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吧 关注:7,733,280贴子:230,732,913
  • 1回复贴,共1

动漫里的清朝民俗之街市买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清朝民俗感兴趣的进


1楼2017-09-08 13:37回复
    前两期咱们介绍了清朝集市中各色各样的美食,本期咱们开始说说清朝时期的街市买卖。如今这种场景和小玩意们现在已很难见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吧。
    一、街市买卖
    (一)串铃卖药

    串铃卖药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串铃,也叫“虎撑”或者“虎衔”,过去的行医卖药者都将其视为护身符。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药王”——孙思邈,有次进山为人治病却被猛虎拦住去路。他本以为要和老虎搏斗,没想到老虎却并不攻击,而是用哀求的眼光望着他。孙思邈上前一看,发现老虎喉咙被一块兽骨卡住,这是在求药王来救它性命呢!
    孙思邈为了防止被老虎咬伤,他将一个铜圈放进虎口撑住上下颚,才将手伸进去为老虎取出兽骨。老虎获救后向其点头示意,转身一跃回到了深林。
    此事传开之后,卖药之人便将铜圈上缀上铃铛,铃是以带有圆孔的熟铁片翻卷打成的圆环,比镯子略小,环内装几位铁制小圆珠,外面留有一条缝,随走随摇。既可作为响器,又可作为护身符。从此,串铃就成了行医卖药者的标志。
    (二)卖鲜花

    卖鲜花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卖鲜花,是古代十分常见的买卖。如今有了花店之后,在街面上走街串巷的卖花人就变得更少了。古代卖花人往往是女子,她们手中提着篮子,里面装上各色当季的花朵。这些花朵或是摆在家中,或是鬓在发间,或是挂在身上,都有着隐隐香气,让人喜爱。犹记得童年玉兰花开的时候,外婆总会取两朵挂在衣服上,玉兰吐馥扬芬,给平淡的衣服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古代种种市声之中,无疑以卖花声最为动听,最获历代骚人墨客的钟爱,词牌中也有《卖花声》一调。
    “生小吴娃脸似霞,莺声嘹呖破喧哗,长街唤卖白兰花。借问儿家何处是?虎丘山脚水之涯,回眸一笑髻鬓斜。”
    (三)卖琉璃喇叭

    卖琉璃喇叭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琉璃喇叭,也叫琉璃圪棒或是扑扑噔,是一种儿童喜爱的可以吹出响声的玩意儿。
    古人把彩色玻璃叫做琉璃,把透明的玻璃叫做玻璃,琉璃喇叭顾名思义就是以琉璃烧制的,可以像喇叭一样发声的玩具。琉璃喇叭颜色是紫红色或淡茶色的,在庙会或春节期间卖的尤其好。
    琉璃喇叭在吹制上难度相当大,要把玻璃吹到极薄才行。喇叭有两种:一种是小孩玩的,约一尺多长;另一种是成人玩的,长约三尺。同时出售的还有一种用极薄的玻璃烧制,状似葫芦的玩具,名曰“响葫芦”。
    小孩子买来吹玩的时候稍不注意琉璃喇叭就会碎掉。虽然如此,但因其价格便宜又有声响,长得还漂亮,于是有钱家的孩子凡是去逛庙、逛厂甸的都要买上几个回家把玩。
    随着时间消逝,如今市面上已经见不到这种玩具,如何制造这种琉璃喇叭更是成为了一种谜题。不少制作琉璃的人甚至表示,做出能吹出响声的琉璃简直太难了。这种极薄、易碎、有响的老物件渐渐也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四)卖仙鹤灯

    卖仙鹤灯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仙鹤灯,原起源于宋代的金龟香灯,说白了就是古代的香薰灯!利用仙鹤灯燃香既能保持空气清新还能起到灭蚊虫的效果,是喜爱香料的古人交口称赞的工具。
    仙鹤灯本身并不算太亮,只能相当于“小夜灯”,然而为了这个简单的小夜灯,清人已特别配制上造型考究的玻璃罩盒!
    由于透明玻璃在清代是比较昂贵的材料,所以罩盒的三面立壁都是木质的,只有一面镶嵌着玻璃、以便透映焰光。同时,盒顶上开有透烟气的孔口,还在孔口上盖了一个小巧的宝盖,让香气从宝盖的立柱之间向外溢散。
    在盒子内部树有一根细棍,香面团就斜插在这根细棍的端头。点燃香面团较低的一头,火焰便会从这一头烧起同时,通过香面团内的细细孔道,在内部熏起细细香烟,并从斜向昂起的一端小孔中冒出。这看去约略像一只发光的仙鹤,正昂首喷吐出袅袅细缕,因此得雅名为“仙鹤灯”。
    与仙鹤灯类似的“香兽”,即以可爱的动物形象为造型的小香炉,在明代就已经十分盛行,《遵生八笺》记载:
    “更有金蟾吐焰,紫云捧圣,仙立云中,种种杂法,内多不验。即金蟾一方,不堪清赏,故不录。”
    (五)卖蝈蝈

    卖蝈蝈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卖蝈蝈是老北京从事蝈蝈虫类营生的小贩或活计的名称。"冬养秋虫"是入冬后的一个古老民俗,秋虫主要是养蝈蝈、蟋蟀、油葫芦、金钟儿、秋蝉以及蝴蝶等。
    明清时的北京盛行养蝈蝈,皇宫内及城乡人们都爱玩。在民间,麦收之后,胡同里就开始出现卖蝈蝈儿的。养蝈蝈的容器有用草棍或高粱秸编成的笼子,笼子的样子很花哨儿,有圆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讲究点的要用葫芦。远远地就能听见蝈蝈儿清脆的叫声,吸引许多四合院里的人前来购买。
    皇室贵族也玩蝈蝈,但笼子多是用象牙楠木或景德镇的名瓷御制而成。清代皇宫内曾专有孵育蝈蝈及蟋蟀的暖室,育养好的秋虫装入锦囊或精致的葫芦中供皇帝们把玩,还常放在宫宴中边吃边听美妙音响以助兴。
    (六)耍耗子

    耍耗子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耍耗子,和耍猴差不多,是一种让动物做出各种动作讨赏的驯兽手艺。
    耍耗子的人身上往往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沿街吹锁吸引人来。
    不过耍耗子的人平时不在街上演出,而是由主雇讲价钱,叫到家内去演。演出时,将木箱上的木架支起来,仿佛是马戏团高空演出木架的微缩品,有绳梯、吊杠等。每只小白鼠都会一两套诸如爬梯、钻圈、走独木桥等本领,十分有趣。
    (七)卖小鞋

    卖小鞋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变小的方式。这是由于古代以女子脚小为美的畸形审美观点导致的。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脚经弯曲强烈变形,简直苦不堪言。
    咱们常常听说的"三寸金莲",就是缠脚才能导致的。清代的缠足之风十分盛行,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但大多都是满人。
    缠足给妇女带来严重的痛苦,也是身体的一种残疾,缠脚后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健步如飞,只能缓慢行走。图中所卖的小鞋就是缠足后所穿的鞋子,可以看到鞋子十分窄小,算是当时一种畸形的文化产物吧。
    (八)贩骡马

    贩骡马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旧时北京,骡马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或脚力。"贩骡马"是老北京七十二行当之一,是骡马集市上为骡马买卖设置的专职中间商。俗称贩骡马、牙侩、提篮子等,相当于现在交易双方的中介或经济人,是靠赚佣金的营生。
    老北京最大的骡马交易市场在德胜门外。在德胜门外关厢一带开设马店,代客卖牲口。
    二、影视动画相关
    裹小脚,是清代十分盛行的封建习俗,这一畸形习俗,牺牲了很多女子的健康身体,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行走。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裹小脚这一陋习,但之前被影响的“小脚”再也无法恢复了,今天咱们就看看和其有关的动画吧。
    (一)晓松奇谈动画大百科
    在《晓松奇谈动画大百科》里有一期专门讲了古代的三寸金莲,几分钟的动画短视频可以让大家对古代的裹小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算是一个科普类小动画。

    (二)转梦金莲
    《转梦金莲》这部动画短片,是由江苏博瑞世通影视动漫传媒有限公司创作的动画, 这部10分钟短片,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广泛好评,还获得了首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动画二维组金奖。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清末民初的小女孩对三寸金莲不解和抵触,并且不愿裹小脚的故事。整部动画制作精良,并且保留了浓浓的中国风味,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封建习俗的作品。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对文中提到的素材感兴趣的话,欢迎进入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进行下载。我们下期再见。


    2楼2017-09-08 1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