是笔者认为大过其他作品的出类拔萃之作,(其中主人翁傅红雪的创造和其悲剧性的结尾:承接──《天涯、明月、刀》亦是值得探讨的重点)──故本文以《边城浪子》作为古龙超越复仇模式的切入点以探讨。
                  ──────────────────────────────────
                  1 古龙《天涯、明月、刀(上)──天涯》〈写在《天涯、明月、刀》之前〉,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页4。
                  2 叶洪生著《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页397-398引古龙言:「武侠小说有时的确写的太荒唐无稽、太鲜血淋漓;却忘了只有『人性』才是每本小说中都不能缺少的。人性并不只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括了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的。我们为什么要特别看中其中丑恶的一面呢?……」
                  3 古龙《天涯、明月、刀(上)──天涯》〈写在《天涯、明月、刀》之前〉:「就因为武侠小说已经写得太多,读者们也看得太多,所以有很多读者看了一部书的前两本,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结局。」;古龙:《说说武侠小说》,《欢乐英雄.代序》:「这十几年中,出版的武侠小说已算不出有几千几百种,有的故事简直成了老套,成为公式,老资格的读者只要一看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局。所以武侠小说作者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得变;若想提高读者的兴趣,也得变。」;古龙《风铃中的刀声》序:「作为一个作家,总是觉得自己像条茧中的蛹,总是想要求一种突破。」
                  4 《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页94:「为其如此,晚近乃有温瑞安的『超新派』或曰『现代派』武侠小说出现,引起年轻读者广泛注意。」,页95:「温氏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血河车》系列皆然。……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力拔山兮气盖世.牛肉面》、《敬请造反一次》、《没有说过坏话的可以不看》等等中短篇,书名不知所云。……他在书中(《闯将》)后记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的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之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五、参考书目
                  1. 《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叶洪生著,台北,联经出版,民83。
                  2. 陈兆南教授编写(俗文学概论讲义第二节:侠的社会意义──侠的发生、性格与其变迁)
                  3. 林保淳先生主编《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国际武侠小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出版,2005年。
                  4. 古龙《边城浪子第一部──万马堂》,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5. 古龙《边城浪子第二部──玉生香》,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6. 古龙《边城浪子第三部──出鞘刀》,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7. 古龙《边城浪子第四部──神刀堂》,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8. 古龙《边城浪子第五部──傅红雪》,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9. 古龙《天涯、明月、刀(上)──天涯》,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10. 古龙《天涯、明月、刀(中)──明月》,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11. 古龙《天涯、明月、刀(下)──神刀》,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8。
                  12. 彭华著《侠骨柔情:古龙的今世今生》,台北市,大都会文化,2004。
                  13. 曹正文著《古龙小说艺术谈》,台北县中和市,知书房出版,1996。
                  14. 陈平原著《千古文人侠客梦》,台北市,麦田出版,民84。
                  15. 易剑东著《武侠文化》,台北市,扬智文化,2000。
                  16. 门岿、张燕瑾著;刘如仲、李泽奉主编《中国俗文学史》,台北市,文津出版,民84。
                  17. 刘炳泽、王春桂著《中国通俗小说概论》台北县新店市,志一出版,民86。
                  18. 古龙《七种武器系列──多情环》,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1999。
                  19. 维基文库《史记》: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8F%B2%E8%A8%98
                  20. 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武侠文化网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kungfu/c/3-3-8.htm


                  IP属地:河南10楼2017-08-27 10:32
                  回复
                    台版风云时代出版社的书质量应该都不错,不过封面除了颜色外貌似都有点雷同了


                    IP属地:北京11楼2017-08-27 10:34
                    收起回复
                      百度发个帖 限制***多


                      IP属地:河南13楼2017-08-27 10:46
                      回复
                        热血古龙网 古龙武侠网 古龙武侠论坛均有大量古书书评,强烈推荐吧友去看看


                        IP属地:河南14楼2017-08-27 10:46
                        回复
                          古龙·断章·小札【十四】:《边城浪子》
                          2008-03-10 00:00:00 作者:边城不浪 来源:古龙武侠网

                            在八九十年代盗版肆虐的武侠小说市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某个地方找到一部武侠小说的上册或下册,然后对未曾谋面的另外半部书念念不忘。若干年后终窥全豹,阅读滋味却不复有当年的美妙。
                            相比之下,拿到下册当然比上册幸运得多,因为故事已经大致铺陈开来,矛盾渐渐尖锐,情节开始向高潮进军。更重要的是,你不必经历结局不明的牵肠挂肚。
                            我第一次读到的《边城浪子》,只有中、下册,没有上册。封面上一个脸色苍白的男人以怪异的姿态举着一柄滴血的刀,署名“金庸著”。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金庸如假包换的十四字名联,但已能看出这种疯狂的笔法,不可能出自一个正襟危坐的作家之手。
                            中册故事从叶开救傅红雪开始,然后第二章迅速转入一个非常奇特的场景:叶开和沈三娘在草原下的地室漫谈。这段谈话透露了整部小说的主线:傅红雪有七个仇人,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出这些仇人,一一剪除。主角在这个故事里的位置依然不明,大概是一个协助复仇者的角色。
                            傅红雪在城市里漫游追索,那些身上洋溢着绝望气息的仇人,迫不及待找上了他。故事已经非常完整,所以我并没有急着去找小说的上册,左右不过是人物出场、背景介绍、情节铺垫之类。
                            若干年后我读到了《边城浪子》上部,我惊讶地发现,这居然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说以边城的一个夜晚开场。从这里可以看出,古龙把武侠小说人物常见的活动地点,从内陆中心城市向边陲之地扩散。“边城”已成为古龙后期小说的重要意象。《欢乐英雄》的活动背景局限在一个无名小镇,《银钩赌坊》让浪子陆小凤千里赶赴极寒之地“哈拉苏”,《大地飞鹰》的故事从西藏开始,《边城浪子》索性把侠客拉到一片神秘辽阔的荒原之中。
                            人物安置地点的不断边缘化,当然不仅仅是出于猎奇的缘故。也许对身处台北灯红酒绿之地的古龙而言,只有边城才是他真正的精神依托之地。各大门派不屑于在这里安排驻点,世家子弟的足迹与此绝缘,当然也找不到酒楼钱庄等大连锁店的分号。这里的人们平凡知足,不见目迷五色的物质生活,甚至连人性都显得原始、简单、粗糙。
                            古龙开篇便用一句话形容边城:“长街的一端,是无边无际的荒原;长街的另一端,也是无边无际的荒原。”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这片荒芜无垠的原野之上,埋伏着作家“迎风一刀斩”的干净利落的独特美学,一触即发。
                            地处关东的边城,如安德森笔下布满畸人的亥俄州小城,规规矩矩、平平常常的生活里,澎湃流动着人性冲突的汹涌暗潮;萧别离客栈座落的小镇长街,像是奈保尔故乡特立尼达的米格尔大街,贫困、破败、肮脏,隐藏着千人千面的草根故事。
                            一群个性奇特、来历不明的高手进入边城,小城开始慢慢暴露出它不为人知的一面。五个边城过客受邀到万马堂作客,堂主马空群怀疑他们之中有一个是要歼灭万马堂的凶手。意外事件接连发生,故事悬疑重重,包括两个主人公在内,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秘密。黑云压城城欲摧,在大地苍茫、万马悲嘶的边城之夜,马空群依靠身经百战的经验和智慧,最终“破局”。随后,破局之人陷入了另外一个复仇之局。
                            古龙酝酿气氛的白描功力,在这上半部分达到了巅峰。暗黑苍穹之下,漫天黄沙之中,寥廓草原之上,一群陷入迷局的江湖人左冲右突,奔波在万马堂、荒原和小镇三点一线之间。同样是肃杀的秋风,凶案连发之时,如夜鬼啼哭;高手决斗之时,如烈火熔金;儿女谈情之时,如冰河解冻;知己相交之时,如海涛扑岸。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边城,混乱、浑沌又迷人……俯瞰众生的作家操纵他的上帝之手,铺开了这片夜色浓得化不开的大地,其运笔之老到、技巧之高超、细节之精妙、文字之纯粹、意境之特出,就算放到当代最杰出的汉语作品之林,也可立之无愧。
                            侠客们摒弃了十丈软红,如荒原上飞鬃扬蹄的奔马,投身于天地自然,身上沸腾着原始的生命活力。他们要与之战斗的,已不仅仅是隐藏在暗处的高人奇士,还有无情的自然和内心的欲望。他们离开边城后,无不有一种坠落虚空的落寞之感,宛如乍然脱离精神子宫的婴儿,茫然失措,不知道何去何从。


                          IP属地:河南15楼2017-08-27 10:50
                          回复

                              如果细读《边城浪子》,会发现这是一部在结构上脱节断裂的小说——正如“边城”和“边城之外”的分野。笼罩边城的迷雾散开后,读者惊奇地发现,人物离开边城之时,故事也背离了原来的轨道,就好像在边城上空爆开的烟花,忽然之间散落到各处,侠客的任务,就是寻找出这些残瓣,然后重新回到边城,拼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直到结局,他们再也没有回过边城,这后半部分,摇身一变又顺理成章成为一个阐释“爱与恨”的复仇故事。这个故事,一开始遵行于经典的复仇模式,然后不着痕迹地开始颠覆和逆反,直到结局完成最终的解构。
                              为了揪出不知名的七个凶手,傅红雪和叶开离开地域辽阔的边城,进入了人心辽阔的世界。按照类型小说的正常逻辑,傅红雪将如《杀**尔》中艺成下山的乌玛·瑟曼,把七个仇人的名字一一从世间抹去。这里面当然不乏精彩高超的武艺拚斗,也会有智慧计谋的撞击,终点就是“比尔”伏诛。
                              读者的期待落空了。古龙开始一步步颠覆传统模式,傅红雪走上了一条与自我搏斗的不归路:
                              复仇对象的可怜——他们并不只是僵硬的邪恶符号,各有各的风采气度,也各有各的悲哀隐痛。
                              复仇过程的意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复仇迷局的循环——仇人的子女也要为他们的先辈报仇,正如复仇者杀死敌手为父亲报仇一样。
                              复仇理由的崩溃——父亲似乎是一个不值得为之复仇的角色,杀他的凶手似乎都有一个值得原谅的理由。
                              复仇本身的可笑——原来复仇者根本就与这件事情无关,真正的苦主反而时时给人留下余地。
                              萨特说:“我生活在背负安克塞斯们的埃涅阿斯们中间,从苦海的此岸到彼岸,孤苦伶仃,所以憎恨一辈子无形地骑在儿子身上的传种者。”这后半部分,已如萨特的“处境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处境之下,剖析人物内心的冲突,直视人物作出的艰难抉择。通过“儿子”对复仇的反思,折射作家对武侠小说传统的冷嘲和讥笑。
                              在最后的结局,随着两个“掉包计”的揭开,整个事件以不可遏止之势滑向荒诞之荒诞。叶开、傅红雪、路小佳、丁灵中四位如日中天的江湖新生代,不得不接受自己阴差阳错的命运。至此,复仇之局得到了残忍又完美的破解。


                            IP属地:河南16楼2017-08-27 10:51
                            回复

                              《边城浪子》则放开了手脚,另开新篇。兵器谱正式退位,直接进入集团化的江湖,武林已是神刀堂和万马堂的天下。神刀堂瓦解之后,信奉个人主义的英雄们立刻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在精神质地上,唯有《边城浪子》才堪称《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续集。这不仅由于李寻欢的影子无所不在,更因为古龙通过巧妙的处理技巧,对《多情》的种种原型作了不露痕迹的化用。
                                这是一部非常耐读耐品的小说,古龙对作品里的人物给予平等的尊重,慷慨地把诸多闪光点安排给了一众配角,尤其是路小佳、沈三娘、万马堂、马芳玲、萧别离等“宾中之主”,甚至连虚写的神刀堂堂主白天羽和惊鸿一瞥的阿飞,都是寥寥数笔,神韵自现。串起小说主线的两位主角,他们的面目性情也在对比之中予以展现。
                               


                              IP属地:河南17楼2017-08-27 1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