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堂吧 关注:3,200贴子:163,037
  • 14回复贴,共1

09-19-2017-運動視界--板凳球員的生存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板凳球員的生存之道-- Roy Try 2017/09/14
板凳球員的辛苦與心酸

一支球隊通常會有20幾個人,經過一個暑假的激烈競爭後,其中18個會被選為當年球季報名名單。到了每場比賽前,又得從這18人裡挑出12名選手登錄,這12個人才有上場的機會。然後這12個人並非每個人都可以上到場,經驗告訴我們,一場激烈的球賽各隊教練平均使用的上場人數大約為7到8人。也就是說,登錄的12人裡頭,有5個人是被登錄心酸打不到球的。最後,在上場的那7、8個人中,只有5個球員能夠成為先發。他們是球隊菁英中的菁英,高手中的高手,只有他們不會被叫做「板凳球員」。換句話說,在籃球的世界裡,板凳球員的數量遠多過先發球員。
不同於先發球員的光鮮亮麗,板凳球員的奮鬥歷程總是鮮少被注意的。如果你看過以華裔NBA球星林書豪故事為背景的紀錄片《林書豪旋瘋》,或是講述一名素人球員聖地牙哥如何成為英超聯盟球星的足球電影《疾風禁區》,就會知道作為一名板凳球員,他們的奮鬥歷程總是充滿的辛酸與血淚。然而,像林書豪一樣能夠從板凳中脫穎而出的人,實在是非常幸運的少數,如果扣除這些最後出頭天的人,應該會有更多板凳球員到最後是沒有闖出什麼名堂就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地。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成為夢想中童話故事裡的灰姑娘。
對板凳球員來說,如何在球場上繼續打球,用「生存」這個字再適合不過。他們沒有穩定的上場時間,甚至連被登錄或被報名都是問題。他們總是摩拳擦掌準備取代先發的人,但卻也隨時可以被取代。他們每天比別人多練了一倍的投籃與跑步,但比賽時他們能幫助球隊最多的卻是攝影與紀錄。他們總是在上場與不上場間掙扎,在教練關愛與不關愛間徘徊,能上場就是生,不能上場就是死。拼了命想盡各種辦法只為了多留在場上一分鐘甚至30秒,這是板凳球員的生存之道,也是球場上最殘酷無形的事情。
如果你也是板凳球員,或是對這段文字有同感,那麼你也許會想知道,作為一個不上不下的板凳,或是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裡說的「死跑龍套的」,我們要怎麼生存下去。這不是一篇以教練的角度撰寫然後用來安撫板凳球員的文章,而是一篇以板凳球員為出發點寫成的生存法則。以下將以一個板凳球員過來人的身分,分享一些坐板凳、甚至連板凳都做不到的奮鬥經驗,希望可以給同是「開特力防守者」的各位一些建議,有朝一日也可以跟林書豪或聖地牙哥一樣,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1楼2017-09-19 11:59回复
    很長的文,但是寫得很好,這不單單只是寫籃球而已,也是人生的生存應對之道!
    慢慢放上來
    "有時候,你知道的,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還要困難。人沒有辦法自己看見自己,只能透過鏡子或其他人來看見自己。常常我們陷入意氣用事的困境中,不斷地抱怨;但也許我們該停下腳步來想想,想想我們到底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東西。"


    2楼2017-09-19 12:05
    收起回复
      你準備好了沒有?
      作為一個想要熬出頭的板凳球員,所有條件中最基本的就是你準備好了沒有?如果只是空口說白話,而沒有真的去訓練、去思考、去拼命、去等待、去心理建設,那麼說再多也沒有用。更何況準備好的人也未必會如願成功,所以把自己準備好其實只是第一關,後面的關卡多得像山一樣,連第一關都過不了的人,是沒有資格抱怨自己只是一名板凳的。
      抱怨完了,然後呢?
      很多人會因為沒有上場機會而開始抱怨,抱怨教練不會用人、抱怨隊友靠關係打球、抱怨大環境無奈、抱怨自己運氣不佳。抱怨到底有沒有用?其實是有的,適度的抱怨就像罷工的勞工一樣,可以讓別人注意你的心聲與訴求。另外,抱怨也可以紓緩心理的壓力,適度的發發牢騷,會讓壓抑的自己比較好過一點。
      我常會這樣說,如果抱怨有用,就繼續抱怨吧!如果抱怨可以讓你被看見、可以換取上場的機會(就像吵著要糖吃的小孩會有糖一樣)、可以讓你打球打得好一點,那就抱怨吧!但如果沒有用的話,我想問的是,抱怨完,然後呢?如果真的是教練不會用你,你抱怨了,然後呢?顯然你的抱怨對一切都不會產生改變,你要嘛像個英雄一樣閉上你的嘴巴,繼續想辦法努力,要嘛接受現實,默默地離開。我的經驗是,當你在抱怨時,除了讓自已感覺好一點外,其實通常沒有什麼用。甚至,這些抱怨會讓你無法專注去尋找更多可能成功的方法,因為抱怨就像你的後路,是讓你可以不用承擔失敗的大絕招;不管你覺得是教練的問題還是隊友的問題,只要這條後路還在,你就不會覺得是你的問題,你就無法專注的去尋找其他可能的出路。當然,有些人不會抱怨別人,他們抱怨自己,但他們也只是停留在抱怨自己。怪自己長得太矮、怪自己長得沒有別人壯,怪自己時運不佳。他們看似很負責的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但卻總是推向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上,這樣其實跟抱怨別人沒有什麼兩樣,最後這些抱怨仍然只是一切心裡感覺上的出口,解決不了任何事情。 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失敗通過抱怨去歸咎到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上,然後以為這樣就夠了。我想問的是,抱怨完了,然後呢?


      3楼2017-09-19 12:11
      回复
        想辦法
        想要成功,就請你想辦法。如前所述,如果抱怨是種辦法,那就抱怨。但如果不是,你就繼續想其他辦法。
        還記得在大學時,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跟著另外一位隊友想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訓練方式,像是為了增加碰撞,我們一個人在拳擊沙袋旁運球,然後另一個人用力地把四十公斤的沙袋砸向他。第一次力道沒有控制好,險些撞到內傷吐血。也曾經為了鍛練腿的力量,手邊有沒有什麼訓練器材可以用,乾脆就到學校附近的山腳下,推著機車一路往山上衝刺當作訓練。回想起來,真的可以說為了變強而無所不用其極。當然「想辦法」也不僅止於訓練上。我在大學球隊一開始沒什麼上場機會,一旦被派上場,時間也相當短暫,往往身體還沒熱開就被換下場。所以如果不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握機會,根本不會有熬出頭的機會。因此為了解決沒時間熱開的問題,除了坐板凳時會抱著一顆球維持熱身,我平時還進行了一項「沒熱身的投籃訓練」。這個訓練就是模擬比賽的情況,讓自己處於沒熱身的狀態上去練投籃,而且只能投少數的五到十球,並計算命中率。投完之後,馬上下場休息,不能讓自己處於熱開的狀態,等到身體確實冷掉再上去投籃。如此下來反覆訓練,讓自己習慣沒有熱開的狀態下投籃,並且想辦法透過場邊的意像訓練或是固定動作來增加身體沒熱開時的命中率。
        並不是要說這樣的訓練是對的或有效的,我想表達的是,當你很想要很想要很想要很想要完成一個目標的時候,你就會想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方法。也許有些方法不盡理想,有些方法會很怪異,但那都不要緊,反正絞盡腦汁嘗試的過程也是享受籃球的一環。
        想辦法是一種尋找真正出路的能力,我們常常因為懶得想辦法就把事情丟在一旁,等著別人來處理。或者常因為發生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就放掉繼續想辦法的機會。球場就跟人生一樣,好人有時候會死得很慘,壞人卻能終善,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合情合理的,但那些真正會成功的人願意接受這種不合理的命運繼續想辦法。因為他們知道,通過想辦法,自己所能做到的,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多。套句安西教練的話,比賽都還沒結束,要是現在放棄了,那才是真的結束了。


        4楼2017-09-19 12:12
        回复
          改變你的訓練
          有些人,會以大量的訓練來達成目標,如果大量訓練還無法成功,那麼他們會進行更大量的訓練。如果一天投一百顆球沒有效果,就改投兩百顆,真的還是不準,就投三百顆、四百顆、一千顆、一萬顆......。然而,我還是那句話,如果這種大量訓練的暴力法有用,那就繼續用。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再怎麼練都無法突破,也許你可以想想,除了大量訓練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種方法可以使用?換句話說,你得改變你的訓練,讓你的訓練更有效率。
          我常舉一個例子,一個不會使用計算機的人,他可以透過暴力法來訓練五位數的乘法,例如12345乘以54321。通過大量的練習,確實也可以增進他算五位數乘法的速度與正確度。但是,如果他願意花一點時間改變訓練,試著拿起他不熟悉的計算機學一下怎麼使用,那麼他可以更快的就算出五位數乘法,並且答案也比較正確。有些東西不是訓練量不夠的問題,而是方法的問題。當你發現了對的方法,再去大量訓練,我相信效果會比原來的要好上一百倍。
          特別要說的是,有時候大量訓練也是造成我們無法去思考如何更有效率訓練的原因之一。許多人把大量訓練當作一種心安劑,當球賽打不好或是上不了場,只要大量訓練一下,把自己操得很累,就好像所有問題就「應該」會解決了一樣。但問題是,沒解決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不會因為你把自己操的很疲勞,所有問題就解決了。這種以大量訓練來求心安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逃避,好像遇到每一種問題就大量訓練就好。好像把自己操的很累後,就可以不用繼續想辦法。
          大學時,我曾經是一個很認真練球但卻上不了場的球員。我的大學教練看到我每天拼命的跑五千、練運球衝刺,曾經語重心長的告訴過我:「我們人常常只會訓練自己本能的事情,因為在練這些本能的事情時,是最熟悉與舒適的。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得訓練一些非本能的東西!」這句話對當時的我來說真是當頭棒喝。擅長跑步跟運球的我,訓練果真都是體能訓練和運球,很少練其他東西。在他的建議下,我開始去訓練如何放慢節奏的,開始去思考如何以不用運球的比賽方式。雖然一開始會覺得這樣練起來不夠盡興,一點都不累,沒有練到的感覺。但隨著投入專研的越深,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練起來也越來越有感覺。通過改變訓練,訓練一些非本能的東西,我打球方式也跟著改變了,說也其妙,機會就會跟著慢慢出現。


          5楼2017-09-19 12:13
          回复
            如果你是教練你會用誰,你就成為誰
            常聽到有選手抱怨「為什麼教練都不用我?為什麼教練都不給我上場的機會證明自己?」還是那句老話,如果抱怨有用,你就抱怨。如果沒有用,提供你一個換位思考的想法。試想一下,假設你是教練,比賽打到第三節,對手的得分主力已經轟下三十幾分,你需要換一個會防守的球員上去阻止他。這時候,你從板凳掃視一圈,你會換誰上場?為什麼?你當然會選一個防守好的人上場,即使他的進攻平平,速度也沒有特別突出,但一提到防守你第一個就會想到他,當然要派他上去。既然你當教練的時候會想用這種「有特色」的球員,那你在練習時就得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有特色的球員。至少,當教練從板凳席掃過來的時候,你要有一些料是能夠被考量的。
            其實這也是「品牌」的概念,籃球除了維持各項技術的基本盤之外,形塑你的特色其實也是一大關鍵。當然,如果你可以練得跟Lebron James或Kobe Bryant一樣全方位,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你今天是一位不上不下的板凳,何不試試先突顯自己的特色,下功夫在某個領域,甚至讓自己不可取代。讓教練一想到球隊需要某種能力的支援時,第一個就想到你。在NBA中也不少這類型的球員,像是一提到過去公牛隊的Rodman就想到籃板球、提到雷霆隊的Roberson就想到防守(而且他真的只會防守)、提到騎士的Korver就想到三分球。他們也許其他能力一般般,但卻能夠擁有一項能力成為註冊商標,這便足以在NBA佔有一席之地了。有時候與其練得精,不如練得專。
            當然這只是讓你被看見的方式而已,千萬別忘了繼續精進自己。就像我前面說過的,一個板凳球員一直準備取代其他人,但也隨時可能被取代。


            6楼2017-09-19 12:14
            回复
              教練不是伯樂or你不是千里馬?
              有些球員會抱怨「教練不懂我」或是「這支球隊不適合我」,自己明明是一匹千里馬,但卻遇不到伯樂的賞識。就像是剛入選NBA名人堂的Tracy McGrady,或是2000年代中期風靡一時的零號情報員Gibert Arenas一樣,他們在原本的球隊都不受教練重用,一到新球隊獲得上場空間之後,馬上大殺四方,成為一個極速竄紅的NBA巨星。許多球員相信自己跟他們一樣,不是千里馬不會跑,而是伯樂還沒出現。
              然而,很不幸的是,不少人只想著自己的伯樂尚未出現,卻未曾想過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匹千里馬。所以真的換了教練、換了環境,同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不會投籃的人仍然不會投籃,不防守的人仍然不防守。問題沒解決,伯樂出現了也沒有用。
              另外, 很多人誤以為打球時「感覺很好」就等於「打得很好」。這其實不然,有時候打球感覺很好只是你到了一個比較沒有競爭的環境而已,就像是在甲級打球綁手綁腳人跑去乙級稱王一樣,感覺再好,回到了甲級還是一樣,沒有解決的問題一樣沒有解決。有時候想要換個環境讓自己感覺很好,這只是一種逃避,以為這種逃避就可以解決原本的問題。我的經驗是,真正讓你進步、讓你變得更強的,都是會讓你感覺非常不好的。這種不好的感覺不只是身體上的疲勞,有時候是心理上的疲勞。在一個讓你變得更強的環境裡,會讓你會失去信心、失去快樂、甚至失去某些既有的尊嚴。但如果你真的喜愛籃球,願意承受這些,暫時地把虛榮心放下來,甚至丟到水溝蓋裡,有一天當你一回頭,你會發現你已經走了很遠的一段路而不自覺。你是不是千里馬、教練是不是伯樂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辦法專注自己,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7楼2017-09-19 12:14
              回复
                「是教練不會教,不是我有問題」
                我承認有些教練真的不懂你,或是無法幫助你解決問題。但我們常常以為換了教練,問題也就會跟著解決。如果你運氣夠好,碰到一個很好的教練,那恭喜你,一切都會沒有問題。但教練就跟球員一樣,不是每個人都盡善盡美的,不同的教練有不同的風格,會看到各種不同的面向。你在這個教練底下沒解決的問題,未必在其他教練底下就可以解決。因此,你能做的,就是正視某些教練確實提出了你有問題這件事情。這邊要說明一下,「教練看出你有問題」,跟「教練能夠幫你解決問題」是兩回事。就像你的父母可以看出你的數學有問題,但卻未必能夠教你怎麼算數學一樣。偏偏很多球員以為,教練看出我有問題,但他不會教,所以教練是錯的、所以我沒有問題。如此一來,這個球員就錯過了尋求改進的機會。
                教練真的不是我們的褓母,他過去打的位置也未必跟我們相同,不一定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他卻能夠點出你的問題或是你有問題。有時候,你知道的,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還要困難。人沒有辦法自己看見自己,只能透過鏡子或其他人來看見自己。常常我們陷入意氣用事的困境中,不斷地抱怨;但也許我們該停下腳步來想想,想想我們到底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東西。
                「有時候你走得太左邊了,人家只是叫你往右走一點點,你卻以為他叫你向右轉,所以你撞牆了,以為人家說錯了。於是你又開始轉回去向左走,你又繼續錯下去。」


                8楼2017-09-19 12:15
                回复
                  凡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
                  「凡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這句話意思是,一個現象既然會存在,即便它看起來再怎麼不公平、再怎麼誇張,也一定會有它的道理存在的。任何事情都是其來有自的。所以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如果你無法改變它,除了怨天尤人之外,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夠從中學到一些什麼。
                  大四那年,我被設定為隊上的替補控球,在我前面還有一個先發控球。那時候我拼了命想超越他,但讓我很納悶的是,先發控球常常在比賽中失誤了七、八球,都不會被換下來;但我只要一球失誤就被換下場。甚至有時候我根本沒有失誤還是被換下來休息。納悶之後是憤怒,我不服,為什麼我一個失誤就得下場,但他七、八失誤卻還能留在場上? 我大概為了這件事情感到不快兩、三個月,也因此我浪費了兩、三個月可以面對這一件事情的時間。其實人有時候因為不願意接受事實、不想承認自己比較差或是沒有想像中的好,所以會選擇性的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或是選擇性的迴避某些想法。只有當你把那些不必要的虛榮心都拋下來,試著接受自己並沒有那麼好之後,你才能真正謙卑的去學習,然後從自己的不足中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沉澱之後,我開始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同樣一件事情。既然「先發控球七、八個失誤還可以繼續打,我一個失誤就會被換下場」這件事情是個事實,我只能先接受它,然後從中去看看有什麼道理在裡面。後來我發現,上不上的了場,有時候很難用客觀的數字判定。有些球員雖然得不了分,或是經常失誤,但他們隊球隊的貢獻卻是正向的。又或者他們的失誤,是因為正面積極的攻擊所造成的。正面積極但偶爾失誤的人,會遠比害怕失誤然後上場只是過過水傳球的人來得好。我檢討自己,其實那時候我就是害怕失誤、然後上去不敢攻擊的人。我只是一個不敢攻擊的人,失誤當然不會像先發控球那麼多,但如此一來我又憑什麼以我的失誤比較少作為理由抱怨我上不了場呢?換個角度思考後,我從中發現一件事情:「如何成為一個七、八個失誤然後教練還願意放你在球場上的球員」是比較重要的。當我的腦袋這樣一轉,很多無謂的抱怨也就消失了,我也開始看到其他不同的東西,讓我在球場上可以繼續進步。
                  在球場上同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們往往只會抱怨一件事情的不公平、不合理,而忽略了我們仍然能夠從中學到某些事情。既然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即使很扯,也一定會有他的合理性在,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排除那些不合理的事情後,從中看到這些合理性,然後把他學起來、練起來。假以時日,等到你夠強大了,不要再重蹈覆轍那些不合理的部分即可。


                  9楼2017-09-19 12:15
                  回复
                    永遠把個人放在團隊之後
                    雖然上面談了很多關於板凳球員如何被看見的方式,這些方式看似是某些「生存技巧」,彷彿要教你怎麼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但其實不然。你千萬要記得,永遠不要把個人放在團隊之上,無論你多麽渴求你的個人表現,當你變成一個只想到自己,而忽略團隊的重要性球員時,通常你也不太可能把球打得多好。因為籃球畢竟是個團隊運動,說這個也許是老掉牙了,但沒有球隊的存在,真的就不會有你的存在。許多板凳球員為了熬出頭、搶表現,常常把勝負放在個人表現之後,他們可以接受自己打得很好但球隊輸球,但不能接受球隊贏球但自己沒表現。有時候贏球跟自己能否表現是會產生衝突的,當比賽剩下幾分鐘,誰願意接受被換下場,然後讓其他人來頂替自己追求勝利?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當年紐約尼克隊的林書豪,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創造奇蹟,但誰願意犧牲自己來成就團隊呢?所以當贏球跟個人表現產生衝突後,多數板凳球員往往選擇後者,他們渴望被看見,即使輸球了都沒關係。
                    撇開贏球跟個人表現孰對孰錯不談,經驗告訴我,把個人表現放第一位的板凳球員,通常不會有多好的結果。如果你是一個先發,代表你的能力是夠的,你無法無天的追求個人表現,大家當然比較拿你沒輒(但不是說這樣是對的);但今天你已經是個板凳球員,早就被認定能力是不如先發的,當你被換上場後你只顧個人表現而不管團隊勝利,你覺得你還會有多少機會繼續留在場上?我相信教練心中理想的板凳球員是能夠在場下觀察好場上的局勢的人,被換上去後,他能夠馬上做到團隊需要的東西。如果只是一個貪圖個人表現的人,他必定無法做到這點,因為他想到自己都來不及了,怎麼去觀察到底團隊需要什麼?所以請切記,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個人放在團隊之後。


                    10楼2017-09-19 12:16
                    回复
                      寧可練好了放著沒用到,也不要機會來你還要說等我一下下
                      最後一點也是最困難的一點,那就是等待。我的高中教練常跟我們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你準備好了沒有?是的,但他要告訴我的不只這些,有時候只有準備好了沒有用,等待機會的到來更是重要。作為一名板凳球員,你可能準備了整場球賽,但教練卻沒派你上場;你可能在比賽的早上先去投了三百個籃,但到了比賽前才發現你根本沒被登錄;或是更殘忍一點,教練在前一晚跟你說你明天將會上場、要好好把握機會,結果隔天卻還是坐了整場的板凳。這些「鳥事」時常發生,也因為會一再地發生,所以很容易磨光我們的信心與耐性。
                      相信很多板凳球員都品嚐過患得患失的滋味,常常在期望與失望的循環中掙扎。就像陳奕迅《愛情轉移》的歌詞「接近換來期望,期望換來失望的惡性循環」一樣,有時候難免會想,是不是只要不抱著期待,事後就可以不那麼失望了?許多板凳球員其實一直準備好自己,但因為苦無機會到來,難免在一場又一場的失望球賽中迷失了自我。有時候甚至會跟其他上不了場的人聚在一起,講出「今天不用練了啦,反正也不會上場」這些喪氣的話。他們會說這些話原因無他,就只是為了讓一再失望的自己能夠稍微好過一點而已。失望久了,難免失去耐性。
                      這時候我得跟你說,等待真的很重要,籃球之神早就安排好了你想都想不到的劇情了,寧可把自己練好放著沒有使用,也不要等到機會來了,你卻還要跟它說等我一下下......。在漫畫《棒球大聯盟》中茂野吾郎有一句話是我很喜歡的,他說:「不要因為害怕失敗,就去跟夢想妥協」。我們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好,只是有些時候承受不住失望的打擊,所以選擇提早放棄而已。如果你真的夠愛籃球,真的很想要完成你的夢想,只要你繼續相信、繼續期待、繼續努力,奇蹟會發生在一直相信的人身上的。
                      板凳的球員的奮鬥之路,總是充滿辛酸與血淚。但是,如果你願意投入這條修羅之道,願意讓自己承受這些痛苦,你除了有機會在某天登上舞台完成你的夢想外,更重要的是你將會在這條奮鬥的路上看見自己、認識自己。無論最後成功與否,你會發現你有多麽的熱愛籃球,然後為如此熱愛籃球的自己覺得無比驕傲與感動。所以,不要輕易放棄,繼續奮鬥吧!


                      11楼2017-09-19 12:17
                      回复
                        連結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4653


                        12楼2017-09-19 12:3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19 20:0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9-19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