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吧 关注:10,103贴子:58,630
  • 1回复贴,共1

【适之印象】 胡适与陈光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胡适的一首小诗
□邢建榕

一首小诗
偶有几茎白发,
心情微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
只能拼命向前。
这首小诗,名为《自题小照》,是胡适题写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上海银行家陈光甫的。胡适后来多次将这首小诗书写成条幅送给朋友,故而外界所见此诗较多,但个别字眼略有改动。在前几年的一次拍卖会上,这首小诗估价不过六七万元,却被炒到122万元的天价。据买家(也是拍卖公司的老总)说,这首小诗的意境十分贴合现代人的生活,他志在必得。
1938年10月胡适首次为陈光甫题写此诗时,胡适47岁,陈光甫57岁,无论是年龄还是心情确属中年。由于“过河卒子”特别受人关注,胡适后来在诗后加了一段短跋加以说明:“光甫同我当时都在华盛顿为国家做点战时工作,那是国家最危急的时期,故有‘过河卒子’的话……”
所谓战时,指的是中国抗战时期,其时中国抗战爆发已经一年多了。胡适是地地道道的文人,陈光甫则是道道地地的商人,已经做了20多年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他们在国家危难之时被授予重任,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大使,陈光甫作为中国特使赴美国谈判贷款,两人联手要为抗战解经济上的燃眉之急。日军进逼、山河破碎,不拼命不足以报国。由于珍珠港事件尚未爆发,美国人出于实际利益,并不想公开帮助中国对抗日本,因此要取得美国的贷款非常困难。这也是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不愿出面,而竭力推荐陈光甫赴美的一个主要原因。果然在借款问题上他们遭遇重重困难,当陈光甫提出7500万美元的贷款额时,美国财长部长摩根韬这样回答:“我今天的听觉不大好。很奇怪,我听起来好像是七块五毛。”诚如陈光甫在日记所说,美国人如“富家阔少,不关痛痒,帮忙与否,常随其情绪为转移也”。
为了解除美方怕得罪日本人的心理,又害怕中国无力偿贷,陈光甫经过调查,提出走商业化的路子,以中国桐油为抵押借款。这正是美方欠缺的重要物资。艰难努力下,第一笔桐油借款2500万美元终于到手。如果单从金额看,确实有限,但借款的达成,被视作美国在东亚遏制日本政策,逐渐走向中美联盟的开始,在当时广州、武汉等城市接连失陷的情况下,这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了解内情的胡适因此予以高度评价:“这一笔钱,真是有救命与维持体力的作用,也是心脏衰落时的一针强心剂”。
桐油借款之后,宋子文向美国提出再次借款要求,却遭到拒绝。国民政府遂指示胡适和陈光甫继续在美国寻求更多的援助。陈光甫发现美国对锡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提出中国用锡矿为抵押申请贷款,这次借款同样艰难,但陈光甫不断做着努力。
陈光甫的59岁生日,也是在美国财政部的会客室中度过的。他告诉摩氏,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假若能得到部长阁下的帮助,实在是一件最好的生日礼物。摩根韬听后,终于为陈光甫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让他回去好好过一个生日,他会亲自处理贷款事宜。所以陈光甫后来戏称自己是“奉旨度生辰”。不久美方同意再次贷款中国2000万美元。此后,美国又主动向中国提供了7500万美元的另两笔贷款。
陈光甫回国前,在胡适的陪同下向罗斯福总统辞行,罗斯福总统对陈光甫的人品和才华十分赏识,并希望他再来美国,答应可以随时接见他。为加强对美借款的商业运作,陈光甫在美国设立世界贸易公司,在国内设立复兴商业公司,自任董事长,确保按协议保持对美物资的供应。由于各项措施得力,中国方面提前两年还请了桐油贷款本息。陈光甫得到美国诸多朝野人士的祝贺,甚至到了“朝野敬从”的地步,在胡适看来,陈光甫的个人信用已成为国家信用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对中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在日记里表达了对陈光甫的钦佩之情。
在美国合作借款的这段时间,胡适和陈光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一直保持终身。他题写这首诗送给陈光甫,不仅是他个人心境的写照,也是纪念他们在美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以及为了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事业而作出的个人牺牲。为了国家民族的福祉,他们愿意做一个小小的“过河卒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27 00:25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27 00:25
    回复