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6,336贴子:11,019,226

【TNABO】蜘蛛、本叔和面具,新蜘蛛侠(猜猜分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变白了,戏变少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09 22:07回复
    事实证明,短评是无法看出评价倾向的。
    有剧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09 22:11
    收起回复
      这是二刷票根。
      而我今天主要水的的内容和前面的短评内容基本无关。
      本来标题还想把钢躯和本蝙拉进来批判一番的,怕撕,算了,下面稍微说说得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09 22:15
      收起回复
        两个事情:
        1.蜘蛛和本叔是一个:关于没有起源的超级英雄怎么切入的问题
        2.面具是一个:关于suit的必要性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09 22:27
        回复
          镇楼是rice小妹妹?
          看到片子里戏份这么少非常气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9-09 22:28
          收起回复
            8+,新小虫应该蛮符合楼主口味的


            IP属地:广东6楼2017-09-09 22:28
            回复
              第一个问题
              一个有意义的“蜘蛛侠”产生取决于两个决定性因素:蜘蛛叮咬带来的超能力,本叔遇难带来的负罪感及更进一步的责任感。
              前面两版蜘蛛侠都有起源环节,霍兰德这版可能是急于回归漫威宇宙,可能是怕雷同的起源观众不买账又来不及编新的,所以中途切了进来。那么,这部名为“蜘蛛侠”的电影主角是谁?
              简单来说,并不是那个传统的被超能力和本叔事件所定义的蜘蛛侠,而主要还是一个“成长中的高中生”,一个不再是孩子却也还没有成熟为成人的主角。即便他可以徒手拦住一辆公交。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09 22:39
              回复
                客观原因迫使创作者(垃圾好莱坞,每次都得害我多打一个“创”)只能从中途插进来的后果是彼得帕克这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还是一个尚未被完整建立的角色,那两个决定性因素的缺席无法把这个角色导入到“蜘蛛侠”方向上。解决的方法似乎可以有很多种,本片的做法是把他安置在一个大多数观众可以感同身受的位置,也就是高中生的身份。
                一方面,青少年时期身体成人化赋予了角色更多承担责任的基础和冲动,就像超能力突然出现带来的变化一样。
                另一方面,成人过程中对家庭、朋友、社会责任这些关系处理的变化也类似于超级英雄所遇到的常见困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09 22:50
                回复
                  安置冲突没有深化冲突,
                  跑出矛盾没有解决问题,
                  设置成长没有解释成长,
                  有新意但是难提升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09 22:53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9-09 22:55
                    收起回复
                      捋一遍:
                      我们要给观众看蜘蛛侠→
                      但无法从零开始构建蜘蛛侠→
                      那么就把围绕蜘蛛侠的特质拆解开→
                      寻找不需构建却又饱含这些特质的角色形象→
                      给这个形象命名为蜘蛛侠。
                      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至于以后会不会重提本叔和蜘蛛那要看蜘蛛侠在复联中的地位而定了。
                      这样做的即时后果是,影片的定义从科幻动作类突然变成了关于青春的问题了。
                      然后顺便批判一下本蝙。
                      直接切入一个中老年疲惫的称为蝙蝠侠的角色,纵使是蝙蝠侠这么有群众基础的形象,也是十分容易让人迷茫的。他是谁?观众自然对这身装束很熟悉,但面具下的那个人,那个超级英雄,还是需要再次(统一)定义的。
                      bvs的任务是做事情,没空介绍蝙蝠侠,所以那之前一部哪怕不是起源但是着重刻画韦恩/蝙蝠侠的独立电影还是必要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9-09 23:03
                      收起回复
                        第二个问题
                        铁人说你要是离开了这身suit就玩儿不转的话那也就配不上这身suit
                        这话是对的
                        但是我们还要补充一句:如果你配得上这身suit,那就好好穿着,因为这样会给创作者省好多事儿,而且也便于赚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09 23:07
                        回复
                          5.5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09 23:13
                          回复
                            这话题就跟本片关系不是很大了。
                            印象里近年来的超级英雄们总是爱摘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人,更古早的英雄们(好像就是老超人、老蝙蝠、雷米蛛吧)则是常常忙碌于身份的转换。
                            当英雄隐藏在面具之下,一些必然的结果出现了,这些结果往往是有利于电影创作的。
                            1.面具的存在分隔了两种身份:普通人和超级英雄。在每种身份下他们都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恋人、家庭、朋友这些和英雄、责任、牺牲往往不可兼得,不可兼得也就构成了冲突。
                            当主角摘下面具还能如常生活时,上面这些界限就被打破了,想要同样精彩的内容就更难了。这样的情形有点像最近几年速度与激情系列中的那些光头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09 23:21
                            回复
                              2.面具的另一重可能更有价值的作用:神
                              回想一下里夫每次甩掉眼镜扯开衬衫后不就从天而降的氪星天神,回想一下坚守在暗夜中背锅的哥谭黑暗骑士,回想一下911后帝国大厦国旗下随时准备出击保护市民的好邻居。
                              面具拉开了英雄与人的距离,就像铁人说的距离产生美一样,一个缥缈模糊却又每每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已经在某种层面上进化出了救世主的身份。
                              这层进化对于基本立足点仍旧是现实社会的多数超级英雄题材电影来说,开辟了更多的探讨空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09 2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