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复贴,共1

大连理工大学877经济学原理知识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债券价格下降到很低的程度),这就使得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使本金因债券价格下跌而损失,因而手中任何的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保留在手中,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而与利率无关,因此 LM 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古典学派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和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无关,因此,垂直的 LM 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当 LM 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 因此,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 IS 曲线移动(它表现为财政政策)在垂直的 LM 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移动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而移动 LM 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图财政政策无效图货币政策有效LM 曲线呈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的原因在于,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被人们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人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极为有效。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原因在于,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因为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的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其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 LM 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 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行“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9-25 15:49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9-25 15: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