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子吧 关注:105贴子:2,184
  • 1回复贴,共1

【淳子在这里BLOG】王安忆的精神局限以及长不大50代作家[09.1.30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安忆的精神局限以及长不大50代作家 (2009-01-30 17:14:35) 
标签:杂谈    
新春,除草。
巳丑年,正月初四中午,出去吃饭,在座的都是喜欢写字的。
席间,一位多日不见的评论员问:还看张爱玲呢?
我老实道:是。
评论员道:那就去看看何言宏的《王安忆的精神局限》。
回家,老实的找出来看,觉得好, 就一直看了下去。
在获得诸多好评的《王安忆的精神局限》中,何言宏指出的问题几乎都具有普遍性。比如在分析王安忆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生活细节时,他说,“在根本上,我们却很难对王安忆小说中的哪一个具体的细节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人物刻画、日常事象,还是日常经验,抑或是日常景观,王安忆所提供的大量细节至今没有震撼过我们,并为我们深刻记忆,这无疑是王安忆的日常生活写作最大的遗憾,也说明了她的写作存在的问题。”
他也认为,王安忆“人间情怀”的稀薄使其作品失去了基本的精神基点和价值立场。这也使得她的创作“将一个作家的艺术责任与社会责任割裂开来,‘封闭’于所谓的‘象牙塔’中制作一些虽然精美,但却没有力量、没有承担、没有关怀的‘文学精品’。
而张爱玲的作品,“悲凉”的底子拯救了她。
何言宏对作家作品的精准认识被同行作为年度论文特别推荐,认为“他的批评为我们认识一个重要作家提供了另外一种阐释。”
另一品论员何平认为张炜的精神缺陷是整个一代人的精神缺陷。
他说,“这是一群有着怀旧癖的逃世者,一群‘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健忘症患者。从‘青春无悔’到‘新左’到处都有他们的精神梦呓。他们像新时代的‘遗老’永远生活在他们青春时代的乡村。1950年代出生的这一茬作家,许多人一直靠着青春时代的乡村记忆这根救命稻草发迹,然后维持着自己的写作生涯。
问题不是记忆和历史可不可以成为作家的写作资源。问题是我们能够从记忆和历史中看见作家的清醒和反思,看到当代的影子吗?我很是怀疑这来自不太遥远的青春——究竟是精灵,还是幽灵;是真实的‘记忆’,还是癔症一样的‘编造’;是想像的自由飞翔,还是面对现实的失语。
现在,当1950年代出生,已知天命的作家还像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一个母性十足的女性怀抱撒娇,还游荡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天空下的时候,我真的心生厌倦。我真担心他们的写作会发展成我们时代的自闭症和抑郁症。”
话虽尖刻,但每个判断和质询都有来处和去向。


1楼2009-01-30 20:55回复
    • 70.95.148.*
    说出了我心底埋藏许久的话。王安忆还曾经叫大家不要把她和张爱玲比,颇有不屑和小资作家相比的味道。可她的每一篇文章都看得我频频叹息浪费了好素材,就像长恨歌。而张爱玲的桂花蒸却可以让我看了又看,对细节描写屡屡回味,更不要说别的几篇著名的了。(碧叶金阳写于夏威夷)


    2楼2009-02-05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