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吧 关注:2,832贴子:22,842
  • 7回复贴,共1

各位吧友们求解答,谢谢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是作者的原型,他也和作者做着同样的选择,就是征辟的时候都选择因病推辞不受,说什么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举业,图惹高人一笑,宁可不出去的好,他这是对朝廷的失望还是一种道家思维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08 22:11回复
    都有,我觉得主要还是自身的性格所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9-11 10:01
    回复
      历史上,作者推辞的原因既有可能是故意推辞不受,也有可能确实是真的生病,这个就不得而知。
      到了小说里面,为了设计人物形象,当然是更加完美一些,描写成了装病推辞。
      失望?我看也不是。作者追求的就是真正的孔孟儒学,批判程朱理学。杜少卿言语中,体现的是对程朱理学的不满,尤其是程朱对孔孟的曲解与误导,他探索的是孔子的精髓以及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进一步的发展。这是那个年代有识之士当中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
      道家思维?也不完全是,还是儒家思维为核心,吸收一部分道家的精华。儒家倡导立德,其次立言,再次才是立功,杜少卿强调的是立德与立言,推辞不受,也很正常


      IP属地:湖北3楼2017-09-12 01:04
      收起回复
        儒林外史里面分成两派,一类是科举做官派,一类是不科举做官的名士派,相互看不起。不过名士派也有真名士和假名士,有人是真有学问,不图名利,有人是浪得虚名,最终还是追求结交权贵走仕途,图利的。


        IP属地:四川4楼2024-01-26 16:13
        回复
          杜没作者吃的苦头多,作者经历过家产纷争,科举受辱,别人当面讥讽,晚年穷困潦倒。杜的性格太不适合仕途,杜的性格更像是作者洒脱的某一面,或者说是未经风霜的青年作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04 0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